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贵州茅台针对部分研报发布风险提示后,其一路上升的股价就在历史最高点719.96元/股的位置上遇到了转折。
交易数据显示,11月17日至27日的七个交易日内贵州茅台连续回撤,累计成交金额达496.17亿元,换手率逼近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在贵州茅台回调的过程中,
不少卖方机构对其发表观点时已更加慎重。
“从毛利率、盈利增长等基本面对应股价的角度看,茅台的股价并非是不能理解的,” 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饮料行业分析师表示,
“但今年(贵州茅台)价格上涨了很多,而且还带着两市第一高价股的光环,这时候机构对茅台发表意见都非常谨慎,我们也不例外。”
贵州茅台阴跌期间,亦有分析师因点评贵州茅台而遭到交易所的通报。11月20日晚,上交所通报批评安信证券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苏铖有关贵州茅台的研报,该研报曾分析称茅台有望在2025年达到1.85万亿市值,该预测较11月28日收盘时的贵州茅台总市值8143亿元高出122.35%。
有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层的通报原因并非缘于其高估结论,而是其研究过程存在瑕疵。
一位接近交易所的券商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并不是说不让高估股票,但是对产品的信息来源以及价格预测是要符合依据的,通报主要的理由也是缺乏合理审慎的分析以及风险提示不足。”
上交所的确在通报中强调,上述分析给出1.85万亿市值背后所依据的1299元/瓶的普飞价格缺乏依据,而茅台酒实际出厂价仅为819元/瓶。
但上述饮料行业分析师则认为,目前茅台酒在市场中仍然供不应求,其出厂价的确有上升空间。
“出厂价也是有变化空间的,茅台酒的C端售价远高于出厂价,如果能绕过经销商,利润率的确有提升的空间,但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也是存在的,”一位接近贵州茅台的分析人士称,“但现在的问题是茅台受到的关注太大,对茅台的评价也有放大器效应,所以目前观望态度比较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贵州茅台阴跌的7天内,的确鲜有卖方机构发表观点。仅有招商证券一家曾在11月18日发布报告表示看多至725元/股。
“经销商和专卖店持续增加,终端零售不断完善,今年三季度大幅放量但批价随后很快回升,亦可看出较大的市场容量,”招商证券表示,
“来年量价齐升,业绩继续高增,继续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