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
告诉你关于财富的秘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医生  ·  注意!胖肚子的人,容易有心脏问题 ·  20 小时前  
丁香生活研究所  ·  雅顿金胶、粉胶,到底值不值得买? ·  昨天  
丁香医生  ·  30 个让你睡不好的习惯,测测你有哪些?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

央行突然降准!房价会暴涨吗?

刘晓博  · 公众号  ·  · 2018-04-18 00:17

正文

4 17 日傍晚 6 点半左右,央行突然宣布降准!

其具体内容是:

2018 4 25 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1 个百分点;同日,上述银行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 MLF )。

在宣布这个大消息的同时,央行还搭配了一个“答记者问”,透露了更详细的信息:

1 、此次降准针对的是大中型银行,也就是存准率在 17% 15% 的银行;

2 、此次降准将释放 1.3 万亿的流动性,其中 9000 亿元用来替代尚未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 MLF )”,多出来的 4000 亿资金“大部分增量资金释放给了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

3 、目的:置换 MLF 使商业银行付息成本有所减少,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释放 4000 亿元增量资金,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

4 、此次降准不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发生了变化,未来仍然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那么问题来了:央行降准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会对股市和楼市产生哪些影响?我的看法如下:

第一,此次降准的首要目的,是拯救摇摇欲坠的股市。



上图是近期上证指数走势图,可以看出在过去 4 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大跌了超过 120 点,目前为 3066.8 点。 如果不出利好,在俄罗斯遭遇股汇债三杀、香港打响“港币保卫战”、中美贸易战进入“比狠阶段”等因素影响下,不需要一个交易日就可以跌破 3000 点,砸破政策底。

到那时,俄罗斯被金融战“击倒”的情况就会出现在中国。中国刚刚宣布的 BAT 回归、独角兽上市,启动印股票的时代等等,都将泡汤。

第二,此举也有拯救银行的意味。

2018 年是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 2018 年年底之前,各家银行都需达到巴塞尔协议 III 的资本要求,即“系统重要性银行(工农中建交)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 8.5% 9.5% 11.5% ,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他银行)不能低于 7.5% 8.5% 10.5% ”。

也就是说,今年银行很缺钱,很多银行都要补充资本金。此外,今年还是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关键年份,大量的外资银行将开始全面进入中国。央行宣布降准,并置换 9000 亿的“中期借贷便利”,可以降低银行的成本。

2014 6 月中国外汇储备见顶之前,由于要不断收购涌入的外币(顺差或者热钱),央行被迫大量发行人民币。为了防止出现严重通胀,所以不断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冻结了大量资金。 中国大型银行的准备金率一度达到过创纪录的 21% ,在全球都是罕见的。

后来外汇占款下降,这时候央行就应该不断“降准”,以释放基础货币。但从 2015 10 月以后,央行就不再轻易降准,而是通过“中期借贷便利( MLF )”和“抵押补充贷款( PSL )”两种渠道放水,这就需要银行提供抵押物,利率比较高。比如 1 年期的 MLF 目前为 3.30% 。但央行冻结的各银行的准备金,只给大约 1.8% 的利息。

也就是说,银行的钱被央行以 1.8% 的年利率“拿走了”很多(存款准备金),但银行缺钱的时候,央行给银行的钱利率却达到了年利率 3.3% 。这当然会大大增加银行的成本。到 3 月末,各银行 MLF 的余额高达 4.92 万亿。此次置换了 9000 亿出来,可以给银行每年降低 135 亿的成本。

未来央行还有较大的“降准替换 MLF ”的空间(4万亿)。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MLF 提供的资金是有期限的,而降准提供的资金理论是“无期限”的。

经常关注本专栏的读者应该知道,我早就建议“降准”替代“ MLF+PSL ”,以降低资金成本。 而且我在半年前就预言过,未来央行将采取“加息 + 降准”的矛盾式政策组合。

第三,央行很矛盾,背后是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4 16 日,央行提高了 14 天逆回购的利率; 4 17 日,央行宣布降准。这些都是非常矛盾的做法,说明了:

1 、央行希望引导利率上行,控制金融风险;

2 、中国经济的现状,承受不了高利率。

我早就说过,人民币应该跟美元分手,美元加息中国无法奉陪,中美经济周期不同。如果央行太激进,则今年必然重演 2013 6 月的钱荒,最终“股、债、期”暴跌。

理想是:经济转型,收杠杆,让楼市入冬;现实是:实体经济偏弱,失业率随时反弹。今天统计局还公布了前三个月的“调查失业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