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
点击图片上方
“
财金新天地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
设为星标
★
”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文字 | 刘娜
首发公众号 | 闲时花开(本文不代表财金新天地立场)
不管是村上的翠花,还是北京的王迪,成长过程中都难以逃脱的伤害,是骚扰侵害和强权压迫。
这两天,人大女博士王迪在走投无路之下,以58分钟证据确凿的视频,举报导师王贵元长期对其性骚扰,引发海量关注和支持。
舆情发酵一天后,人大连发两则通报,态度之明,行动之快,处罚之严,堪称“史上之最”:
撤销其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岗位任职资格,解除聘用关系;
同时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并将问题线索反映给司法机关。
作为关注女性命运的情感作者,我全程关注了这场高校性侵事件后,也有些心里话不吐不快——
看完王迪举报导师王贵元的58分钟视频,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内心涌动出两种分裂又深切的情感:
一个考到中国著名985、跟随业界顶级导师求学的女博士,竟然在过去两年内承受如此屈辱!
而从语言到行动,不断侮辱、骚扰、威胁她的男博导,不仅是人大文学院的
原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而且是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
。
佩服果然是重点大学的女博士,王迪的举报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小作文。
她像写论文一样,用严谨的格式、清晰的表达、扎实的举证、完整的呈现,让这场来自受害人的举报,落地为一场没有反转的真实。
她的实事求是和勇敢无畏,恰恰是后来人大快速通报、公安迅速介入的事实依据。
看完王迪有理有据地58分钟举报视频后,我想起这么一句话:
多读书,见世面,懂人性,晓博弈,明利弊,才能像王迪这样,在遭受更高权位的压迫伤害时,知道并有能力保全证据、寻求正义、发出呐喊。
那些没有文化且被禁锢在厨房和卧室的女子,并不是因单纯而幸福,
而是她们遭遇伤害时,没有办法和能力指认出痛苦的名字
。
而那些行走过高山与湖泊,也见识过书海与人海的女子,之所以不好驯服,不被操控,不愿被PUA,是因为她们
有办法和能力指认出痛苦的名字,并亲手把伤害她们的人,送到审判席上
。
因为我们拥有多么丰厚的过往,才能拥抱多么勇敢的明天。
关于为什么遭遇性骚扰两年多,直到今天才举报导师王贵元,王迪是这么解释的:
一是
因为她多次严厉的拒绝,王贵元对她的骚扰局限于亲吻和搂抱。
二是
如果被她多次拒绝后,王贵元能知错,能反悔,能公平待她,而不是以“不能毕业”打击报复她,她大概率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也就是说,王迪的举报,是
走投无路、迫不得已的呐喊。
她在视频中列举的诸多证据也显示,要和她“做夫妻”的65岁王贵元,多次以“和我好了,我就帮你发论文,给你珍贵的学术资料”为由头,威逼利诱她。
毕业不毕业,完全不是以学业和成绩论,而是导师喜恶论。
那些六七十岁的老男人,在明明可以当身边女孩子父亲乃至爷爷的高龄,之所以不知廉耻地非要和人家“耍朋友,做夫妻”,真相不过是:
他们肉身行走于2024年的中华大地,精神却腐烂于千百年前的封建王朝。
他们最后晚节不保,罪魁祸首从来不是举报他们的女孩子,而是他们自己的倒退与腐朽。
我们不清楚,在这次举报之前,受害女生王迪有没有向中国人民大学纪检部门反映过此事——
如果反映过,得到了敷衍潦草的回应,倒逼王迪铤而走险求助互联网,那我们对人大就是另外一种印象了。
从已经发生的事实看,王迪7月21日举报,人大7月22日通报,可谓雷霆出击、快速亮剑。
海淀公安如今也介入了这场举报,对导师王贵元涉嫌违法的行为,调查处理。
公权力及时高效地让恶人得到惩罚,让良人得到庇护,人民就会奔走相告,喜笑颜开。
像“操场埋尸案”那样迟来的正义,只是不堪回首的人间悲剧。
而像王迪这样“保护女生,避免更多无辜受害”的正义,才是真正的正义。
因为,
我们不愿听到“良者九泉之下安息”的悼词,我们只愿看到“好人大步向前追梦”的祝福。
王贵元之前在北外就因涉嫌性骚扰,被学校停课,但没有被严厉处罚,所以这家伙又跑到人大祸害女孩子。
这样“有前科”的家伙,是怎么在犯事后,从一所著名高校被“引进”另一所著名高校的,还戴着“学术带头人”的光环!
王迪58分钟的举报视频曝光后,
6000多万次的观看,40多万人的转发
,最终推动了事情的快速进展,也扳倒了道貌岸然的禽兽教授。
是互联网的关注和支持,改变了那个叫王迪的女博士的命运。
因为你站在人群中发出的光亮和善意,犹如星星之火,也像习习夏风,和众多人汇合后,足以燎原,可唤风雨。
王迪举报、人大通报后,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站出来发声:
“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一个转机,改变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对性骚扰的乡愿氛围,并促进反性骚扰常态机制的建立。
更希望下一次遇到这类事件,受害一方的学生在校内就能获得正常渠道的救济,而不是需要冒着二次伤害的风险,将自己置于舆论的风口,才能获得救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