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猪业网
中国猪业网官方公众号,全国唯一猪类行业权威门户网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技每日推送  ·  地球最强AI来了,马斯克用20万张GPU砸出 ... ·  19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超15家央国企与DeepSeek已合作# ... ·  昨天  
36氪  ·  200亿古茗,为何开不进北京和上海?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你近期抢购黄金了吗#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微信AI搜索灰度测试接入DeepSeek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猪业网

印遇龙院士:推进生猪产业良性发展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猪业网  · 公众号  ·  · 2020-03-24 20:11

正文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王振红 特约记者杨柳春)2月CPI同比涨5.2%,猪肉价格贡献62%,肉价上涨的主因有哪些?如何推进生猪产业良性发展?我国拥有庞大的畜禽饲养和肉类生产总量,畜牧业发展面临着哪些困难?如何破解?如何切断重金属污染链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就这些热点话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五大主因造成生猪价格上涨

记者:数据显示,2月份CPI同比上涨5.2%,而猪肉价格上涨拉动了其中3.2个百分点,占比达到62%。什么原因导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呢?

印遇龙: 目前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猪产能严重缺失,导致市场供给不足。具体表现在:

第一,自2018年8月份以来,全国各地非洲猪瘟疫病频发,养殖场(户)先后将成千上万的病猪或健康猪处理掉,引起生猪存栏量以及能繁母猪数量急剧下降,导致生猪上市量减少,使猪肉供给量严重不足,出现供求关系失去平衡,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此外,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生猪养殖业防疫工作成本的增加也助推了猪肉价格上涨。

第二,近几年禁止农民养殖生猪政策,使许许多多的养殖户停养停业,造成生猪存栏的快速减少,生猪上市量无法保障充足,猪肉市场供给量严重不足,引发猪肉价格激剧上涨。2019年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出招稳定生猪生产,提出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农户养猪,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保障猪肉供应等五方面举措。

第三,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多地封村封路,物流不通畅,导致出栏下降,生猪屠宰量降低,加上春节期间猪肉消费上升,导致猪价上涨,给我国畜牧生产带来巨大冲击。

第四,周期性波动。科学研究表明,生猪价格波动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猪肉价格从上涨至高位再回落,一般需要几年时间。本轮生猪价格于2019年跌至周期低点后,步入新一轮上涨通道,同时受非洲猪瘟疫情叠加影响,生猪产能下降明显,猪肉价格短暂调整后持续较快上涨。

第五,市场机制作用。物以稀为贵,价格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当商品供大于求时市场价格就会下降,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市场价格就会上升,猪肉价格也不例外。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价格变化来引导资源配置。还有就是环境整治退养了部分产能,多因叠加造成肉产品总供应量减少,市价上扬。总之,生猪价格的暴涨,是非洲猪瘟疫病的发生、农村禁止生猪养殖、新冠肺炎疫情、周期波动和市场调控等五大原因造成的,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大与生猪养殖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主要原因。

七步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我国是世界第一生猪大国和消费大国,如何保障生猪产业的良性发展和绿色发展呢?

印遇龙: 确保生猪产业良性发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应将生猪产业发展上升到更高层次。2018年我国生猪存栏3.9亿多头、能繁母猪存栏近3000万头,2019年我国生猪存栏3.1亿多头、能繁母猪存栏2000多万头,2019年与2018年相比,生猪存栏量降低20%左右,能繁母猪数量降低约30%。这一数据表明,受非洲猪瘟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及生猪出栏量均出现较大幅度降低。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生猪大国和消费大国,要保障生猪产业的良性发展和绿色发展就要积极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这是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第一,是要依法依规划定养殖“三区”,发展生猪产业。着力产业规划布局,调整优化发展结构。坚持“全国规划、重点发展、兼顾一般、合理布局”原则和环保优先绿色发展。

第二,从“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入手,推行“以种定养、以养定种、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生态养殖循环模式,将种养业协调配套,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现了种植、养殖循环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走生猪产业生态循环绿色发展之路。

图为江西省渝水区推进畜禽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

第三,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做好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实现生猪养殖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第四,提升疫病防控能力和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强化生猪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统筹做好非洲猪瘟和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第五,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生猪养殖,保障肉品质安全供应,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培育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促进生猪产业的融合发展。

第六,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政策和法律,以及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切实做好生猪稳定保供工作,促进生猪产业提档升级。

第七,因地制宜,继续支持中小养猪企业和散户适度发展,既解决规模化养殖普遍存在养殖难题,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经济收入。

图为漳州福建傲农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饲料厂和猪场

五措施破解畜牧业发展四大难题

记者:我国是畜牧业大国,拥有庞大的畜禽饲养和肉类生产总量。在您看来,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着哪些困难?如何破解?

印遇龙: 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着四方面的困难:一是畜牧业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其中最突出的是饲料资源短缺。如玉米、豆粕等蛋白质饲料资源供应偏紧。二是养殖业生产水平低,科学技术储备不足。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仍很低。三是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四是重大疾病防控问题依然严峻,如非洲猪瘟、蓝耳病等重大传染病制约养猪产业可持续发展。

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增强政府对养殖业的宏观调控,要完成对养殖业实行全方位归口统一管理的管理体制改革。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这种归口统一管理的重任必然落实在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肩上。第二要加强畜牧业法规建设。对现有各种行之有效的畜牧、兽医、水产、饲料与草原等法规,要坚持执行,并不断完善畜牧业法规和加强有关行业标准的制定。第三是加速养殖业产供销一体化进程。积极而稳妥发展各种形式的养殖与饲料产业集团,加速养殖业产供销一体化(即产业化)进程。所谓养殖业一体化是指养殖业经济再生产过程的诸环节,即产前、产中、产后,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第四是大力开发饲料资源,发展饲料工业,提高饲料资源利用率,针对我国饲料资源紧缺和饲料利用效率不高的状况,一方面要大力开发饲料资源;另一方面要加速饲料工业建设,推广对现有饲料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五是依靠科技进步,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畜牧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提高畜产品的供给能力。

切断重金属污染链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已是全国性问题,但重金属染指的不只是农作物,还有水产品、猪肉等。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重金属污染的情况?如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印遇龙: 最新数据显示,近20多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呈上升趋势,点位超标率从7.16%增至21.49%,增长了14个百分点。污染物以镉、镍、铜、锌和汞为主,南方粮食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重于北方。根据我们目前的研究结果发现,非法过量添加铜、锌等微量元素的饲料饲喂生猪,可造成铜、锌矿中伴生的铅、镉等有害重金属在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中积累增加,猪肉和油脂中较低。但是,若严格按当前农业农村部饲料卫生标准规定生产饲料的话,畜禽产品中的有害重金属含量显著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因此,我在此特别强调,对于食品安全,只要加强从业者的宣传引导,同时严格贯彻农业农村部饲料卫生标准,则目前普遍食用的肉蛋奶都属于安全产品。对于土壤、耕地,则需要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并采用技术进一步控制饲料金属元素添加和养殖粪污处理,有效降低养殖粪污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如何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摸清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着力推进安全利用,有针对性地治理污染农用地;第二,严格管控重污染耕地用途,禁止种植食用农产品;第三,严厉打击涉重金属非法排污企业,切断镉等重金属进入农田的链条,降低重金属超标风险。第四,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的水生态系统整治。全面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立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构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短板,保护好“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和“城市后花园”。同时,加强养殖投入品监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