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钱江晚报 记者:何丽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杭州25岁的黄小姐,
短短半年内发了10万元微信红包
,她说是“为了在朋友圈聚拢人气”,而杭州第七人民医院的心理学博士直言不讳,这是明显焦虑的表现。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使用多个社交平台的年轻人,出现抑郁或是焦虑倾向的几率相比较少使用者会更大。
△网络图片
小黄姑娘今年25岁,大学毕业才一年多,已经订了婚,无论是自家还是夫家都有大公司,是个彻彻底底的富二代。因为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两家人都把她宠上了天,几乎对她没有任何要求,只希望她能与未婚夫早日结婚。
可小黄有自己的想法,她计划自己开一家公司,但家里人觉得不切实际也没这个必要。于是,小黄开始将自己的社交圈重点转移到网络,尤其是微信,陆陆续续加了上百个群。起初,她在群里处于潜水状态,偶尔会冒个泡发个言,慢慢的她发现其实这样并没有人关注到她。
于是,她想到了一招——发红包。果然,
几次红包发了以后,群里的人跟她的互动也多了起来,还有的跟她互加了好友,经常在她的朋友圈里点赞、评论,也会跟她聊聊开公司的事情,说是只要她动起来就一起干。
(网络图片)
可她怎么都想不到的是,自己会在发红包这件事上越陷越深,开始的时候,一个月在这方面的花费为5000元左右,之后一点点增加,
最多的一个月竟多达3万元。短短半年时间发了10万元的微信红包。
用她自己的话说,已经“中毒”极深,几天不发红包,自己在群里的人气就会下降,这会令她感到十分难受。其实,
她也知道自己这么做是不好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当是花钱买那几分钟的高兴吧。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从2014年起,对1787名19~32岁的美国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他们对脸书、推特等时下最受欢迎的11家社交媒体的使用习惯及对他们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平衡了种族、性别、婚恋等影响因素后,
使用7~11个社交平台的人,出现抑郁症状的几率是仅用2个以下平台人的3.1倍。
(网络图片)
国内的心理医生们也早就开始在临床中关注到这个问题。
杭州市七医院情感障碍病区主任谭忠林博士告诉记者:“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正在影响我们的情绪。我是从一年前开始有意识地去了解门诊患者的社交平台使用情况,结果发现
很多人每天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花费的时间要超出2个小时,尤其是在焦虑或抑郁的患者中,10个人中有4个存在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