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请辩
专注治疗逻辑硬伤,这里是蔡叔传递认知的道场,还不置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当公司就剩下我一个人,领导说... ·  3 天前  
三个妈妈六个娃  ·  大S感染的日本流感,有什么特别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请辩

拒绝五四正能量,新青年拥抱小确丧

请辩  · 公众号  ·  · 2017-05-04 11:59

正文


大家好,我是爪赛赛,K计划现任掌柜。


作为一个主观 上自认有趣,客观上绝对不瘦的女青年, 我每日以"差不多行了"为人生信条走在北京大街上。但我的这套价值观,总被老板于困困认为太丧。直到出现了一个新热词,结束了我俩的争吵:我没有太丧,我只是有很多"小确丧"。


我的小确丧体现在K计划的每一篇推送里。而 截止到今天,K计划偷摸运营两月有余。借着五月四日这一天,我和同事做了第一次特别策划:新青年·症。 我们整理了下过往作品,找出了8种新青年核心小确丧, 算是一个阶段性成果展示吧。


好了,不说废话了。现在就邀请你来瞅瞅这8种"新青年症",看看有没有可以对号入座的。


新青年症 之 "大城虐恋"



比起说分手就分手的当代人际情爱,我们与北上广深谈的这场恋爱,简直是虐成一团浆糊:我们该逃离吗?能逃去哪儿呢?我们该留下吗?留下的理由又是什么?这些抉择可是很严肃的, 毕竟买两张单程机票和买一张往返机票,价格可差太远了。


对于这种纠结,主流语境爱用焦虑来解释。但在K计划看来,机械重复才是大城市真正让人灰心丧气的地方。


那这段虐恋还有救吗?大概没有吧。 不信,长按上方海报二维码试试?


新青年症 之 "扎心饥渴"



马克思老师说,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个人艰偏偏有人拆的地球上,唯有情感共鸣能让我们感到真实温暖。


但对情感共鸣的追求过了头,也会蚕食我们的情绪独立性。更为重要的是,各类扎心博主真的好蠢啊, 他们对我的情绪解释,根本是对我的智商侮辱。


如何摆脱对扎心的过度渴求? 不知道诶。要不要试试长按上方海报二维码?



新青年症 之 "月薪指南依赖"



在知乎除了可以和世界分享我刚编的故事,还可以做什么呢?还可以对任何一个月薪档位的陌生人,给出我的生活意见。


当然了,月薪指南的生意如此红火,前提是存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关系。赚到手的钱,我们为何无法自己决定怎么花?因为还不清楚自己是谁。一旦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也就不用参考别人的意见,过自己的人生了。


但这个问题很容易搞清楚吗?明明很难好吗。 所以不用识别上方海报二维码了,告诉你了,没用。


新青年症 之 "母胎认知危机"



从十年前的"父母皆祸害"豆瓣小组到如今一碰就着的"原生家庭",有那么一群城市青年,正在与亲生爹妈越走越远。我也是其中之一。


坊间最爱兜售的一种浪漫想象,是我们能够成为父母原本讨厌的模样,变成完全独立的个体,到最后父母还会来和我们认错。暂且不说这其中的一厢情愿,父母对我们的人格塑造,哪里是想摆脱就能摆脱的呢?


长按识别上方海报二维码,我们进一步阐明为何这事儿没法整。


新青年症 之 "匆忙症"



任何有抱负的年轻人进入职场,不忙是不可能的。对忙碌我们没有惧怕, 怕的是忙到四脚朝天,却没忙出个名堂。


高高在上的成功学信徒总爱用傲慢的语气对年轻人说:那是因为你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你战略上的懒惰。那不懒惰的战略长啥样呢?他们不说。


他们不说没关系,我们说——但是管不管用不知道。 长按上方海报二维码,有一个K计划瞎编的行动指南。



新青年症 之 "承诺恐惧"



大人们指责85后谈恋爱越来越随便,我们却说:有什么必要把爱情太当回事? 长时间的低质量陪伴,远不如高质量的短期相处。


但我们都清楚,这是为了回击而嘴硬。真要说道理,当代情爱背后的"承诺恐惧",是对人际信任与自我安全感的慢性损耗。不知道你们怎么想,我还是特别希望能找到个人一辈子开开心心吃面,快快乐乐成长的。


不过呢,想归想,真不觉得自己能找到,你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 具体是为什么?长按识别上方海报二维码吧。


新青年症 之 "孤独连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