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铁血榜哥
【铁血军事荣誉出品】天下军武,如数家珍。做专业军事排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聊一类「马上就更新」的笔记本 ·  16 小时前  
参考消息  ·  中国载人登月服、月球车命名发布 ·  昨天  
笔吧评测室  ·  机械革命推出新款极光 X 游戏本:酷睿 ... ·  昨天  
参考消息  ·  美媒:另一重要领域,中国也迎来“DeepSe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铁血榜哥

你去过的哪个国家与你的印象截然不同?这些外国网友回答亮了

铁血榜哥  · 公众号  ·  · 2021-04-08 19:00

正文

本文来源于观察者网客户端海外问答社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外网知乎“Quora”上,一则问题保持着非常高的讨论热度: “你去过的哪个国家与你的印象截然不同?”

各国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经历,很多回帖都鲜明地指出: 我们透过“别人”视角形成的很多固有印象,与真实世界其实相差甚远。 也有很多回复证明,有些印象会烙印在我们脑海中,自然有其道理。

但不论是颠覆还是印证,网友们林林总总的回复纷纷都指向一点: 这世间万象,值得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

这里整理、编译了浏览点赞量较高的四则回帖,覆盖外国网友游中、美、俄、印四国后的印象和观感。

托马斯·鲍肯二世(托马斯摩尔学院文学艺术学士学位)

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在北京,可以肯定地说,作为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美国公民,以前的我从未想到我会喜欢待在中国。

孩童和少年时的我,生活在冷战时期、中美关系非常紧张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20年,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油管短片“令人惊叹的建筑|中国现代奇迹”视频截图

已故的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推出了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克服了巨大的贫困状况,按GDP规模计算,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不是偶然的,而引导它走向和平与繁荣道路的也不是偶然的好运气。

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采取有力措施,让全中国各地都能感受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因为中国公民非常在乎“规则与秩序”,所以中国一直致力于法治,让人们即使晚上独自行走在中国城市的街道时也能感到安全。

▲ 托马斯·鲍肯二世回帖截图

中国是一个特殊且独特的国家,它不需要成为别人的追随者。

这个国家坚决地维护着自己的国家主权,不允许别人欺负他们。同时,中国人又是很友好的人,过着常规的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幸福和安全。

这些都是我在中国生活收获的最大惊喜。

……

中国人和你我一样,都是普通人。我们可以从《卫报》的报道上了解更多:

2020年3月20日报道“中国疫情下生活的另一面”:

在上海,女生手挽手穿过重新开放的购物区。居民们逛着食品店,狭窄的人行道上挤满了人……

在北京,交通已经开始恢复,越来越多的居民出现在大街上、公园里、购物区和餐饮区……

▲ 《卫报》报道截图

中国是一个很适合到访的国家。请不要去相信那些炒作之词,你大可以亲自过来一睹中国的真容。

安迪·米勒(旅行家、摄影家)

去过的很多国家都跟印象不同,但冲击最大的可能是美国。

我来自英国,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我是通过好莱坞和新闻了解美国的。

然而,在工作和欧洲之旅过程中,我遇到过很多“海外美国人”,总的来说,对他们的印象并不好,这似乎证实了媒体的观点。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被分配到过一家大型国际唱片公司,帮助他们解决IT系统的一个严重问题。

那是我当时的工作:去客户那里帮他们解决IT问题,就像一名故障检修员。

那些公司通常都是欢迎我的,会以一种公事公办的方式接待我,并提供我所需要的任何支持,以及时帮助他们发现并解决问题。但这一次,情况不是如此。

▲ 安迪·米勒回帖截图

我去见的“那个美国人”,没有欢迎,不提供支持,不公事公办,有的只是:“嘿,听着伙计,把这玩意儿修好,不然今年圣诞节,我就把你的‘球’挂在我的圣诞树上。”

▲ 装饰过的圣诞树 视频截图

可以说,这并不是一次很好的“邂逅”。更糟糕的是,之后因工作和休假而去往欧洲各国的多次旅行经历,都没有改善我对沿途遇到的其他“海外美国人”的印象:吵闹、傲慢、粗鲁、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总能发表出最惊人的种族主义言论,还会说些“愚蠢”的话。

虽然平心而论,不是只有美国人这样,也不是所有美国人都这样……

后来机缘巧合,我的工作让我去到了位于美国的一名客户那里。我花了12个星期的时间,在美国参观了几个不同的地方。

令我震惊的是,期间遇到的美国人却意外的友好。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得到温暖与善良,发现很多聪明的点子和体贴之处。

在那里的工作经历也很棒。我不是去解决那些常见的“我们给自己挖了个坑,困住了自己,因此需要摆脱困境,然后责怪别人”这种问题;我遇到的是一些努力建立卓越成就的人,他们愿意在自己最缺乏经验的技术领域向我寻求咨询和指导。

那是一个勤奋、开放、诚实、无私和多元化(不论年龄、经验、性别、肤色)的团队。每个人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并因为他们做出的贡献而得到尊重。

截至当时为止,那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段经历。感觉就像我去到了未来,看到了工作本应该有的样子。

而晚上和偶尔自由的周末休闲时间,我在美国的社交场合找到了更多相同的感受。

这令我大吃一惊,远远超出了媒体和“海外美国人”在我脑海中塑造的印象。

我非常喜欢我在美国的那段时光,那是个迷人、多样、辽阔、美丽的国家。

▲ 捷克网友自驾游美国视频截图

在工作了30年之后,我暂时休息了一下,花了几年时间周游世界。

事实证明,这种感受其实是一种常态。我的经验是,世界上有大量美丽心灵之人。

这改变了我的固有看法。

从新闻的定义上讲,新闻就是那些并非每天都有的、非平常的事情。而“日常新闻”的空缺很快也会被体育和名人消息填满。这就是新闻的工作原理,所以,“平凡、美丽的每一天”不会得到报道。

但这并不妨碍很多美丽的普通人的存在,所以 我们必须走出门去,亲身去遇见他们……

亚历山大·波特(旅行家,去过22个国家)

俄罗斯,或者我更喜欢称之为:超级美女之国。

说真的,俄罗斯的女人们看上去就像“工厂制造”出来的又高又瘦的超模。

走在圣彼得堡的大街上,我不断被提醒着,自己相较之下是多么的丑。但是我没有时间为自己感到难过,因为眼前的风景如此美丽。

▲ 图自亚历山大·波特回帖原文

大家可能都知道俄罗斯是以盛产美女而闻名,比如:安娜·库尔尼科娃,米拉·乔沃维奇,玛丽亚·莎拉波娃。虽然俄罗斯名字中有足够多的“K”和“V”来破坏你的Scrabble(拼字游戏)体验,但无所谓,因为她们就是很漂亮。

▲ 俄罗斯街头采访“你认为自己美丽、有魅力吗”  视频截图

你还可能会以为俄罗斯是这样的:

粗暴地抵制西方生活方式;

人们为了喝伏特加而活,活着是为了喝伏特加;

从来没人微笑;

把熊当宠物(也许是会骑自行车的熊)……

那我现在告诉你,这些都与事实相去甚远。

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游览俄罗斯,遇到的俄罗斯人都非常友好。从出租车司机到调酒师,总是向我投来微笑、提供有用的建议。

抵制西方生活方式?他们的商场比我们澳大利亚的任何商场都大、都好。

以喝伏特加为生?俄罗斯啤酒绝对是一种享受。

以熊为宠?我没有看到过一只熊——虽然我一直都在找!

这里的人们充满活力,面带微笑,对每一天都充满热情。

▲ 亚历山大·波特回帖截图

所以下次当你提到俄罗斯,有人说“是啊,但那里非常冷,人们都很暴躁,而且只喝伏特加”的时候,让他们来找我。

因为 我亲自去过那里。

古妮拉·哈特格斯(懂瑞典语)

印度。

2004年我在印度呆过三天。那次,是我和一个朋友兼同事一起旅行。我们住在孟买南部一家相对不错的酒店里。

我们是晚上11点到达的孟买……外面,是70万无家可归者。他们睡在路边或马路上,很不卫生。令人不适。

这三天,导游带着我们参观了孟买的名胜。过程挺有趣的,但是我们去的每一个地方,都充满污秽。

我们去了市场:热气中的食物被成群的苍蝇包围着……我们不敢吃也不敢喝,生怕会带些什么东西回家。

▲ 古妮拉·哈特格斯回帖截图

在离市场不远的地方,我们看见一个人在工作。他不穿防护服就站在膝盖高的人类排泄物中清理下水道。他的皮肤就那么直接地接触着!

我们也去了鱼市,但到得晚了一点,没有看到任何活鱼,只看到了残留物。而那些穷人在这些残留物里面翻找吃的。苍蝇无处不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