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监察委前沿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为监察委、法院、检察、公安、律师等从业群体提供一个相互研讨交流结识的平台,主要包括:相关监察改革资讯、监察委理论研究、监察及职务犯罪案件查办实务,以及涉及上述领域的文学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焦虑的打工人,被这个俄国文学家给骂爽了 ·  20 小时前  
新周刊  ·  喊停加盟,喜茶刹得住新茶饮的“内卷”吗? ·  20 小时前  
码头青年  ·  南方来了个新闻老兵 ·  2 天前  
新周刊  ·  我会的沪语,八成从她的脱口秀里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监察委前沿

【实务】监察委办案询(讯)问必学的二十招问话技巧

监察委前沿  · 公众号  ·  · 2018-02-01 10:59

正文

来源:《问话的科学》、职务犯罪研究。


导语:因处置问题线索、办理案件需要,纪检监察人员与被问话人接触,唯一目标是还原事情经过。欺骗、威逼等方式与办案原则相违背,也损害了被问话人的合法权益,应予禁止。在党纪党规、法律法规授权的框架内履行职责,合理、适当地运用问话技巧,突破被谈话人预设的对抗措施、心理防线,是智慧的较量,也是正义的较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问话技巧需要视情况灵活地配套使用,固守某一技巧与无技巧无异。

1

招式一:变更方程式


剖析:在某方程式特别复杂的时候,为了使方程式变得简单,常常采取变更方程式的方法,这是数学上的技巧。在问话中,被问话人进入“动摇”状态时,双方都达到了最大的力量限度,这是问话人改变紧逼的角度,给一个台阶或者重新为其选择一个出口,便会出现新的转机。


例子:你现在有什么顾虑?是不是要其他人回避一下?你现在还担心什么?


点拨:“变更方程式”运用前提是“窗户纸”即将被捅破。运用过早,被问话人有了缓冲时间,功亏一篑;运用过晚,双方的僵持时间被延长,变数增加。

2

招式二:树立形象


剖析:对被问话对象的个人形象和品行进行公开评价,引起被问话对象做出有利的反应。一类是树立反面形象,一类是树立正面形象。


例子:你敢作敢为,事情出来了为什么却不敢承认?在其他同志因工作不慎,出现事故的时候,你敢于承担责任,保护自己的部下,表现除了大将风度,令人钦佩。


点拨:无论树立正反形象,都要抓准被问话人对自己的心理定位,尔后运用“激将法”让被问话人极力维护自己的形象,从而说出实情。有两个关键点要抓住:一是被问话人的“痛点”必须一次性抓住,并且要准,切记,没有第二次机会;二是树形象是一个缓缓上升的环节,激将是迅速出击的举动,两者的缓急关系要处理妥当。

3

招式三:隐含前提


剖析:隐含前提的妙处在于被隐含的前提是肯定的前提、被假设的前提,直指被问话人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


例子:你在涂改发票的时有没有人看见?你拿钱干什么用了?他送钱给你的时候,有没有其他人看见?


点拨:本技巧要注意问话时机,适宜在僵持阶段使用,让被问话人在犹豫、徘徊、分神中说出实情。因此,要求提问的语调应与之前保持一致,提出的问题不宜太尖锐,避免被问话人被惊醒。

4


招式四:另辟渠道



剖析:问话中某一个环节发展下去不利于问话,不能达到目的的时候,展开其他的话题,进行分析、研究、说服教育,以达到使被问话人认罪交罪的目的。


例子:被问话人心理状态是“反正我已被逮捕了,还有一些没有交代的问题能隐瞒就隐瞒呢?”另辟话题“你虽然已被宣布逮捕了,但也不能坐等重判呀!你自己要想想办法啊!”


点拨:另辟的“渠道”与目前“道路”指向的方向是一致的,如,追究责任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为了扩大战果,问话人要纠正被问话人的思维模式,甚至通过描绘结果差异的反向冲击,让被问话人配合。

5

招式五:“说”半截话


剖析:说“半截话”,另半截没有说出来的话是让听话人自己填充和理解,也是留给听话者对下半截没有说出来的话发挥的余地。


例子:用“半截话”达到离间的目的,如,对共同隐匿行为的张三语气很随便,并不认真地说出:“李四过去很讲义气,这回怎么搞得……”


点拨:团伙成员之间并非“铁板一块”,也会受到利益的驱使,说半截话就是要引起团伙成员之间的猜疑,彼此为了有限的酌定量刑机会而率先被攻破。

6

招式六:正话反说


剖析:正话是问话人的真实的意思表达,本来是要通过正面的问话达到目的,却采用反话的表达方式来达到正话所达不到的效果。


例子:你最好不要交代钱是你拿的,否则我们还麻烦;对你的事,你说不说我们都不想听。关于那笔钱的下落,我们也不想知道,到后来被从重处罚你就后悔了。


点拨:有点欲擒故纵的味道,或者应了那句老话“追你的人不要,非要上赶着送”。同样,本技巧也是僵持阶段的末端才能使用,不然没有效果。

7

招式七:“昵称”


剖析:问话人与被问话人客观上形成了不平等的关系,为了免受法律制裁,被问话人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对抗,引发出敌对状态。用改变称呼的方法来缩短这种心理距离。


例子:问话中直呼其名改称“老李”“老周”“老王”或偶然称原职务头衔。


点拨:谁都不愿意在呵斥中回答问题,使用“昵称”可以让被问话人在不温暖的地方内心仍可感受到一丝丝的亲切。

8

招式八:间接转移


剖析:有的被问话人为了刺探问话人对案件事实的掌握程度,采取反问的方式向问话人质问,以达到了解案情的目的。为避免暴露案情,采取间接作答法,转移问话者的视线。


例子:反问—“你们说我构成隐匿行为了,你们拿出证据来”回答—“你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点拨:在问话的初期,证据掌握不充分时,更应灵活运用间接转移技巧,不能将问话方的底细泄露。

9

招式九:交换位置


剖析:在被问话人犹豫不决的时候,问话人促进一把,使得对方产生外来的促进力,原来犹豫的状态产生心理倾斜,转化成进一步交代的动力。


例子:假如我是你,我会主动交代的;假如我是你,我会选择投案自首。


点拨:通过拉近双方心里距离,获取对方信任,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提供更优的参考,虽然会不可避免地给被问话人带来不利结果。本技巧应在问话环节的中后期运用,双方应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基础。

10

招式十:总结集中


剖析:把被问话人前面滔滔不绝所说的内容进行精简,简练地提出主要内容,把模棱两可的内容予以确定,还可以控制问话的方向。


例子:你刚才说的主要内容是……;你说的是不是这种情况。


点拨:剔除多余信息,保留有效信息,并获得被问话人的确认。重点信息尤有总结的必要。

11

招式十一:对比教育


剖析: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


例子:他当时也违纪了,但他能主动认罪,走坦白从宽的路,现在不是对他从轻处理了吗?希望你也能走他这条路。


点拨:违法违纪行为已经确定,将口子撕开、将证据固定时适宜运用。

12

招式十二:避强击弱


剖析:被问话人的定势心理是经过认真思考并设计了很强的防御机制,因此,问话要从枝叶开始,不宜直捣黄龙。


例子:了解巨额财产来源,从被问话人及家人的工作经历、收入来源、收入状况等外围问题展开。


点拨:犹如剥洋葱,从外围一层层的剥离,至被问话人无路可退。一般针对抵抗情绪极大、不愿配合的对象。

13

招式十三:强制语


剖析:达到限制和强制的语言表述。通过启发教育,唤醒良知;在谋略的“谋力”作用下上当中计;被心理限制,不得不交代。


例子:说!讲!怎么回事!


点拨:强制之前,必须找准关键矛盾点,通过言语强制压缩被问话人的思考空间,而又难自圆其说,如实交代才是出路。问话中,应当控制“强制语”的使用频率,频率过高则问话的节奏较乱,容易激起被问话人的抵触情绪。

14

招式十四:以退为进


剖析:问话中常出现双方对峙的局面,继续发展下去可能出现僵局 ,如果问话人向后退一步,而且退的一步又恰好是被问话人交罪的台阶,可以实现“一箭双雕”。


例子:“我们可以不记录”“现在我们可以重新为你记录,你照实说吧”“你还有什么顾虑吗?”


点拨:适用问话长时间处于僵持阶段的情形,通过言语上的退让,缓解问话的紧张氛围。

1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