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梳理了近些年国内城投债的非条款提前兑付情况,以史为鉴。
城投债提前兑付有序进行: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持有人会议通过议案并且发布了提前兑付公告的城投债共1,253只,总金额6,367亿元。节奏上来看,2016年至今城投债大致经历了两轮提前兑付潮。一是2017年到2018年三季度,2017年四季度提前兑付速度明显加快,2018年三季度提前兑付速度放缓并趋于平稳,2018年共提前兑付1,923亿。二是2023年三季度至今,此轮兑付潮多集中在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第四季度兑付,兑付速度波动较大,整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再增长的趋势。
城投债提前兑付的原因:过去十多年,我国城投债提前兑付的主要原因是发行人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发行人因为获得了更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比如地方政府债和银行贷款等资金,有能力提前兑付高成本的旧债务,以降低整体的债务成本。另外也有部分发行人存量债务较少,通过提前兑付来降低信息披露成本。
城投债提前兑付的特征:
地区分布:辽宁、贵州、山东、湖南、浙江、江苏及黑龙江提前兑付规模较高,这与其得到的置换债及特殊再融资债规模偏高有关。
等级分布:提前兑付债券的发行人外部评级以中低评级为主。
券种分布:企业债和私募债占比较高。
兑付类型分布:面值兑付是最主要的兑付方式,同时面值+补偿的兑付方式也有所增加。
行政等级分布:县市级占比走高,地市级占比降低。
风险提示:本报告为历史分析报告,不构成任何对市场走势的判断或建议,使用前请仔细阅读报告末页“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