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讨论了双十一期间不同电商平台(淘宝天猫、快手、抖音)的公关策略和用户关注点。文章聚焦于抖音平台在面对网红问题和公关挑战时的应对策略及其与快手、辛巴等之间的相互影响。文章还提出了关于抖音电商环境净化的问题,并引发读者对抖音是否应该更主动作为的思考。
文章阐述了双十一不仅是购物节,也是各电商平台间的公关战。网红成为重要的宣传工具,不同平台有不同的策略,如淘宝天猫强调品质直播间,快手强调真实,而抖音面临头部网红接连折损的挑战。
辛巴利用舆论议程调动媒体资源对抖音进行攻击,成功转移公众注意力。其对广东夫妇的指控引发舆论关注,展示了网红竞争中的紧张局势。
抖音面临头部网红管理问题,电商权限过大导致公关部门建议难以被采纳。面对辛巴的攻击,抖音被动应对,需要改进管理策略并加强主动作为。
辛巴攻击成功后的人设巩固和公众对其的信任度提升引发思考,强调公众感知和舆论引导在网红竞争中的重要性。
文章最后提出了思考题:抖音是否应该更主动作为以改善电商环境,并呼吁读者思考相关议题。
双十一是公关战,即对用户心智的占领。
今年淘宝天猫的话术是——那边厢流量网红接连塌房跑路,咱们这边有李佳琦、交个朋友等品质专业的直播间。
而快手的策略是——虚头巴脑的网红见一个灭一个。
实际上他们都是对着抖音说话,承接的是抖音头部网红接连折损的既定事实。
我们媒体人应该避谈公关,但公关是平台经营思路的最显性传导也是不争的事实。
可以明确的是,辛巴不仅是快手意识形态的代表,也是快手进攻友商腹地的投石机。
如果没有辛巴赌上职业生涯的一战,调动所有公共媒体、自媒体的视线,小杨哥恐怕没那么快倒下。
而小杨哥的倒下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舆论的议程成功被引导到——抖音的头部网红靠谱吗?
媒体的资源与视野总是有限的,他们的目光落到抖音上,那么自然对快手的监督力度就被稀释了。
尝到甜头的辛巴在双十一的关键档口又将枪口对准了抖音的另一个头部网红——广东夫妇。
指控的是「广东夫妇」宣传「八亿补贴」不实,涉嫌虚假宣传。
令人忍俊不禁的是,这对夫妇迅速就将「八亿补贴」的宣传语删除了。
如果辛巴如法炮制,再次裹挟媒体的力量加以讨伐,那么「广东夫妇」消失一段时间也是可以想象的结果。
而可能令抖音感到更加不安的是——辛巴作为网红太懂网红了,黑的白的灰的,门清,手里不知道还捏着什么料,何时放出来?
我们若苛责辛巴对同行进行恐吓式竞争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不因人废言是基本的议事规则,他指出的问题存在,那就没什么可指摘的。
反倒是抖音在这种头部网红的超限战中几乎看不到吃一堑长一智的进步。
「八亿补贴」这种「大话」为什么能轻松绕开平台的审核呢?谁在审核?平台到底对头部网红有无约束力?
辛巴的可乘之机恰恰是抖音双手奉上的。甚至谈不上需要调动资源去挖掘、调查。
再回溯到小杨哥事件。实际上如果抖音能早发现早处理,先于国家管理部门出手前就给予处罚,将处罚期巧妙的设置到双十一战役前,便不至于大战前无人可用的窘境。
挖掘根本原因的话,恐怕是抖音电商部门的权限太大了,在业绩压力面前,给予头部网红的豁免权过大,而类似公关部门的建议建言被采信的可能性极低,那么在辛巴这样一个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还是公关的三位一体角色前屡屡败下阵来。
一个吊诡的事实形成了——快手辛巴发现一起,抖音就处理一起。形成一种公众感知错觉:抖音电商环境的净化太依赖辛巴了。
而每一次辛巴说对了,又巩固了自己「为民请命」的人设,那么他以后每次攻讦抖音,公众的采信度就又提升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