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
在4月21日,荒野气象台在北京花家地的单向空间举办了第一次线下分享会。
我们希望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去和大家更近距离地接触和交流 —— 只有在面对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彼此表情和语言中所包含的温度。
那么,活动现场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主持人对当时整个活动的回顾,其中不乏让人共鸣不断的时刻。
正是这样一些时刻的出现,还有报名读者们的到场,让我们有动力在未来将气象台的线下分享会继续办下去,办到别的城市,甚至别的国度。
希望下一次,能看到或再次看到你的面孔。
台长
在4月21日的线下分享会上,荒野气象台的读者 Julia 所分享的旅行故事令我们印象非常深刻。虽然她可能是现场最年长的一位,虽然她身上有着鲜明的职场女性的特点,但是从她语气里略带克制的的激动中,在场的每一位都能感受到她迫不及待地希望与我们分享她的旅行。而在我的眼中,台上正站着一位最年轻,最想去看看世界上的美景的人。
在下午1点钟的时候,Julia 给我发了短信询问分享会是否照常举行,此时荒野气象台的同事们已经到了单向空间,正在做最后的准备。这一天的天空中下着不小的雨,雨中看单向街被植物所包围的小门,所有潮湿都抵不过这种意境。雨水的确给读者们的交通带来了不便,但总有一些理由,让人们爱上下雨天。
2点钟左右的时候,原本整齐排放的椅子上已经坐满了前来的读者,他们悄悄选择一个座位坐下,没有带进来一点风尘仆仆的气息。现场的空间昏暗且封闭,令人甚至已经忘记外面还在下着雨。一直到两个小时后活动结束,看到门口的几十把雨伞,才开始思考是什么让刚刚这些安静的人冒雨赴约。
作为主持人,我想象了许多种活动现场的样子,但唯独不曾想过与读者的第一次见面会是这样的气氛。在抛出准备的第一个关于天气播报的包袱后,台下的读者们立刻会心地回以微笑。随后的时间里现场的气氛开始渐入佳境,而我所有上场的“串词”都是脱口而出的。面对认真阅读过自己文章的人,我更愿意报以最真诚的交流。
在随后的诸多环节里,读者们都保持了一种“安静、严肃且认真”的状态,这样的状态绝非是所谓粉丝会表现出来的,而是一些认同荒野气象台,希望了解我们并与我们共事的人的状态。而场下的安静也并非不苟言笑,而是读者给予这次活动认真且尊重的态度。
作为佐证,一位“读者”在活动结束后给了荒野气象台这样的反馈。她说与她曾参加过的旅行分享不同,荒野的读者更加平和而真诚,在台上单纯地分享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并鼓励大家前往世界上的不同地方,去观看那些他们曾见到的美景。
Julia 在她的分享结尾时说:“我更喜欢旅行中的意外,因为有意外就有意外的惊喜。日后当你再遇到任何困难,只要回想到这些美好的记忆,就能继续往前走,继续去看美丽的东西。”也许,对于未知事物的态度是判断一个人是否仍然年轻的标准。
可能很多人与现场的一位读者有相似的问题:“荒野与城市似乎是对立的关系,现代人如何才能在二者中取得平衡呢?”但正如荒野气象台的 Slogan 一样,荒野并不是指真正的隐居深山,因为现代人是几乎无法在没有711的地方生活的。新生活便是你将前往的荒野,你对选择未知的兴奋、对即将改变的不安,就是一种寻找城市荒野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