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底线思维和安全的角度看,当前国内宏观政策的主要诉求是确保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稳定。过去四年国内地产投资大幅转弱,此间出口链对稳定就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月耶伦访华以来,以房地产政策为代表的国内内需政策加速落地,我们认为这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再度转鹰令外需前景转弱等因素有关。我们预计未来2-3年国内地产投资需要逐年回升并最终回到2022年以前水平方能对冲出口链转弱影响稳就业
。
5月数据反映了外需的强现实与弱预期。
5月全球制造业PMI、东盟制造业PMI分别为23个月及13个月新高,5月美元计价中国出口同比增速跳升至7.6%,均表明全球贸易活跃度不低。但中美制造业PMI均在荣枯线下方且较前值明显回落,或与5月美国对华落地关税导致预期转弱有关
。
过去四年,出口链是稳就业的主要抓手。
1)制造业就业和建筑业就业呈 “跷跷板”关系。
中低收入群体的主要就业领域为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其中,服务业就业人数稳步持续上升,而2018年以来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就业人数则呈 “跷跷板”关系。建筑业就业在2018年见顶回落;制造业就业则在2019年见底回升。这种互补性折射的是此间国内房地产投资转弱但出口强劲增长。也可以理解为,
外需对制造业的拉动有效对冲了地产投资转弱对就业的掣肘。2)2020年以来就业人数增加的制造业行业均为外需受益行业。
中国规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在2020年初降至低位,此后回升。创造就业岗位最多的四大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设备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
未来2-3年稳就业压力渐大。
有观点认为未来数年国内退休人口大量增加,就业压力并不大。理性测算,未来十年就业人口将较目前减少近一亿人。但是,在建筑、制造业乃至服务的部分领域就业的群体或没有明确的退休时点,是否退休基本与身体健康程度及家庭生活压力等因素有关。因此,更接近真实情况的结果或许是短期之内就业人数并无明显减少,但数年后就业人数突然因60-70后加速衰老而断崖式下滑
。
地产投资或需逐年回升并重回2022年以前水平。
基于五点前提:
1)
未来2-3年出口或将明显转弱;
2)
随着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单位产出拉动的就业量也将有所下降;
3)
过去4年制造业可能吸纳了来自建筑业的300-400万人就业;
4)
或与美国对华贸易保护有关,2019年国内制造业就业人数较2017年减少558万人;
5)
2022年开始施工与竣工端快速转弱、2023年新开工也呈现出断崖式,2022年以来地产投资对建筑业就业形成了较2022年之前更明显的拖累。那么,未来2-3年,随着出口转弱,保守情形下,国内也需要通过内需每年多解决百万级别的中低收入群体就业。综合评估,未来2-3年中国地产投资或需逐年回升并起码回到2022年以前的水平方能达到稳就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