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行业的关注点,都聚焦于在京召开的金融街论坛上,一行三会高层均出席发言。
这也是十九大前金融领域主要监管机构的集体发声,从某种程度上说具有风向标意义,传递着“十九大”之后的监管方向信号。
会上,一行三会领导不约而同都重点谈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强金融监管和深化金融改革三大命题,核心论点就是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要继续加强金融监管。
券商中国记者在此梳理一行三会高层讲话重点。
“要接着把金融杠杆率减下来,这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因此要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金融服务的对象必须符合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对僵尸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违规举债、房地产的支持必须减下来。”
“金融创新不能偏离经济需要,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接受监管,都要服务实体经济。”
央行行长助理刘国强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既要善于做加法,也要敢于做减法。
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但一个现实矛盾是,供给侧产能过剩和需求侧流动性过剩并存,存在这种矛盾有客观必要性,但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还需时日。
因此,就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优化经济结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也必然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刘国强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做加法也有做减法的方面,相应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自然也要做加法和减法。
从做加法看,经济下行时市场很容易从这方面努力,如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发展普惠金融等,但要真正做好也不容易,数据显示,2015年到今年上半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达2000多亿元。
在做减法方面,当前金融杠杆率下降,解决资金脱实向虚问题等初显成效,但还要继续推行下去。刘国强的观点是:
一是要接着把杠杆率减下来,这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之策,金融杠杆率高不但会提高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也会造成资金的脱实向虚,因此要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这是推动金融去杠杆的关键之策。
二是减少金融乱象,违法违规套利、乱做表外业务等是金融脱实向虚的途径,要加强监管,严格控制。
三是减少不利于经济发展的金融业务,金融服务的对象必须是符合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对僵尸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违规举债、房地产等的支持必须减下来。
“金融创新是大势所趋,但不能偏离经济需要,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接受监管,都要服务实体经济。”刘国强称。
“对于银行业而言,服务实体经济是光荣使命,防范金融风险是主体责任,深化改革是基本动力。”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牢牢把握住房的居住性属性,在抑制部分地区房地产泡沫的同时,来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对于住房的需要。房屋租赁市场发展和棚户区改造也应该给予积极的支持。”
“有效防范重点领域风险,包括过剩产能行业、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等方面的风险。”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摒弃一味求大图快的粗放式发展模式,秉持质量优先的内涵发展理念。”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改革是“铁三角”的关系,对于银行业而言,服务实体经济是光荣使命,防范金融风险是主体责任,深化改革是基本动力。但最根路径,还是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来更加有效地进行金融资源的配置,在这个过程当中,再加上有效的金融监管,才能够实现金融的安全和持久的稳定。
在如何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王兆星表示,要以支持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继续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是继续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大力支持去产能,既要有效识别、稳妥有序退出僵尸企业,同时也要杜绝“一刀切”地抽贷、断贷,银监会还将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债权人委员会机制,不断探索支持实体经济的新方式和新途径。
二是严格把握住房的居住型属性,按照分类调控原则,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牢牢把握住房的居住性属性,落实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在抑制部分地区房地产泡沫的同时,来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对于住房的需要。房屋租赁市场发展和棚户区改造也应该给予积极的支持。
三是积极稳妥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深入推进去杠杆,银行业要充分利用现有和将要设立的实施机构,与有良好发展前景,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的债转股,来助力实体经济去杠杆。
四是加强服务收费监管,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近期银监会还从相关部门要求商业银行取消、暂停、减免若干个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项目,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对于市场调节的项目来主动减费让利。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阻碍发展的主要困难,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优化资源配置、改革服务,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五是扎实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不断完善金融服务的短板,包括加大对小微、“三农”、精准扶贫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的发展。
此外,王兆星称,切实防控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巩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
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243万亿元,在一定程度上,我国银行业也有了较为厚实的底子,但一些银行的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全有效,面临的风险隐患还有不少。银监会将继续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有效防范重点领域风险,包括过剩产能行业、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等方面的风险;要坚持落实穿透原则,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稳妥有序地治理银行业金融乱象。经过上半年采取的一系列治理措施,到今年6月末,银行业的委托贷款、理财产品、同业资产和负债余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银行业投向实体经济的贷款明显增多,表内业务表外化,贷款业务投资化,同业业务套利化,银行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得到了初步的遏制。经营活动也开始更加规范,监管机构将合理把握力度和节奏,使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发挥配置资源、管理风险的基本功能。
二是强化协调配合,有效弥补监管短板,银监会已着手完善一系列监管制度,将合理把握政策的出台节奏,密切跟踪市场反应,进一步强化非现场和现场的监管,提高风险信息的披露标准和金融产品的披露水平。
三是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活力。
王兆星特别提出,当前一些银行的速度情结、规模情结、名次攀比情结根深蒂固,有些过于追求短期的回报,忽视长期的稳健发展,专业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加强,制约着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要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必须要下大力气来推进银行自身的体制机制改革。具体来说包括:
1、必须要转变发展理念,强化服务意识。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摒弃一味求大图快的粗放式发展模式,秉持质量优先的内涵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努力寻找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竞争优势。
2、要健全法人治理,改善激励约束机制。银监会将从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等多个层面着手,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公司治理,规范股权管理,加强股东行为的约束,不断提高董事会、监事会的履职能力。同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既要避免过于追求短期利益造成风险的积累后移,同时更加有利于增强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保持新股常态化发行,规范再融资制度,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期货市场。”
“资本市场敏感度高,涉及亿万投资者利益,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保持新股常态化发行,规范再融资制度,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期货市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国家驱动创新发展等战略。
张慎峰表示,证监会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党中央提出的要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这是党中央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殷切希望,是检验资本市场监管工作的最高标准。
张慎峰指出,近两年来,资本市场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市场波动大幅度降低。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创新创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资本市场敏感度高,涉及亿万投资者利益,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贡献度。
张慎峰提到,证监会不断强化四个意识,贯彻党中央对资本市场的部署,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保持新股常态化发行,完善再融资制度,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国家驱动创新发展等战略,把化解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公司,重点领域,减少存量风险,控制增量风险。”
“保险监管千招万招,管不住资本都是无用之招,加强保险资本监管将是大的趋势。”
“广泛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检测等信息科技,改革创新保险产品管理和服务。”
保监会副主席黄洪称,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全球经济金融变革的新趋势,扎实做好工作,发挥功能作用,在服务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是大力加强党对保险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做好新形势下保险工作的坚强政治保障,重点是把好方向,提高政治站位,确保保险业改革发展和监管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二是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保险风险底线,重点是强机制、增强风险意识,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筑牢金融安全防线,把全局摸清底数,明晰权责,治理乱象,强化法治,形成一盘棋的风险防控格局。抓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公司,重点领域,减少存量风险,控制增量风险。
三是全面强化保险监管。保险监管千招万招,管不住资本都是无用之招,加强保险资本监管将是大的趋势,强化监管问责。
四是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保险业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新,也必将因改革而强。重点将从四个方面着手推进改革:
1、市场化。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强化监管的作用,实现保险资源的优化配置,核心是继续推进保险定价机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
2、专业化。回归本源,围绕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需求,完善保险市场、机构、产品体系。
3、信息化。广泛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检测等信息科技,改革创新保险产品管理和服务。
4、国际化。应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积极稳妥推进保险业的双向开放。
五是切实履行好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天职,推进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农业、大病、健康等领域着手,提升保险服务水平。
来源:券商中国(ID:quansha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