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是经济日报主办的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以经济报道、资讯传播和经济服务为主要发展方向,是目前中国境内最大最权威的综合经济类网络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福州新闻网  ·  太突然!知名新能源车企申请破产保护 ·  9 小时前  
福州新闻网  ·  太突然!知名新能源车企申请破产保护 ·  9 小时前  
第一财经  ·  美团社保计划或惠及超百万名骑手 ·  昨天  
券商中国  ·  利好来了!爆买!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经济网

34岁男子突然离世!曾发朋友圈"下班都有种要虚脱的感觉"丨提醒

中国经济网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12-16 16:59

正文

12月10日,34岁成都小伙杨菲,离开了这个世界。



工作中突发脑出血

晕倒前最后两秒紧紧踩住刹车


11月28日中午,杨菲在琴台路附近办公,事毕后,他去停车场开车。然而一进停车场,守车的大爷就发现杨菲不大对劲,走路歪歪扭扭,为了安全起见,守车大爷一路跟随。杨菲发动车子后,忽然非常痛苦,双手抱着头,守车的大爷见状,立刻上前询问,杨菲甚至没有力气搭话。在他昏倒前一秒,他紧紧地踩住了刹车,然后倒在了方向盘上……


从那一刻起,杨菲便一直没有醒来。随后赶来的120急救车将其送到了中医大附院,之后家人将其转到了四川省人民医院。医生说,杨菲是 高血压导致脑出血,他的脑干出血量达到了80%,再进行手术抢救,意义也不大了


12月10日中午12点59分,年仅34岁的杨菲停止了心跳……


他是一个工作狂

加班熬夜是常态


生前,杨菲供职于一家通信工程公司,是该公司成都网络维护中心的技术骨干,“随时都在忙工作”是身边人对杨菲的印象。


“因为工作辐射面广,杨菲经常要协调大成都地区范围内的基站维护工作,哪里大停电或者出现故障,杨菲 总是工作、待命在前,身上的两部手机忙不停,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 。”杨菲的爸爸杨勉说,儿子加班是一种常态。妻子吴东琼也表示,杨菲虽然名义上有双休,但随时都可能有工作安排,“ 有时候凌晨两三点,都还在谈工作上的事 。”


从杨菲生前发的朋友圈也不难看出,工作,是他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11月1日下午,杨菲曾发朋友圈说,“每天下班都有种要虚脱的感觉,我需要打鸡血。”



家人决定捐献遗体

至少给4人带去生的希望


杨菲年过六旬的父母在悲痛之际,决定将其遗体捐献,希冀给更多人带去生的希望。然而,两位老人却担心杨菲的妻子不同意,当他们试探性地在其妻子面前提到捐献遗体的话题时,杨菲的妻子吴东琼却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我同意,因为杨菲两次给我提出过想要捐献遗体的念头,我一定会帮他完成最后一个心愿。”




9日下午,吴东琼与杨菲父母一起,在器官捐献同意书上按下了手印。



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协调员陈婉崇说,杨菲的离开,至少能给4个人带去生的希望。


年轻人猝死的案例真的太多了


2016年12月7日,江苏一位年仅24岁的工程师猝死。其平时生活一直无不良嗜好,不抽烟不喝酒,工作积极努力,时常加班。


2016年10月7日, 广州一位27岁程序员被发现横尸出租屋内,初步诊断系猝死。


2016年10月5日, 44岁春雨医生创始人兼CEO张锐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


2015年6月29日, 广州红十字会医院43岁急诊科主任医师李晶因连续加班疲劳过度,导致心脏破裂而死。



2015年3月24日, 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当日凌晨1点,他还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



甚至有网友列出了容易猝死的十大高危职业是: 广告设计师、医生、网店店主、IT工程师、媒体人、警察、三班倒的工厂工人、学生、部分演员及运动员。


为什么这些高危行业从业者容易猝死?应如何预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主任医师马晋平教授揭秘猝死五大原因以及预防办法。


少熬夜多运动定期体检防猝死


马晋平教授表示,很多猝死属于过劳死或者运动死, 本质都是透支了身体机能的极限 ,多见于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脑血管意外、主动脉夹层、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以及肺梗死。预防猝死,特别是医生、媒体人、警察等高危行业从业者,易受到脑血管病的侵扰, 日常生活中应少熬夜多运动、定期体检血脂血压


如何预防?


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如果平时工作生活中有较多的烟酒应酬,又缺乏足够的锻炼,或情绪波动较大,则容易引发本病。所谓的十大高危职业也不乏这样的特点。因此, 定期检查血脂,保持平衡饮食,适当参加运动,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