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招商宏观静思录
市场探路者。分享国内外宏观、贵金属、外汇、股市、基金等领域的个人研究成果;分享优秀研报及市场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  【研讨会】2月22-23日,企业出海防骗指南 ... ·  昨天  
ETF和LOF圈  ·  延续涨势,大盘重回3300 ·  昨天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在非洲卖爆的中国纸尿裤,冲击港交所 ·  昨天  
何夕  ·  作为一个做过to ... ·  2 天前  
ETF和LOF圈  ·  麻绎文:为何现金流能长期跑赢红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招商宏观静思录

招商宏观 | 未来2-3年稳就业需要怎样的地产投资水平?

招商宏观静思录  · 公众号  ·  · 2024-06-10 10:15

正文

张静静 S1090522050003

报告发布时间: 2024年6月8日

文 | 招商宏观张静静团队


核心观点

从底线思维和安全的角度看,当前国内宏观政策的主要诉求是确保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稳定。过去四年国内地产投资大幅转弱,此间出口链对稳定就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月耶伦访华以来,以房地产政策为代表的国内内需政策加速落地,我们认为这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再度转鹰令外需前景转弱等因素有关。我们预计未来2-3年国内地产投资需要逐年回升并最终回到2022年以前水平方能对冲出口链转弱影响稳就业

5月数据反映了外需的强现实与弱预期。 5月全球制造业PMI、东盟制造业PMI分别为23个月及13个月新高,5月美元计价中国出口同比增速跳升至7.6%,均表明全球贸易活跃度不低。但中美制造业PMI均在荣枯线下方且较前值明显回落,或与5月美国对华落地关税导致预期转弱有关

过去四年,出口链是稳就业的主要抓手。 1)制造业就业和建筑业就业呈 “跷跷板”关系。 中低收入群体的主要就业领域为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其中,服务业就业人数稳步持续上升,而2018年以来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就业人数则呈 “跷跷板”关系。建筑业就业在2018年见顶回落;制造业就业则在2019年见底回升。这种互补性折射的是此间国内房地产投资转弱但出口强劲增长。也可以理解为, 外需对制造业的拉动有效对冲了地产投资转弱对就业的掣肘。2)2020年以来就业人数增加的制造业行业均为外需受益行业。 中国规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在2020年初降至低位,此后回升。创造就业岗位最多的四大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设备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未来2-3年稳就业压力渐大。 有观点认为未来数年国内退休人口大量增加,就业压力并不大。理性测算,未来十年就业人口将较目前减少近一亿人。但是,在建筑、制造业乃至服务的部分领域就业的群体或没有明确的退休时点,是否退休基本与身体健康程度及家庭生活压力等因素有关。因此,更接近真实情况的结果或许是短期之内就业人数并无明显减少,但数年后就业人数突然因60-70后加速衰老而断崖式下滑

地产投资或需逐年回升并重回2022年以前水平。 基于五点前提: 1) 未来2-3年出口或将明显转弱; 2) 随着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单位产出拉动的就业量也将有所下降; 3) 过去4年制造业可能吸纳了来自建筑业的300-400万人就业; 4) 或与美国对华贸易保护有关,2019年国内制造业就业人数较2017年减少558万人; 5) 2022年开始施工与竣工端快速转弱、2023年新开工也呈现出断崖式,2022年以来地产投资对建筑业就业形成了较2022年之前更明显的拖累。那么,未来2-3年,随着出口转弱,保守情形下,国内也需要通过内需每年多解决百万级别的中低收入群体就业。综合评估,未来2-3年中国地产投资或需逐年回升并起码回到2022年以前的水平方能达到稳就业效果。

正文


从底线思维和安全的角度看,当前国内宏观政策的主要诉求是确保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稳定。过去四年国内地产投资大幅转弱,此间出口链对稳定就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月耶伦访华以来,以房地产政策为代表的国内内需政策加速落地,我们认为这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再度转鹰令外需前景转弱等因素有关

那么,问题来了,过去四年出口链究竟吸纳了多少就业?对冲掉多少地产投资转弱对就业的负面影响?一旦出口弱化,国内又将面临多大的稳就业压力?

一、 5月数据显现出外需的强现实与弱预期

5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0.9(前值50.3)、东盟制造业PMI为51.7(前值50.7),分别为23个月及13个月新高,此外,5月美元计价中国出口同比增速跳升至7.6%,均表明全球贸易活跃度不低

但5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 录得49.5(前值50.4),新订单分项下滑至49.6(前值51.1),新出口订单分项下滑至48.3(前值50.6),降幅尤为明显。5月份制造业PMI环比超预期下滑0.9至49.5。分项来看,新订单指数下滑至49.6(前值51.1),新出口订单指数下滑至48.3(前值50.6),降幅尤为明显。此外,5月美国ISM制造业PMI也进一步下滑至48.7。由于PMI指标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进而,全球制造业PMI跳升、中美大幅回落的反差或与5月美国对华落地关税导致中美企业的贸易预期转弱有关。换言之,上述数据反映的是外需的强现实与弱预期
我们在5月7日的报告《 谁来接棒出口链? 》中提到,今年出口不弱,明年外需大概率转差,原因包括:1)今年全球处于主动补库阶段,明年上半年全球或进入被动补库,明年下半年进入主动去库,对应需求变弱;2)今年全球处于资本开支上升周期,但部分行业或于明年进入资本开支收尾阶段;3)下一个四年美国无论民主党亦或共和党执政都有很大概率收紧对外贸易政策,对未来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有望驱使今年二、三季度国内出口“抢跑”,5月中国出口数据可能就包含了一定抢出口因素
尽管,年内出口仍将强劲,但企业对未来出口预期的转弱大概率将对招聘计划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比如合同工转临时工、收缩招聘人员等等。进而,在外需真正转差之前,稳就业压力或已然浮出水面

二、 过去四年出口链是稳就业的主要抓手

(一) 2018年以来制造业与建筑业就业此消彼长,反映了地产弱、出口强
国内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服务业、制造业与建筑业。 其中, 服务业就业稳步持续上升,而2018年以来制造业与建筑业就业则此消彼长。 建筑业就业在2018年见顶随后逐渐回落;制造业就业则在2019年见底后至今有所回升,这种互补性折射的是此间国内房地产投资转弱但出口强劲增长。也可以理解为, 外需对制造业的拉动有效对冲了地产投资转弱对就业的掣肘。
中国名义出口份额从2019年的13%增长到2021年达到15.1%,2023年下降至14.2%。但2021年中国价格因素见顶,随后明显回落,进而我们有理由认为2023年很有可能是中国出口量在全球占比的峰值。换言之,过去四年中国出口量的份额或在逐年提升,而这一变化也得益于海外需求及通胀环境


我们在5月7日的报告 《谁来接棒出口链?》 中指出,过去四年中美处于互补状态:美国政府持续加杠杆提振外需拉动中国制造业、中国出口美国利好降温通胀。首先,尽管双边贸易数据显示2017至2023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呈下降趋势,但如果考虑到转口和转加工等因素,中美之间的经济联系实则在增强。此外,2018年以来美国一直在试图降低对中国商品的依赖,落实了一系列政策同时驱动了全球价值链重塑。2018年特朗普政府通过对华加征关税等方式推动制造业回流本土, 2020年之后又采取了积极的财政补贴政策,并在2022年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以推动全球价值链的重塑。虽然美国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对中国的进口依赖,但在全球价值链重塑初期、加大资本开支和扩大产能的过程中,中上游资本品等需求增加,对中国外需反而产生了拉动。


(二) 过去几年,哪些行业对就业贡献较大?

由于缺少制造业分行业的就业数据,我们用CEIC引用统计局的规上企业口径。中国规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在2014年底达峰值; 2019年至2020年初,规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显著下滑至低位,但2020年中再度回升,目前在7221.1万。从图3与图8的差异看,我们有理由相信规下工业企业就业人数近几年或有更明显的反弹

在规上工业企业中,2020年以来对就业起拉动作用的主要为八个行业。其中,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设备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在就业增长方面的拉动效应位列前四 (如图9)。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水生产和供应业拉动就业的贡献相对较小(如图10)

图9中创造就业最多的四大行业均为过去四年的出口受益行业,如图11-12,中国汽车和机械出口金额在疫情之后显著加速攀升

2023年和2019年相比,规上各行业出口交货值均有明显增长(图13),然而,由于内需市场的相对偏弱,以及自动化程度提升使得单位就业人口的产出增加,进而出口交货值的增长并未能对就业的产生同等程度的拉动效应。若明年出口明显转差,那么制造业特别是当前的出口受益行业对我国就业的贡献将会逐渐减弱甚至反转

三、 未来2-3年稳就业压力渐大

前文第二章中提到的制造业就业与建筑业就业之间的“跷跷板”关系,实则房地产和外需存在“跷跷板”关系。在明年外需转弱的背景下,地产投资回升就成为稳就业的关键,这也是近期房地产政策密集出台的原因。如图3所示,2020-2022年制造业新增458万就业岗位,而建筑业在2019-2022年减少了374万个岗位。整体而言,建筑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就业人数变动呈现出一种平衡状态,即建筑业减少的就业人数与制造业增加的就业人数基本相当

当然,有观点认为未来数年国内退休人口大量增加,就业压力并不大。我们测算两种情形下未来十年国内就业人数:首先假设个体在60岁退休,第一种情形假定个体在18岁后直接进入就业市场,第二种情形假定个体在23岁(即大学毕业后)开始参与就业。如图15,测算结果显示,未来十年就业人口将较目前减少近一亿人,似乎印证了前面的说法


但是,就未来2-3年来说,国内稳就业的压力依旧不小。对于在建筑、制造业乃至服务的部分领域就业的群体而言,或没有明确的退休时点,是否退休基本与身体健康程度及家庭生活压力等因素有关。换言之,理性分析未来十年中国就业人数将有序回落,但更接近真实情况的结果或许是短期之内就业人数并无明显减少,而在数年后就业人数突然因60-70后加速衰老而断崖式下滑。因此,就未来2-3年维度看,稳就业任务依旧很重

四、 地产投资或需逐年回升并重回2020年前后水平

房地产创造就业从开工施工到竣工能覆盖整个链条,房地产或是2-3年维度上稳就业的最优选项。我们在5月24日的报告《 从国别实践看当前房地产政策的有效性 》中指出,当前房地产政策持续发力既有必要性也有充分性。预计房地产政策仍将继续加码,直到确保明年能够达到稳就业的效果
我们基于 五点前提:1)未来2-3年出口将明显转弱;2)随着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单位产出拉动的就业量也将减少;3)过去4年制造业可能吸纳了来自建筑业的300-400万人就业;4)或与美国对华贸易保护有关,2019年国内制造业就业人数较2017年减少558万人(如图3所示);5)2022年开始施工与竣工端快速转弱、2023年新开工也呈现出断崖式,2022年以来地产投资对建筑业就业形成了较2022年之前更明显的拖累。那么,未来2-3年,随着出口转弱,保守情形下,国内也需要通过内需每年多解决百万级别的中低收入群体就业。由图3评估,未来2-3年中国地产投资或需逐年回升并起码回到2022年以前的水平方能达到稳就业效果

风险提示:
中国内需政策低于预期;全球经济和货币政策超预期

以上内容来自于2024年6月8日的《 未来2-3年稳就业需要怎样的地产投资水平? 》报告, 报告作者张静静,裴明楠 详细内容请参考研究报告。

往期文章


20240609 关键还是要看政策落实情况——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19期)
20240608 尽管非农超预期——2024年5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40608 出口有望保持韧性——2024年5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40604 成功化债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20240602 外需渐有凉意 ——宏观周观点(2024年6月2日)
20240602 全球主要权益市场表现偏弱 ——大类资产配置跟踪(5月27日-5月31日)
20240601 金融防风险政策升温——货币流动性跟踪(5.27-5.31)
20240601 上下游全面主动补,中游行业分化——3月美国行业库存数据点评
20240531 内外需均现压力——5月PMI点评
20240530 双轮驱动下的全球资产逻辑或迎再切换
20240529 当前宏观经济的症结与政策思路的调整——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18期)

20240528 下一个行业亮点或为中游装备 —— 2024年4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40527 内需政策料具有持续性 ——宏观周观点(2024年5月26日)

20240527 全球风险偏好普遍受到压制 ——大类资产配置跟踪(5月20日-5月24日)

20240526 PPI何时转正?

20240526 政策预期升温 ——货币流动性跟踪(5月20日-5月24日)

20240525 从国别实践看当前房地产政策的有效性

20240521 难得的窗口期——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17期)

20240521 科技、民生、基建支出均提速——4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40520 政策目标是什么?——宏观周观点(2024年5月19日)

20240520 MLF等额续作——货币流动性跟踪(5月13日-5月17日)

20240520 港股表现仍然亮眼——大类资产配置跟踪(5月13日-5月17日)

20240519 当前大类资产β排序的三点结论

20240518 外内需剪刀差或处于极值水位——2024年4月数据点评

20240517 今年Q2国别风险关注哪些国家?——国别风险系列研究(三)

20240516 继续给美元与美债降温 —— 美国4月CPI点评

20240515 美再加关税?影响或有别于2018年

20240514 总量高频数据尚可—— 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16期)

20240513 外资行为才是当前关键——宏观周观点(2024年5月12日)

20240512 四月社融怎么看——4月金融数据点评兼论一季度货执报告

20240512 全球主要权益市场表现较好——大类资产配置跟踪(5月6日-5月10日)

20240511 非食品CPI如期温和回暖——4月通胀点评

20240511 资金价格显著下行——货币流动性跟踪(5月6日-5月11日)

20240510 进出口均释放积极信号——2024年4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40509 亟待发债推进新项目——卫星视角下的4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40508 谁来接棒出口链?

20240508 2024年5月5日“总量的视野”电话会议纪要

20240507 信贷淡季不弱——4月社融数据预测

20240507 制造业投资仍是主要亮点——4月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20240506 居民消费回暖的结构性特征

20240505 瞬息万变——五一假期海外宏观事件复盘

20240504 就业数据给美元与美债降温——2024年4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40503 上下游全面进入主动补库——2月美国行业库存数据点评

20240502 不进不退——5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20240502 在发展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中央政治局会议点评

20240502 外需表现好于内需——4月PMI点评

20240501 打破僵局——五月利率展望

20240501 什么因素推动投资链商品价格回升?——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15期)

20240430 日、韩、印尼货币贬值风险会蔓延吗?

20240429 美国非典型滞胀与国内非典型复苏——宏观周观点(2024年4月28日)

20240429 港股大涨——大类资产配置跟踪(4月22日-4月26日)

20240428 企业利润增速回归合理趋势——3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40428 资金价格月末走高——流动性跟踪周报

20240427 墨西哥加征关税,有何影响?

20240426 美国的非典型滞胀 —— 2024年一季度美国GDP数据点评

20240424 美股调整结束了吗?

20240423 价格指标表现继续改 ——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 (2024年第14期

20240423 财政支出节奏暂缓—— 3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40422 Q2核心矛盾是什么——宏观周观点(2024年4月14日)

20240422 内地权益市场表现较好——大类资产配置跟踪(4月15日-4月19日)

20240420 MLF连续两个月缩量续作——货币流动性跟踪周报

20240418 黄金上涨的宏观逻辑及运行空间

20240417 除了“开门红”,还需要关注什么?——2024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20240416 价格指标表现明显改善——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13期)

20240415 3月数据扰动过后,出口链仍积极——宏观周观点(2024年4月14日)

20240415 黄金继续大涨——大类资产配置跟踪(4月8日-4月12日)

20240414 全球正式步入“30+岁”时代,意味着什么?

20240413 企业信贷超出历史同期——3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40413 亚洲区域贸易改善是亮点 —— 2024年3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40412 4月CPI环比回升概率较大 —— 3月通胀点评

20240411 大选前或难降息——美国3月CPI点评

20240410 年内CPI同比能突破1%吗?

20240408 增发国债推进新项目必要性增强——卫星视角下的3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4年4月7日)

20240408 假期人均出游支出首超疫前——宏观周观点(2024年4月7日)

20240407 黄金和原油均大涨——大类资产配置跟踪(4月1日-4月5日)

20240405 3月社融数据预测

20240404 Q1或高于去年全年增速 —— 宏观经济预测报告(2024年3月)

20240403 高频数据中的一些政策线索——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12期)

20240402 美国主动补库的再确认——2024年1月美国行业库存数据点评

20240401 国内风险偏好或进一步改善——宏观周观点(2024年3月31日) 20240401 怎么看原油走势的后劲?——供给侧看原油(一)

20240331 内弱外强主动补库,哪些行业受益?——3月PMI点评 20240331 黄金再创历史新高 —— 大类资产配置跟踪( 3月25日-3月29日

20240330 再议中国式QE —— 一季度流动性报告

20240327 除了低基数还有什么关注点?——1-2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40326 生产高频数据为何与总量数据有较大分歧——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11期)

20240325 汇率、股债与流动性的矛盾切换——宏观周观点(2024年3月24日)

20240323 美股三大指数均收涨——大类资产配置跟踪(3月18日-3月22日)

20240322 万亿国债作用凸显——1-2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40321 左右逢源——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20240320 怎么看日本央行结束负利率和YCC?

20240320 2024年3月17日“总量的视野”电话会议纪要

20240319 哪些因素带动开年经济超预期?——1-2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40318 事情在变化,只是没那么快——宏观周观点(2024年3月17日)

20240318 商品价格近期明显走弱——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10期)

20240316 美国10债收益率明显上行——大类资产配置跟踪(3月11日-3月15日)

20240316 企业中长期贷款呈企稳迹象—— 2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40313 美国核心通胀持续强劲——美国2月CPI点评

20240312 市内人员出行已恢复至正常状态——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9期)

20240311 政策基调转变 —— 宏观周观点( 2024年3月10日
20240310 超越季节性的跳升还能持续吗?——2月通胀点评
20240309 降息预期再度由弱转强——2024年2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40308 建筑施工增量提升——卫星视角下的2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40307 全球外需仍有韧性——2024年1-2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40306 广义财政扩张力度不保守 —— 政府工作报告点评
20240305 复工速度加快——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8期)
20240304 资本市场Price-in了多少不确定性?——宏观周观点(2024年3月3日)
20240303 美国或已进入主动补库——2023年12月美国行业库存数据点评
20240303 国内债市长端利率继续下行——大类资产配置跟踪(2月26日-3月1日)
20240301 参差的分项——2月PMI点评
20240229 M1走强是昙花一现么?
20240228 大宗商品:风起于青萍之末
20240227 节后第一周高频数据的5个特征——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7期)
20240226 变量或在未来数周确认——宏观周观点(2024年2月25日)
20240225 国内股债均表现较强——大类资产配置跟踪(2月19日-2月23日)
20240220 美股涨势可持续吗?——美股研究系列(一)
20240219 M1、卫星数据与假期消费提供的一些宏观线索——宏观周观点(2024年2月18日)
20240219 节后港股多日连涨——大类资产配置跟踪(2月5日-2月16日)
20240218 春节假期国内数据看点
20240217 春节假期海外宏观事件一览
20240214 服务业通胀的压力持续——美国1月CPI点评
20240209 建筑施工增量放缓——卫星视角下的1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40208 春节错位扰动CPI读数——1月通胀点评
20240207 人员返乡 数据趋缓——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6期)
20240206 信贷开门别样红——1月金融数据预测
20240205 市场期待更为持续的积极政策 —— 宏观周观点( 2024年2月4日
20240204 2024美国大选:日程、焦点、选情前瞻
20240204 国内债市明显走强——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月29日-2月2日)
20240203 需求侧景气带动部分行业工资增速——2024年1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40203 开年经济平稳运行——1月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20240203 财政收支结构改善——12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40202 上下游部分行业或已进入主动补库——2023年11月美国行业库存数据点评
20240201 降息预期会不会一降再降?——2024年1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20240131 春节错位影响初现——1月PMI点评
20240131 2024年1月28日“总量的视野”电话会议纪要
20240130 政策环境趋于积极——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5期)
20240129 内外部的三点确定性变化——宏观周观点(2024年1月28日)
20240128 部分行业进入主动补库存 —— 2023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40128 原油价格大涨 —— 大类资产配置跟踪( 1月22日-1月26日
20240127 2024年出口可能有哪些变化?
20240126 消费动能强化软着陆前景——2023年四季度美国GDP数据点评
20240124 量松价稳的政策逻辑—— 1月降准点评
20240123 制造业高频数据低位震荡——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4期)
20240122 抢跑的中美降息预期均被修正——宏观周观点(2024年1月21日)
20240121 国内债市走强——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月15日-1月19日)
20240117 年底数据的几个关注点 —— 2023年经济数据点评
20240116 春节错位效应开始显现——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3期)
20240115 一些积极信号 —— 宏观周观点( 2024年1月14日
20240114 全球市场风险偏好持续分化 —— 大类资产配置跟踪( 1月8日-1月12日
20240113 2024年出口增速表现可期——2023年12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40113 12月金融数据透露了哪些信号
20240113 温和再通胀初起步——12月通胀点评
20240112 高物价才是关键——美国12月CPI点评
20240111 怎么看美国库存周期边际变化?
20240110 制造业供需两侧高频指标维持低位——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2期)
20240109 建筑施工增量显著提升——卫星视角下的12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40108 好消息是预期不高——宏观周观点(2024年1月7日)
20240107 全球主要权益市场均表现偏弱——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月2日-1月5日)
20240106 市场对于降息预期的抢跑面临调整——2023年12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40105 12月社融数据预测
20240105 全年经济目标有望顺利达成——宏观经济预测报告(2023年12月)
20240104 制造业供需均走弱——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第1期)
20240103 以进促稳——202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解读
20230102 暂时延续弱 季节性 —— 宏观周观点( 2023年12月31日
20231231 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2月25日-12月29日)
20231228 盈利持续改善:中游>上游>下游——2023年11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31227 如何理解欧元区内部经济失衡?——欧洲经济结构研究系列一
20231226 寒潮结束 生产回升——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47期)
20231225 寒潮暂时强化了季节性 —— 宏观周观点( 2023年12月24日
20231225 国内长短端利率均下行 —— 大类资产配置跟踪( 12月18日-12月22日
20231224 今年出口发生了哪些变化?
20231223 2024年日央行会退出YCC和负利率吗?
20231221 静待增发国债形成支出——11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31219 高频指标转弱 ——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 (2023年第46期)
20231219 招商证券 总量的视野-电话会议纪要(20231217)
20231218 共识与分歧——宏观周观点(2023年12月17日)
20231217 10年美债下行幅度较大 ——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2月11日-12月15日)
20231216 全年经济增速大概率略超5%——11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31215 11月金融数据怎么看
20231215 中枢或持续下移——美国11月CPI点评
20231214 加息结束后美债的变数——12月FOMC点评
20231213 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五点理解
20231212 水泥产量大幅下降——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45期)
20231211 延续“波浪式”复苏格局——宏观周观点(2023年12月10日)
20231211 建筑存量续降,道路明显提升——卫星视角下的11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31211 黄金价格转跌——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2月4日-12月8日)
20231210 再通胀仍可期——11月通胀点评
20231209 如何理解“先立后破”?——政治局会议点评
20231209 美债或再度进入观望期——2023年11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31208 美股60年及其政治周期规律
20231205 钢铁生产形势持续改善——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44期)
20231204 仍处被动去库尾声——宏观周观点(2023年12月3日)
20231203 全球市场风险偏好分化 ——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1月27日-12月1日)
20231201 适应货币信贷新特点——2024年货币流动性展望
20231201 冬藏待春发——11月PMI点评
20231130 重返潜在增速—— 2024年度国内宏观经济展望
20231128 高频指标表现继续改善——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43期)
20231127 生产端强于需求端——宏观周观点(2023年11月26日)
20231126 人民币汇率强势反弹——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1月20日-11月24日)
20231123 财政收支同步改善 —— 10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31122 高频指标止跌反弹——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42期)
20231120 经济新平台,突破须努力——宏观周观点(2023年11月19日)
20231119 美债收益率和美元下行幅度较大——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1月13日-11月17日)
20231118 2023年APEC峰会的主要共识
20231117 复盘:美联储加息结束后的资产表现
20231116 明年经济增速的锚——10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31115 如期降温——美国10月CPI点评
20231115 国内经济步入淡季——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41期)
20231114 10月金融数据怎么看
20231113 怎么看内外边际变化? —— 宏观周观点( 2023年11月12日
20231113 原油价格跌幅明显 —— 大类资产配置跟踪( 11月6日-11月10日
20231112 被低估的美国消费还能继续超预期吗?——兼谈2024年美国消费前景
20231111 建筑施工小幅回落 —— 卫星视角下的10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31110 何时再回升?——10月通胀点评
20231109 资产价格分化的原因与收敛的条件
20231108 为何出口增速维持低位?——2023年10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31107 短期数据波动不是当前A股走势的主要矛盾 ——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 (2023年第40期)
20231105 怎么看10月全球制造业PMI同步降温? —— 宏观周观点( 2023年11月5日
20231105 洞察周期:中美库存周期到什么位置了?
20231105 全球主要权益市场反弹明显——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0月30日-11月3日)
20231104 就业数据如期转差——10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31104 怎么看日本央行微调YCC?——日本央行10月货币政策决议点评
20231031 值得关注的几组高频数据——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9期)
20231031 资金面“紧平衡”——10月流动性月报
20231030 积极财政能否进一步提振补库情绪?——宏观周观点(2023年10月29日)
20231029 国内企业海外布局:区域、领域、增速
20231029 国内权益市场表现较好——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0月23日-10月27日)
20231028 转向主动补库的信号愈加明显——2023年9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31027 为何Q3数据公布后美股下跌?——2023年三季度美国GDP数据点评
20231027 财政积极性继续提升—— 9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31026 基本面延续改善势头 ——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 (2023年第38期)
20231025 关于增发国债的两点关键变化
20231024 这轮加息不一样之美国财政压力分析
20231023 内外政策基调变化是关键 —— 宏观周观点( 2023年10月22日
20231022 全球主要权益市场均下挫——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0月16日-10月20日)
20231019 “一带一路”峰会有哪些主要成果?
20231018 超预期复苏的内生动能在哪?——3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20231017 生产迅速回升——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7期)
20231016 美国10债收益率高位回落——大类资产配置跟踪(10月9日-10月13日)
20231016 经济仍有恢复空间——宏观周观点(2023年10月15日)
20231015 政府债对社融形成支撑——9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1014 关注再通胀的结构特征——9月通胀点评
20231014 出口结构亮点与前景展望——9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31013 建筑施工基本平稳——卫星视角下的9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31013 通胀无法消除FED政策分歧——美国9月CPI点评
20231012 中国主要出口产业链的竞争力如何?——出口专题(四)
20231011 长假导致生产高频数据有所波动——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6期)
20231010 内需改善——宏观周观点(2023年10月8日)
20231008 这个假期的海外市场最像哪个阶段?
20231007 海外继续压力测试——美国9月就业数据分析
20231006 消费复苏空间测算
20231005 货币财政协同重要性提升——9月流动性月报
20231004 7维度评估美国企业债违约风险
20231003 汽车、机械等五大产业链竞争力如何?——重点出口产业链拆解
20231001 向全年经济目标迈进——9月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20230930 升破荣枯线之后,制造业PMI怎么走?——9月PMI点评
20230927 当月利润增速已大幅转正——8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30926 国内经济活跃度继续改善——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5期)
20230925 积极因素增加——宏观周观点(2023年9月24日)
20230924 内地权益市场表现较好——大类资产配置跟踪(9月18日-9月22日)
20230923 长债利率与政府杠杆率有何联系?——新兴国家篇
20230921 软着陆不是首要目标——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20230920 物流数据持续回暖——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4期)
20230919 两因素四象限,各类资产的表现与前景
20230918 经济回暖的确定性增强——宏观周观点(2023年9月17日)
20230917 收入放缓,支出偏强——8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30917 人民币汇率反弹回升——大类资产配置跟踪(9月11日-9月15日)
20230916 经济回暖,全年目标进度如何?——8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30915 护航资金面——9月MLF操作点评兼论降准
20230914 耐心等待就业打败通胀——美国8月CPI点评
20230913 政策效果在一线城市二手房挂牌指数已有所呈现——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3期)
20230912 8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912 建筑施工继续回暖——卫星视角下的8月基建地产边际变化
20230911 产业政策接力总量政策——宏观周观点(2023年9月10日)
20230911 消费回暖的持续性与投资、出口底部的信号——年内宏观形势研判
20230910 原油价格涨幅明显——大类资产配置跟踪(9月4日-9月8日)
20230910 通胀如期回升,动力结构是关键——8月通胀点评
20230908 当前应关注哪些高频指标——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2期)
20230906 长债利率与政府杠杆率有何联系?——发达国家篇
20230905 重回宽松——央行金融报表评析
20230904 蓄势——宏观周观点(2023年9月3日)
20230904 全球主要权益市场普遍上行——大类资产配置跟踪(8月28日- 9月1日)
20230902 我们正站在美联储政策一阶导拐点左侧——2023年8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30901 积极因素正在积累——8月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20230831 9月制造业PMI有望重上荣枯线——8月PMI点评
20230830 日本央行政策转向:黑天鹅变灰犀牛——海外流动性专题系列(一)
20230829 供需关系的脆弱平衡何时能打破——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3年第31期)
20230828 转弯三步走:稳定、盘活、提振——宏观周观点(2023年8月27日)
20230828 利润累计增速降幅继续收窄——2023年7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30827 黄金价格涨幅较大——大类资产配置跟踪(8月21日- 8月25日)
20230827 认房不用认贷:宏观影响几何?
20230826 Jackson Hole全球央行会议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20230825 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系列(三)——从全球价值链看产业转移和长期出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