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看理想
“看理想”诞生于知名出版品牌“理想国”,以“做出版”的态度,开发视频节目、直播、音频及周边产品等一系列媒介,探寻文化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表龙门阵  ·  抖音还是太依赖辛巴了 ·  5 天前  
卢泓言  ·  没有谁是例外 ·  6 天前  
中产先生  ·  情况比想的复杂 ·  6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北京音乐广播招聘实习生!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看理想

身为纳税人,我们还拥有哪些权利?

看理想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4-10-23 13:27

正文

《三千日元的使用方法》


财政税收常常被视为单纯的经济问题,但实际上,它是一个涉及所有人的政治现象,离不开国家治理与权力的支配。


关于财政税收,我们有很多疑惑以及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财政税收与国家治理究竟有何关系?除了交税之外,普通人与财政税收还有哪些关联?什么是“纳税人意识”和“纳税人权利”?


在本期节目中,天津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李炜光将和我们共同讨论,财政税收与普通人千丝万缕的联系。




讲述李炜光
来源|节选自节目《钱都去哪儿了?从税史看中国》发刊词

看理想:您讲的节目主题是“财政税收与国家治理”,可以先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个主题的含义吗? 


李炜光国家治理是近些年来我们这个学科特别强调的一个学术概念,它有别于原来的国家统治。


国家统治是从上到下命令式的、说一不二的、不可违抗的管控,例如疫情期间大家需要居家隔离、做核酸检测,这体现出一种统治。而治理讲求的是平等精神,包括协商、合作、谈判、妥协、让步,它体现的是这些价值。


所以,治理型的社会更强调多留些自由,让大家能够在这个更大的空间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个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一个治理的社会,才算迈进了现代国家的门槛。


我们经过了 30 年、 40 年的经济高增长繁荣期,但我们还没有跨过这个门槛。而我们节目要探讨的,其实就是财政税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国家治理可以有很多的方面,比如政治、军事、文化都是治理。而财政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是国家大厦的支撑力量,没有财政税收,国家是不可能建立起来以及存在下去的。所以我们想要研究的,就是他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 


看理想:我们可以感受到财政税收的重要程度,但是好像并没有人很清晰地聊过这个话题,您觉得这是一个矛盾,还是说这里面自有其逻辑呢? 


李炜光其实中国古人一直是很重视财政税收的,中国的几大改革家例如王安石、张居正、商鞅等人,他们进行的改革基本上都是财政改革。这就说明,我们中国一直以来就把财政税收看成国家治理层面的大问题。 


那为什么近几十年来,财政税收变成了一个技术问题、工具问题呢?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觉,跟我们的学科越分越细这种情况有关系,也和前苏联有关系,因为财政税收这个专业是来自于苏联的。 


进入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我们保留下来这个专业,但其先天不足也随之表现出来了——理论基础不够、对自己的学科历史研究不够。比如我们后面谈到的财政起源和国家起源的关系,这些问题在财政学界到现在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未解决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有必要通过各种形式学术的探讨、媒体的传播,告诉大家财政税收这个学科到底是什么。


国外学者约瑟夫·熊彼特曾经指出,财政实际上是连接着社会的,财政不能被归结到政治、经济、社会系统,它是连接三大子系统的媒介,它连接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从财政的历史,你可以看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它发展进步的过程你可以看到人类的一切悲剧的根源。很多人间悲剧都跟财政有关,例如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多次农民起义,这就是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个学科的原因。


《税调~缴不了税是有原因的》


看理想:财政税收这个话题,与我们普通人的关系是什么呢?我们能够参与的程度有多少?


李炜光有一位叫孔飞力的美国学者,他同时也是汉学家,他曾经把国家治理问题中的政治因素归纳为三点。


第一是政治参与,当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涉及的公共问题越来越多,就需要人们参与进去。人们私下的讨论算不上参与,参与需要有渠道、机制和法律来保障。


第二点就是讲政治竞争与公共利益的关系,这也是一个门槛。官员们应该有一定的自我发展和彼此竞争,一个官僚体系的运作应该是有一定机动性的,要让好官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维护国家财政,不被贪污受贿所侵蚀,同时也不能因此而使得体制失去效率。


第三点,是政府的财政需求和地方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如果财政收入下降,我们首先要保证中央的财政收入是足够的,但这就会造成地方财政的困难,而地方财政是跟国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每一个国民能不能享受到应有的福利甚至救济?这实际上是一个资源配置问题,是财政问题。所以为什么说财政问题是政治问题,这两者一个是政府的财政需要,一个是公民的需求,两者需要协调好。


我们国家在财政税收方面的立法和法制应该逐步完善起来,人大应该更多参与到预算的制定、审批和审计过程当中。纳税人的钱收上来以后如何使用,应该用的怎么样?这方面的参与度应该被提升。


另外公众的参与度也应该随之提高,例如修路、增添地铁或者修一个台阶这类涉及到公共问题的、具体的事务,公众应该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应该得到重视,变成决策考量的主要渠道。


所以关于财政税收,其实还有很多具体的事务我们没有关注到,而研究并不能是财政学者自己的事,应该是社会大众都参与到相关的问题当中来,也就是说,税收跟我们普通人是有很大关系的。 


看理想:您在节目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叫“纳税人意识”,我们都听过这个概念,但您强调了经常被忽视的纳税人权利这一点,这是因为您观察到了大家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太够吗?我们经常忽略的纳税人权利都有哪些呢? 


李炜光大家通常认为纳税人意识就是,我及时足额按照国家规定,把税款提供给政府税务部门,我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但真正的纳税人意识是,首先你是作为一个纳税人存在的,而不是一个纳税者,不是草民交纳皇粮国税。钱是财富、是资源,是人民一点一点把它生产出来、创造出来的。没有人民纳税就没有政府,这个观念一定要转过来。我们承担纳税的义务,对应的应该还有纳税人的权利,比如刚才提到的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


我曾经看过一个新闻事件,它发生在四川。那里的小孩上学需要过一条河,有一次船翻了,淹死了十几个孩子。记者赶到了四川,询问为何不修一座桥?当地的基层官员说没有钱,已经打报告打了十几年了但没被批准。后来省级、地方领导都来到这里开会,才决定修桥。


这个事件背后,其实是一个财政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该配置资源的地方没配置,那么肯定是有人失责了。而我们公民参与就是参与这类事件,交了税之后,让公民该享受的公共福利都到位,这是我们行使自己作为纳税人权利的体现,我们要把意识扭转过来。


我们交税,其实就是把收入或资产的一部分让渡给了政府去支配,本质上是在让渡权力。所以交上的税,不一定一对一还用在你本人身上,可是却与你有关,它跟全体纳税人有关。


所以于理来说,我们仍然有过问的权利,这个权利的让渡是部分让渡,不是全部都交出去的。财政税收的权利,归根到底还是在人民的手里。

💰🔍


由天津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李炜光主讲的音频节目《钱都去哪儿了?从税史看中国》已在看理想App上线,欢迎前往收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