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篇文章这样评价产品经理:
“上知行业走向,下晓体验细节,左通技术架构,右晓刚需痛处,前能写文档,后能画原型,进能与数据共舞,退能与运营齐飞。与研发共进退,和UI齐存亡,陪测试耍bug,同市场看未来,还有领导背背靠。”
也许这是大多数产品经理的心声。自称“产品狗”,是自嘲,也是无奈。
今天的这篇文章,试图向已经成为,或者想要成为“产品狗”的你们,澄清关于产品经理的10个事实。有些谁都无力改变,有些却能帮助你避免夹在用户和同事中间“里外不是人”。
来源 / uniplacesgeeks
作者 / Andre Albuquerque
编辑 / 大蒙
原标题:10 things I believe to be true for any product manager(需要原文链接的小伙伴请在文末留言)
以下是我在日复一日打磨产品的挣扎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想法:
伏尔泰说过,“常识并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见的东西”,这也是每个产品经理应该认识到的事实。
产品经理要对每一件事负责,但却没人对产品经理负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动机(或许是新的技术、工具、潮流),每个人对产品经理都会提自己的要求。
但往往一些“常识”可以让团队朝着同一个正确的方向推进工作,避免失败。这是区别好坏产品经理的方式。
| 就像永远都会打结的耳机线。
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产品经理能说:“在项目起步的时候,我们开发产品的过程就很顺利。我们事先做了计划,预测了各种可能性,测试过产品的所有设计。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知道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我们有条有理,我们储备充足,我们在上线前不需要临时修改,我们不需要弥补延迟交付造成的损失。”
产品管理中总会发生无法预测的混乱。要么我们的预期和现实不同,不能按期交付;要么哪里突发问题,需要立刻解决;要么就是无数次的临时调整,而那些看上去已经很好的东西我们都要放弃;
要么QA中遗漏了某个非常小概率的可能性,然后我们要从头再来;要么我们不能按时把设计交给工程师;要么我们没时间编写用户故事,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有的时候这些事情还会同时发生,一天可能还来个两次。
产品管理是一团乱麻,而且永远是一团乱麻,但这大概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产品经理是用户、时间、方案和团队的保护者,世界上大概没几件比这更需要一丝不苟去完成的事情了。这件事非常难,因为每个角色并非互补,而是需要两害相权取其轻。
| 学会拒绝,有时候没那么容易。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要的东西能够被优先考虑:好看的设计、新的代码语言、重构产品继承性,等等,但这些并不一定是用户最关注的。最终,成功的产品管理需要平衡考量时间和资源成本及其所带来的改变,从而抉择优先级。
因此,为了保护“要做”的某件事,需要“不做”更多事。如果每一件事情都是重要的话,那所有的事情就都没有相对的重要性了。
没有什么问题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创意是发明之母”,产品经理有责任在团队中贯彻这种思想,让各部门都能够打破常规。竭尽全力开脑洞,因为总有更好的方法。把它作为你的座右铭,让每一个人知道。
要避免长时间困在高层的策略讨论,把具体做什么落实到每个团队。全盘策略固然重要,但是只有把全盘策略翻译成用户故事和切实的行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没有什么事比空谈“将来”、“远见”、“理想世界”更加令人沮丧。如果没有切实行动的话,“将来”、“远见”、“理想世界”都是不会实现的!
生活工作的平衡永远是很重要的课题。初创企业(当然投行也是)员工平均年龄低、野心大、成功难,所以尤其难以做到平衡。虽然我们都知道要尽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但这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太奢侈了。
| 迎着夕阳下班,可能只是个梦想。
为了把好的产品交到用户手中,我们要做太多的努力。虽然没有直接的执行责任,但产品经理是将所有人和所有东西团结在一起的基础。这需要自我监督以及对完美细节的疯狂追求。知名博主加里·维纳查克经常说:“你工作够努力了吗?”
你敢不敢说“我们的预测都很准确,我们预计的时间和实际一致。”请注意,我甚至没有说“比想象的更快”,我说的是“一致”。
人类天生乐观,即使经历了很多次对时间的误判后,我们预测时间的能力还是非常差。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称之为“规划谬误”,并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深入阐述了这个问题。
即使你能够准确地预测所需时间,还是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产品发布。这种感觉很不爽,但是你要时刻提醒着自己和身边所有人:任何事情花费的时间总会比你预计的要长。
从股东、内部和外部拿到需求,有时候就像是玩飞镖:门外汉都以为打中红心就是赢,而实际上规则很多,而打中红心并不一定就是赢的关键。
| 先了解规则,再玩游戏。工作也一样。
用户对于如何解决问题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这是自然的反馈机制。问题在于用户的思维方式和真正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人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
产品经理应该做问题上的专家,而不是解决方案的专家。你应当考虑的是问题背后是什么,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运用“5个为什么”原则明确用户的问题在哪里,而不是让用户自己去想如何解决问题。(在公众号回台回复“5whys”获得关于“5个为什么”原则的文章链接。)
如果你在初创企业做产品,那你和创始人应该没什么距离。创始人大多都很乐观乃至理想主义。他们会相信“一件小事”就可以让生意大爆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成功秘诀。
别傻了,世界上没有什么成功秘诀。不管媒体曝光了多少一夜成名的案例,大部分一流企业也不是靠秘诀成功的。即使有些公司看上去突然爆发,但也不要期待他们会保持两位数或三位数的增长。
成长需要时间,更需要持续的努力:不断创造让用户满意的功能和互动,解决问题,逐渐变得更强大。
| 为什么那些总结亿万富翁成功秘诀的人都不是亿万富翁?
10. 上线一个功能点然后就撒手不管了?做产品不是做功能生产线
有篇文章对我影响很大:《12个信号判断你是否在“功能工厂”里工作》,文章提到有些产品经理“只是坐在工厂里,生产一些功能,并且把它们弄下生产线。”
现在仍有很多产品团队在以这样的方式工作。采访产品经理时,我经常会问:“你认为世界需要更多的产品吗?”我自己的回答是:“是的,世界需要更好的产品,而得到更好产品的方法是创造更多产品而形成竞争。产品越好,就能在这基础上诞生更多伟大的产品。”
产品质量的标准决定了创新的速度和伟大产品的诞生速度。低劣的产品只会降低标准,催生更差的产品。如果你做出了人们不想要的产品,那你就应该排除个人感情,立即终止项目,谁让你当时头脑简单地造出了它呢。
— End —
▼本期馒头互动 无论产品汪还是运营喵,都会面对繁琐的协调沟通工作,在这过程中,你有没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里外不是人”的遭遇?
运营做了2年+,还在满世界学干货,找技巧?依然没有梳理出可以有效指导自己实践的知识框架和体系?
是时候梳理出正确的运营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了。馒头运营高阶班,《运营之光》黄有璨授课,用60天系统学习和大量训练,解决你60%以上的运营困扰!现在报名还享受300元早鸟优惠~~速来抢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