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咚咚找房
楼评、数据、干货。深圳房地产信息网旗下咚咚找房,让深圳人买房更轻松。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咚咚找房

重磅,国务院批复深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未来发展格局定了

咚咚找房  · 公众号  ·  · 2024-10-03 17:18

正文

国务院关于《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正式对外发布。


批复显示,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深圳是经济特区,国家创新型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发挥全国性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开放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等功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优势,强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与香港、澳门深度合作、协同发展。


强化与广州“双城”联动,高标准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促进与珠江口西岸城市融合互动,加强深圳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完善城市生活圈,促进职住平衡; 系统布局蓝绿开放空间,完善通山达海的游憩空间网络,营造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严格开发强度管控,促进地上地下空间复合利用,有序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中村改造。


要依据经批准的总体规划编制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依据详细规划核发规划许可,加强城市设计方法运用,建立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统筹管理制度,强化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



2021年6月,《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公示。


相关链接: 重磅,深圳国土空间总规出炉!未来15年 深圳发展格局定了


规划草案显示,目前,深圳陆海总面积4027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99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56万人(含深汕),时间服务管理人口2000万人以上。


2035年城市发展规模,常住人口190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105平方公里。


发展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到2025年 ,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2035年 ,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和全民共享的和美宜居幸福家园,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到2050年,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附原文:


国务院关于《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函〔2024〕144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


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深圳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深圳是经济特区,国家创新型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全国性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开放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等功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深圳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2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40万亩(含易地代保0.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872.02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94.2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130.74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1%;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43.8%(含深汕特别合作区);用水总量不超过30亿立方米,其中2025年不超过24亿立方米;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优势,强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与香港、澳门深度合作、协同发展。强化与广州“双城”联动,高标准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促进与珠江口西岸城市融合互动,加强深圳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四、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加快构建区域协调的城镇体系,完善带状组团城市的功能布局,强化组团间网络联通,促进都市核心区品质提升。强化区域和组团生态绿廊作用,重点保护好东部海域大鹏湾、大亚湾等滨海生态资源,系统保护和集约利用海域、海岛、海岸线资源,筑牢陆海协同的生态安全格局。


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协调产业布局、综合交通、设施配置和土地使用,培育海洋科研集群,优先保障战略性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创意产业发展空间需求。建设服务网络覆盖度更高的国际航空枢纽,完善口岸功能体系,建设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