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政经纵横谈(dazhengjing),获授权转载
今天,统计局发布了两个数据,一个够热,一个很冷。一冷一热这两个体征,同时在中国经济身上出现的话。 恐怕需要警惕了。
因为,8年前,美国次贷风暴前夕,也曾有这样一段相似的依稀往日。
1、 这一冷一热到底该是个什么关系呢?
先来看看这一冷一热的两个数据。冷的是2月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
不仅涨幅不如预期,而且还跌破了去年的最低点,去年6月的1.3%,被今天的0.8%刷了新低,创造了2010年以来的新低。这样,CPI的涨幅,从温和上涨趋势,变成了下跌趋势。
热的是2月的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涨幅达到了7.8%。这是连续6个月上涨,达到了2008年来的新高。
一个是新高,一个是新低。到底该是个什么关系呢?一般而言,是PPI先热,然后CPI跟着热。
这个过程,是这么个逻辑:
上游的原材料比如煤炭、钢铁、水泥等先涨价,然后这个涨价会传到工业产品上,然后又传到市场上表现为各种商品与服务价格涨价,涨价也意味着相关行业人员的薪水增加,这些薪水增加的人,到了市场上就摇身一变,成了消费者。
工资涨了,自然也愿意高一点价格,购买产品和服务。
如此一来,经济就形成了一个正循环,GDP增长,政府高兴,大家都开心。
2、那就只有外一种可能
所以若PPI涨了,那么CPI基本必然会涨。但是,这次PPI连涨6个月,都创了8年来的新高了,CPI却出现了掉头向下的趋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消费者不接受涨价,除了极少数个别的厂家,凭借垄断优势敢于提价之外,大部分产品都不敢涨,怕消费者不买。
消费者为什么不接受?你们不少人已经涨工资了啊,水工、电工、泥瓦匠一个月都能拿到2万了么?
那就只有外一种可能。有一种东西,涨的比工资更快,并且让人们背上了过重的债务负担。那就只能是房子了。
这两年一二线房价暴涨,大家都已经享受到了。 很多人一年所涨的那点工资,还不够房价一个月的涨幅。当然,一部分幸运儿,提前买了多套房子,即使这样,不少也是杠杆负债买的,也有债务负担。还没买的,自然得努力攒钱。
虽然高层一再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但目前,仍没有遏制住某些一二线房价的炒作。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房价下跌的意愿,估计是害怕一旦下跌预期确立,风险就无法控制了。 所以,在前一阵房价要跌的时候,有的地方还明里暗里来托市。
最狠的一招,就是限制供应土地。
恐慌之下,一二线房价似乎还要涨。所以,眼下某些一线城市的房价快涨之声又起。不过,今天CPI的断头跳水,则显示,这样的上涨,是极其危险的。
3、散步的主人与狗
在去年的文章中,我曾经拿散步的主人与狗,来比喻房价与CPI的关系。在主人散步的过程中,狗有时候跑很远,但最终看来,狗与主人的距离,是基本稳定的。太远了狗就丢了,主人与狗的系统崩溃。
因此,一旦在非系统性经济危机期间,CPI出现下降通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通缩威胁来临,意味着居民的收入增长,已经赶不上债务负担的增长,那么房价的上涨空间,也就差不多到头了。
现在,CPI低位,而一二线的房价这只狗跑得比以前更远了。也就是说,不是因为主人涨工资太多,因此奢侈一把,配制了新的控狗设备,可以让狗跑2公里之外,还可以百分百准确无误地找到主人,而是因为2公里外,有人扔狗粮,狗受到诱惑了,冒险了。还好,狗暂时还能跑回来。
不过,再远一点,结果将如何?
4、八年前美国的那一段历史
在这里不妨重温8年前美国的那一段历史吧。
2006年之前,房价出现连续近10年的牛市,但到了2006年,美国的CPI开始掉头连续下跌,一度跌到了0.8%左右,创造了4年的新低。这显示美国居民的收入增长,已经无法支撑房价负担,结果就是消费的萎缩。
但是,美国房价依然在上涨,2007年,在整体价格指数走不动的时候,纽约、加州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依然在拉高。
面对这样的冰火两重天,美联储认为,美国的房价可以维持,泡沫可以持续。因此,根据CPI过低的情况,继续保持低息。
最后,绝大部分美国人都相信了,房价上涨创造的财富幻觉,将可以实打实的兑现。一年之后,CPI上涨,美联储被迫加息。一场几乎葬送美国金融霸主的危机,就此到来。
当然,我们有大政府,有美国无法匹敌的托市手段,所以,中国也许可以比美国更持久的维持房价相对高位(等待经济升级成功,居民收入上来)。
这也是我在去年3月谈到,房价慢涨的话,3年内是可以保持向上趋势的原因,但不是后来那样的暴涨。
中国虽然不具备当初美国次贷危机那样的内部条件,但是,今天的我们,却没有当初美国那样傲视全球的外部环境。
所以,今天的CPI超预期的跳水,其释放的信号绝不可忽视。
更何况那边厢,刚刚主导了萨德入韩的美国,盯着中国的各种经济数据,计算着中国经济承受的力的临界点,随时准备开启第三轮强势美元周期的关键一役。
来源:政经纵横谈(dazhengjing),获授权转载
新媒体运营编辑 史晗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ID:finance_ifeng)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赏赞支持财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