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米宅
欢迎来到《米宅》,研究全国城市的房地产宏观数据、人口、经济、政策,用全国视野,去合理配置、规划自己的地产投资。更是地产人的学习课堂,一起成长,一起成为地产极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Hacking黑白红  ·  DeepSeek,紧急声明 ·  昨天  
Hacking黑白红  ·  DeepSeek,紧急声明 ·  昨天  
优秀网页设计  ·  AI工具丨AI头像生成神器,定制专属情人节微 ... ·  3 天前  
自然资源部  ·  自然资源部2025年生态文明大讲堂第一讲开讲 ·  3 天前  
自然资源部  ·  自然资源部2025年生态文明大讲堂第一讲开讲 ·  3 天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  ·  公告 ·  3 天前  
字体设计  ·  推荐 8 款字体设计组合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米宅

2025:投资的逻辑变了

米宅  · 公众号  ·  · 2025-01-06 07:19

正文

来源:智本社

本文获授权转载。


刚刚进入2025年,市场大变,股下跌,债大涨。

2025年1月3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跌破1.60%,最低触及1.589%,再度创下历史新低。

自2023年12月以来,各期限国债收益率均持续下跌,其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累计降幅高达110基点(BP)。进入2024年12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加速下跌,短短1月降幅达40基点。

预计,2025年,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还将进一步下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跌破1.5%。

2025年,投资的逻辑变了。 ‍‍‍‍‍‍‍‍‍

人民币汇率、债市、股市与房地产将怎么走?该如何保护和配置资产? ‍‍‍


1

国债收益率下跌意味着什么?

2024年,市场利率持续快速下降。各期限的国债收益率、市场贷款报价利率(LPR)、存款利率、保险预定利率、存量房贷利率、民间借贷利率均下跌。

而央行主导的政策利率下调的速度低于市场利率。“9·24”政策出台之前。从6个月到10年期各个期限的国债收益率下降了80-100BP,而政策性利率只下降了10-20BP。政策利率跑输70-80BP。

正如我之前的预测,市场利率快速下降将推动央行降息,而且是先慢后快。

原因是,市场利率下降意味着自然利率下降,央行不得不遵循自然利率而降息。如果政策利率长期高于自然利率,将抬高融资成本和债务负担,抑制投资与经济增长。同时,银行向央行获取的资金成本过高,将降低银行的净息差和市场的流动性,甚至可能引发银行系统或货币政策失灵。

2024年,9月24日,央行宣布降息降准,推动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在这轮降息潮中,7天逆回购降息20BP、14天逆回购降息30BP(10+20)、中期借贷便利利率降息30BP、常备借贷便利降息20BP、存量房贷利率平均下调50BP,降息的面积与力度均超过7月份。这是加速降息的开端。

央行宣布降息后,各期限国债收益率有所上涨。我原本预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24年10月份就要跌破2%,但这次政策推动其触底反弹。以至于,政策利率与国债收益率缩减至40-50BP,

不过,央行降息及其降息预期,推动了市场利率进一步下降。10年期国债在12月迅速跌破2%,接连击穿多个关键位,在2025年1月3日盘中跌至1.6%之下。

很多人对此不解:国债收益率为何快速下跌?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国债收益率下跌是一种什么信号。国债收益率下跌,意味着国债价格上涨,也就是市场在做多国债、买入国债。反过来说,国债收益率上涨,反映是市场在做空和抛售国债。

那么,市场在做多、买入国债,岂不是好事?说明我们的国债受到投资者追捧,至少比被抛售好吧?另外,国债收益率下跌,政府融资的成本降低,债务负担下降,这不是两全其美?

国债是一种对冲资产。通常,在经济衰退风险增加时,如股票大跌,市场将更多购入国债以对冲风险。长期来看,股债是一种对冲关系。我在国家市场理论中提出,国家是一种对冲市场,国债的对冲性就是有力的证据。

数据显示,从长期来看,美国、日本、中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GDP、CPI、PPI走势均呈现较强的正相关。

换言之,从宏观经济的指向意义来看,国债收益率快速下降,意味着宏观经济增长的压力比较大,市场风险以及避险情绪比较强。

国债也是一种投资资产。当市场出现“资产荒”时,金融资产收益率偏低、风险偏高时,银行、保险和金融机构倾向于增配国债。2024年,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均高配国债。

另外,政策利率下调,在尚未出清之前,将推动整体市场利率,包括国债利率的下降。

所以,近期国债利率快速下降,是提前对2025年宏观经济进行定价,还是对央行降息/购债进行定价?

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有两大不容易预测的事件:一是美国全面关税计划何时推出、规模多大以及对中国出口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几何;二是中国政府可能推出多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予以应对及其效果如何。

市场可能对这两大不容易预测的事件构成的宏观经济提前定价。

2024年12月高层会议已明确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政策组合可谓前所未有。

市场预期,2025年央行降息的幅度至少40BP,而最近一个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降幅达到40BP。换言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已提前计入了2025年的降息。

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央行可能加大购债的力度,包括长期国债,这将推动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下降。这部分市场未必已充分定价。

很多人困惑的是:央行大规模降息,财政大规模扩张,可以提振投资与经济,进而推动国债收益率上升,但是为什么国债收益率反而下降?

其实,只有宏观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产生效果时,投资和融资增加,利率止跌上升。什么样的政策是有效的?

降息的速度要跑赢市场利率下跌的速度,要跑赢价格下跌的速度,要跑赢市场预期。宏观政策的力度要超市场预期。例如,在“9·24”政策组合中,央行为股市融资新设的两项货币工具是超预期的,这一措施立即提振了市场信心和流动性。上证指数在此后短短半个月时间上升了36%,交易量较之前翻倍。

市场预期和股市赚钱效应提升了保险、基金等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在短时间内推动了国债收益率的上升。这是有效的政策。

在货币政策达到短期目的后,市场对财政政策有着更高的期待,但财政政策扩张意味着政府要多借债、多出钱,受到的约束更多,实施的效果更不确定。如此,依赖于政策刺激的股市后劲不足。

另外,市场比较清楚的是,想要促进消费与投资的回暖,除了短期的货币与财政扩张外,更重要的是深层次的制度改革,尤其是收入分配的改革。

基于以上种种,债市对2025年提前定价。

总之,价格不会骗人。


2

国债收益率下跌有哪些影响?

很多人问,宏观经济跟我们个人有什么关系?

国债收益率下降,意味着国债价格上涨,做多债市可获利。当预判宏观经济走势后,你大致可以预判债券走势,进而做多或做空债市获利。实际上,2024年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做多债市的收益较为可观。

对于政府来说,国债收益率过快上涨或过快下跌,都会带来不同的问题。国债收益率过快上涨,意味着市场在做空国债,国债利率上升,融资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增加,债务违约风险上升。当国债收益率下跌,说明政府的融资成本下降,这有利于政府控制债务风险。

但是,作为一种宏观经济的风险信号,国债收益率下跌过快,意味着经济下行压力和市场风险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也可能减少。

国债收益率下跌过快,将推动市场整体利率下降,包括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如果央行不降息,短期利率下降慢,长端利率下降快,可能导致利率倒挂,出现银行自陷风险——无法实现“借短贷长”。

这时,政府需要启动对冲政策,央行降息和财政扩大支出。2025年,央行除了降息还可能扩大购债。央行将更多地采购中长期国债、超长期国债,这将压低长端利率,导致收益率曲线平坦化,增加利率倒挂的可能性。央行的大规模购债行为可能进一步促使其降息,即降低7天逆回购利率。

预计,降息和购债将共同推动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下降。

另外,由于国债收益率下跌过快,与他国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利差也迅速扩大,这将驱动资本跨境套利,导致本币对外贬值,增加汇率下跌的风险。

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1月3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60%,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4.55%,二者之间的利差为2.95%,与2024年初相比扩大了一倍。

2025年,中美两国央行均处于降息周期,由于美国通胀粘性,美联储降息可能在50-70BP;中国央行可能加速降息,降息幅度在40BP以上。考虑到,当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已计入降息,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尚未充分计入降息,2025年二者利差可能维持在2.5%左右。

利差扩大催生套利动机,是驱动本币贬值的直接因素。

数据显示,中美国债利差与离岸人民币走势一致。近期,中美国债利差扩大到历史性高点,离岸人民币也在盘中创下7.36的历史性水平。

2025年,因美国可能实施全面关税计划,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有机构预测到7.7-7.8。

投资者需要思考的是,是否可能采取汇率主动贬值的策略以应对全面关税计划。

当前来看,不论是降息、购债还是扩大财政支出,更多是刺激国内投资(少部分消费)的方式来提振国内需求。如果全面关税计划对出口影响较大,是否可能采取有效政策刺激出口?

过去,出口退税是降低出口企业成本的主要方式。但是,前段时间,政府降低、取消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这表明官方可能不希望采取这一措施,而且,有可能将一贯以来的出口补贴政策转向汇率贬值政策。从国际上来看,相比出口补贴政策,汇率贬值政策更易被接受。

而且,汇率贬值政策是应对加征关税统一有效的政策。它的逻辑是以人民币计价的商品整体降价,薄利多销,吸引采购,刺激出口。

假如官方采取更加主动的贬值策略,那么离岸人民币的走势可能比预期更陡峭。预计,2025年,人民币还是以被动贬值为主,主动策略只有在关税冲击达到相当的程度才可能出现。

中美国债利差扩大驱动人民币贬值,反过来说,假如人民币贬值超预期,是否可能影响市场预期,进而推动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下降?

另外,投资者需要考虑的是,假如离岸人民币贬值到7.5,甚至更多,那么A股还能否维持“9·24”之后的行情?

数据显示,上证指数与离岸人民币还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长期来看,A股还是能否反映宏观经济走势,上证指数与制造业PMI走势存在相关性。而离岸人民币也是一定程度上对宏观经济进行定价。更直接的原因是,离岸人民币贬值容易驱动资本跨境,导致A股市场上的外资撤离。

有意思的是,在2024年12月的文章里,我提出,市场是否对美国可能推出的全面关税计划提前定价。当时,港股已经提前定价,恒生指数回撤到19000点的位置。A股受政策刺激,市场做多情绪比较浓厚,对可能发生的事件未做出反应。

而且,“9·24”之后,上证指数与离岸人民币走势出现明显背离,直到跨入2025年这几个交易日,二者走势再度一致。市场似乎恍然大悟,特朗普即将正式上任。特朗普此前称,上任第一天便签署一份加征关税的行政令。于是,在跨年的前后几个交易日,市场匆忙定价。

所以,如果离岸人民币贬值超过7.5,这轮A股的行情延续将是一个疑问。预计,上半年两会前还有一波冲击上证3500,下半年将回归常态。


3

家庭该如何保护和配置资产?

当前是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策略调整的历史性关键性的窗口期。

但是,我们需要理解的是,窗口期的意思是它有期限的,时间越久、窗口越小。

例如,当房地产价格下跌时,变现的窗口迅速缩窄,如今全国城市的房地产市值基本上缩水了三四成,吞噬了大部分盈利,加上房贷利息,不少已是负资产,如此便错过了调整资产配置的窗口期。

2025年,这个窗口期还将进一步收窄。

预计,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还将进一步下降,国债、存款、保险、基金等大部分金融资产的收益率都下跌。

数据显示,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跌至1.6%,3年定存利率降至1.5%,保险预定利率降至2.5%;预计,2025年,这三种产品的收益率分别降至1.5%、1.2%、2.0%以下(保守预测)。

另外,由于近些年房价大幅度下降,北上广深的二手房租售比有所上升,2025年将维持在1.5%-1.8%之间。

这意味着,我们将很难找到收益率在2%以上的大类资产。

所以,从2025年开始,大类资产将正式进入低利率、低收益率时代。

从“9·24”开始,央行开始加速降息,中国正在加速进入低利率时代。低利率是否将是一种长期现象?

利率能否上升,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投资需求来拉动。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处于重投资、大类消费时代,也就是辜朝明所说的刘易斯拐点之前的城镇化和工业化阶段,政府集中和动员社会资本大规模投资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极强的投资需求拉高了利率,利率弹性十足。

如今,我们正在告别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的重投资时代,这三大类投资的产能普遍过剩,投资需求大幅度下降,尤其是民间投资。政府试图通过新技术投资来提振投资需求,但是,新技术投资的规模不能与三大投资相提并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Hacking黑白红  ·  DeepSeek,紧急声明
昨天
Hacking黑白红  ·  DeepSeek,紧急声明
昨天
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  ·  公告
3 天前
字体设计  ·  推荐 8 款字体设计组合
4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