1
今年的双十一,截止到2018年11月12日零点,几乎全体网民都参与了高达2135亿元的项目。
看着这么多0,就跟计算器按错了似的。
自古人类悲欢不相通,商家笑得合不拢嘴,消费者却愁得夜不能寐。
对于单身群体而言,这个双十一非但没有改写单身的命运,购物狂欢后,还得面对无穷无尽的账单。
“没得爱情,也没得钱,从一个光棍,变成一个负债累累的光棍。”
而且早在双十一预热的时候,大多数人悄悄发现蚂蚁花呗提高了额度。
感觉像天上掉金条,不花白不花。
什么消费降级,低欲望社会,佛系购买者,统统靠边站,剁起手来毫不手软。
“花呗付款一时爽,花完还钱火葬场”。
在社交平台搜索“花呗”,哀鸿满地,鬼哭狼嚎。
网友们百般麻痹自己:
“王思聪欠我一万块,我欠马云一万块,所以这是王思聪欠的钱,不是我!”
“支付宝替我还49999一年的花呗,加上王思聪抽到我10000元,一个狂欢下来还赚了一万元!”
“我有预感,这次支付宝还花呗的锦鲤一定是我!”
“花呗,你是个成熟的软件了,希望你能懂得自己还花呗。”
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幸运女神就像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有些人终其一生连她的尾巴尖都没碰到过。
22850000人,113人中奖,比找对象难多了。
所以大家冷静下来,想想怎么还花呗。
出来混,总归是要还的。
2
双十一后,助理收到的第一份快递,是十二种泡面,一共36包。
她兴奋不已:“为了还花呗,这是我这个月的口粮。”
看她中午吃得真香,作为良心老板,我帮她买了箱高级泡面伴侣——火腿肠。
有工作的人尚且如此,那些毫无经济来源的学生怎么还花呗呢?
听助理讲了个故事:
有个大学姑娘外表普通,架不住学姐的怂恿,去了整容医院;一套设计下来,需要2万块。
姑娘是学生,没那么多钱,学姐就劝姑娘做裸贷:
“人靠衣服马靠鞍,你现在这么好看了,当然需要几身名牌来打扮自己。多贷点钱,买买买。”
姑娘头脑一热,稀里糊涂做了裸贷。
当然没有能力还钱,她又找到一家借贷,借出钱来还这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拆了东墙补西墙,利滚利,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姑娘向父母求救,跪下哭喊,父母气得发抖,唉声叹气东拼西凑才把债务还上。
在长期的巨额债务重压下,姑娘精神恍惚,恐怕永远走不出这道阴影。
想起《断头皇后》里的话:
“那时她还太年轻,不知道上帝给予她的馈赠早已在暗地里标好价格。”
起初只是想变美,但欲望是无穷尽的,怂恿姑娘的学姐和医院是难辞其咎,但受欲望支配的姑娘更应该负主要责任。
人世苦短,及时行乐是很重要,但要在经济范围内。
脱离了控制的消费,都是火上浇油,随时可能被反噬。
别拿青春赌花呗,最后还了一期又一期。
3
双十一前一天的“光棍派对”,时间临近一点,同行的姑娘们纷纷掏出手机,做好结算购物车的准备。
架势就像是赶在大年三十的钟声敲响前,卡点群发零点祝福短信。
唯独麦子还一脸无所谓,连手机都懒得从包里拿出来,继续和我们东扯西聊。
我问她:“不打算买些什么?”
她摆摆手:“不买不买,没有预算。”
忍不住在心里给她竖了大拇指,想起上次一起出国拍摄,正巧碰见机场免税店打折,别说同行的姑娘差点把免税店搬回家,就连我也忍不住多买了些根本用不到的东西。
只有她对着清单,不紧不慢地买了几样,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店员热情地为她服务,她果断拒绝:“就买这些,其他用不着。”
对于麦子来讲,如果有一样东西,需要你耗费长时间的精力并且花呗分期,那一定不是这个时候该买的。
“如果你很有钱,在高档商品上随便挥霍一点倒也无妨。但你是一个等待花呗提高额度的普通人,那不合适挥霍。”
常听到的广告词是“女人要给自己最好的,你值得拥有”。
这句话不对,正确的应该是
“女孩子啊,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自己最好的,因为你配得上。”
能力配得上野心,从心所欲而不越矩,才能获得最长远的安心。
4
《好好赚钱》里有句话说:“我们花钱买的东西,实际上分为两种:资产和负债。”
在能力范围内的消费,叫作享受;超过能力范围的花费,叫找罪受。
像下面这种话:
“好看的姑娘都自带烧钱属性”,
“喜欢的东西今天不买,明天就没有了”,
“姑娘最好的投资就是给自己花钱”,
仔细回想一下,哪句话是那些真正有钱的姑娘说的。
说这些话的时候,要么有人想赚你的钱;要么钱被别人赚了,虽然肉疼还要自我安慰。
与其羡慕张雨绮“碎钻不值钱”,“lv包包适合买菜”,不如先想想她的收入,在没有与欲望匹配的财力前,还是默念高中政治课本里的话吧: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切记,经济基础决定消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