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 2017 供应链25强 解读
高大上的
《Gartner 2017 供应链25强》
,真是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吗?
供应链管理的强弱,仅从几个简单的财务指标来评价是不够的。即使连续出榜单13年的Gartner公司,也不得不引入
定性的评估
,如专家评价。对于
定量评估
,数据的采集是个老大难,通常仅能从上市公司中的财报上摘取,如营业收入、库存、投资回报率等。
但是,就连Gartner的供应链25强评估,也不得不收窄目光,
考虑不了
客户服务水平及时效等指标
,
考虑不了
上游的管理
。
每年一届的、看似很高大上的《Gartner 供应链25强 》又新鲜出炉了,见下表。
我觉得,今年榜单有
如下看点
:
1.
找不见Amazon的踪影了
吧?
不是没做好
,
是他们被升天啦!
记得我去年点评时解释过的,Gartner从2015年评选,开始玩了个叫
“大师级”
的佛龛,基本是“在过去10年中有7次进入前5名的企业”,即可“升天”了,就是升了,就可以不参与排名了。
到去年,佛龛中还是
宝洁
和
Apple
哥俩,而今年,Amazon也升了。这样也好,给有限的25个位置的榜单,留出多余的名额,给在后面踊跃参与的企业腾地儿;当然,Gartner也会有更多的生意机会嘛!
2. 今年榜单中
冲进来两名新秀
,
当然也是传统公司
。作为对
诺基亚
和诺基亚的同学们有着深厚感情的我,当看到Nokia的名字赫然出现时,顿时眼泪汪汪的,而且一下子位居第15名。另一家企业是
帝亚吉欧
,做洋酒的公司,也居然?没想到!
而
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
,则
今年黯然出去
,要不是强生依然坚挺,且可算半个医药行业,整个医药行业几乎全军覆没。难道是全球合规热潮闹的?或是,我特想知道,大批的评委,到底是病人,还是健康人?
3.
联合利华
依然排在
第1名
,而且综和得分
与第25名的差距,还比去年拉大了
。但看库存指标和增长率,并不是很好呢,主要还是看人气了,同行意见得分与社会责任(第三方机构评分)这两项定性的,都位居第1。看来,作供应链管理,还要人缘好啊。
4. 从行业分布看,
快消
和
零售
依然占据
半壁江山多
,有
15家
;IT行业,有6家,汽车、设备、化工各1家,3M应该算综合行业吧,交叉看,涉及服装类的有耐克、Inditex、H&M。
5.
两项主要定性打分指标
,
同行意见和Gartner专家团队都把最高分送给了联合利华
。
资产回报率指标
,表现最好的是
H&M
,三年的加权平均达到22%。
而
库存周转
,
麦当劳
以174.5次,再次高居第一,去年是156次,有加速了,且远超第2名三星电子的15.1次,看来,麦当劳就靠这项涨脸了,你说,他们敢周转低吗?卖个陈年老汉堡试试?
收入增长率方面
,
诺基亚
的三年加权最高,为46.3%。
而
社会责任指标
,获得满分10分的企业有,联合利华、Inditex、思科、H&M、雀巢、3M、诺基亚、巴斯夫、施耐德、惠普和宝马,
欧洲企业占大多数的
。而两家老牌零售,
沃尔玛
和
麦当劳
,则获得
此项的最低3分
。
有关Gartner的具体评分方法,感兴趣的同学可参见我去年的解读文章,此处不再赘述。但总体,他们的评分方法,
不利于重资产行业
,
有利于外包的企业
;
不利于库存周转慢的,比如MRO
;
有利于通过收购、合并整合业务,而实现营收快速增长的企业
。
这的确对某些行业
不公平
的,应该是行行出状元呢,那些行业也得有人做,也是可以挣钱的。难道说,那些行业挣钱的企业,供应链做不好也没关系吗?还评估体系的问题呢?
另外,因为参选企业都是从《财富全球500强》和《福布斯全球2000强》名单中,年收入大于120亿美元的企业,因此,非上市公司如华为、如我老东家玛氏,就不可能入围了。
难怪
美国的资深同行们
,
也经常对Gartner的评选方法有指责
。
美国《Supply Chain Digest》杂志的著名主编Dan Gilmore,就谕挪地给那些也想削尖脑袋挤进榜单的企业建议:“在我看来,与Gartner商业合作,或在他们年度大会上做精彩演讲,会对排名位置有好处呢……或者,积极主动地经常找Gartner的专家们做业务通报briefing,并尝试着从软件公司的口味入手吧。”
近几年,软件行业也有同行质疑Gartner在技术领域(软件等)的排名或著名四象限定位有异议,感觉有着商业盈利。而对Gartner供应链TOP 25评选的其它指责,也多指向定性评估方法和流程。
比如,大家也可以看到,雀巢、耐克、可口可乐和沃尔玛等公司的同行意见和Gartner专家打分,差距巨大,几乎是反方向的。
而Gartner在介绍打分准则时,信誓旦旦地说过,两组人员的依据准则,可都是Gartner自己推崇的DDVN (demand-driven value chain)成熟度模型。
可见,此成熟度模型的成熟度还值得质疑呢?要不,为毛两组专家的打分会天壤之别?况且,DDVN基本上讲的就是对需求的反应,这个做得好就等同于供应链管理做得好吗?我看未必!DDVN模型的解释,可参见我们去年的解读。
However,目前世界上还有能比之更好的、更有说服力、更被大家所接受的了。那些著名的协会们,中立吧?也还没能搞出来某种排名呢,那么,咱姑且让Gartner这样具有明显盈利目的企业,先飞一会儿吧。
作者 |
胡珉
来源 | 乐思门咨询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