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生物技术行业,特别是制药领域的发展情况。美国巅峰制药公司在肺癌药物试验中取得优于默沙东公司的表现,而这背后有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贡献。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繁荣反映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崛起,并在全球生物技术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制药公司临床试验成本低,监管系统变化加快审批程序,引发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及其风险投资方的挑战。美国生物技术公司面临如何调整以应对竞争的问题。
随着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崛起,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及其风险投资方面临评估研发和市场竞争的挑战。
生物技术行业早在2024年秋天就迎来了自己的DeepSeek时刻。
当时,美国巅峰制药公司宣布,该公司旗下产品在一项肺癌“头对头”试验中的表现优于美国默沙东公司的明星药品帕博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是一款年销售额高达300亿美元的免疫疗法“药王”,是制药行业最畅销的产品,长期称霸市场。所以,出现潜在的更强大对手会引发地震效应。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巅峰制药公司其实在两年前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获得了这款新药的授权。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繁荣反映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崛起。无论就生物技术产业还是整个科技领域而言,中国都在向价值链上游移动,从产品制造地转变为更高精尖的创新中心,步入曾由美国主导的行业并开展竞争。一方面,过去10年有许多在美国接受训练的顶尖科学家回到中国,促使上海周边出现大批生物技术中心。另一方面,正如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DeepSeek)能够造出强大的聊天机器人一样(据称只使用了有限的预算和半导体资源),中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同样敢打敢拼,善于利用技能高超、成本较低、行动更快的人才队伍。
▲
资料图片:
2023年11月21日,中国研发人员对药品生产原料进行抽样分析。(新华社)
不仅如此,中国制药公司开展临床试验的成本只是美国同行的零头,而近来中国监管系统的变化也简化、加快了启动科研所需的审批程序。
中国的创新能力正在稳步提高,已经开始扰乱美国的药物研发生态。数十年来,凭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顶尖学术中心持续输送的人才,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围绕“波士顿-剑桥”、旧金山湾区等地区蓬勃发展。这些生物技术公司需要伺候永不满足的大型药企,而大型药企愿意斥巨资买断新药,取代专利过期的产品。
但如果可以用很少的钱从中国获得一款处于研发中期的药物的授权,我为什么还要花100亿美元收购一家研发类似药物的美国生物技术公司?
炙手可热的减肥药市场就是例子。美国礼来公司和丹麦诺和诺德公司是这个领域的主要玩家。在现阶段的减肥药市场,其他大型药企有理由考虑避开已经成熟的注射剂领域,转而尝试更方便的片剂。
正在寻找敲门砖的默沙东和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都把目光投向中国,寻找处在研发早中期的口服药。2024年底,默沙东选择从翰森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一款口服药的授权。这笔交易的金额:首付款1.12亿美元,而潜在的里程碑付款金额高达19亿美元。
这样“划算”的交易对于大型药企来说是好事,但给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及其背后的风险投资方带来了真正的挑战。投资者越来越难以评估处在研发早期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的价值,因为他们很难预测会遇到什么样的中国竞争者。这一点至少是过去两年来美国标普生物科技ETF基金大体上原地踏步的原因之一。
美国施蒂费尔公司负责投行业务的董事总经理蒂姆·奥普勒说:“毫无疑问,这对美国生物技术生态而言是巨大的负面因素。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应该如何调整。如何一边提高成本效益和速度,一边保持创新领先地位?”
癌症患者恐怕并不关心药物是在哪国研制的,重要的是药物要有效果。但对于关注如何保持美国竞争优势的决策者而言,中国生物技术的崛起敲响了警钟。创新竞赛并不局限于人工智能和加密领域——竞争已深入到生命科学领域。
美国巅峰制药公司的老板、亿万富翁鲍勃·达根说:“你如果想找创新,就该去中国看看。”
本文由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月7日发表,原题为《制药行业迎来自己的DeepSeek时刻》,作者是戴维·魏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