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养
以视频形式呈现优质育儿、父母教育内容,推荐高品质成长教育资源。助力中国新一代父母升级,由著名主持人周洲匠心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妈妈  ·  宝宝湿疹会自愈吗? ·  昨天  
科学家庭育儿  ·  0~12岁乳牙要如何防龋齿,避免长一口“烂牙”? ·  昨天  
常青藤爸爸  ·  开学一忙,居然把这么重要的事儿给忘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有养

男孩看《葫芦娃》呼喊“救救爷爷”:他们在哭,大人在笑

有养  · 公众号  · 育儿  · 2020-03-10 14:02

正文

最近微博上有个视频火了。


受疫情影响只能宅家看电视的两个小男孩,在看动画片《葫芦娃》的时候太投入:


哥哥趴在电视前哭喊 被妖精抓走的爷爷,而弟弟则在后面跟着哭喊“妈妈你快救救爷爷”。


两个孩子脸上挂着泪珠,显然是动了“真感情”。


很多网友觉得, 孩子真是善良可爱啊。
但最高赞的评论却说——
别说孩子,我现在看,也会哭。
被妖精抓走的爷爷,触发了我们内心最牵挂、最脆弱的情绪,让我们感知到孩子眼泪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很单纯的悲伤。
你说他善良与可爱,并安慰不了孩子的情绪。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一点同理心。
你的孩子,是否有时会表现出难以理解的激烈情绪?
有一年,我们全家带着孩子在山区旅游。
孩子爸爸挑战高空滑索(一种悬空滑过悬崖的惊险游戏),还在调试安全带的时候,孩子突然撕心裂肺地嚎哭了起来。
奶奶皱着眉头批评他:哭什么哭,爸爸又不是不回来了,真不吉利。 爷爷试图安慰他: 没事的,男子汉坚强勇敢,不流眼泪。
结果,孩子反而哭得更加伤心,路人频频侧目,我都惊讶于他的激烈情绪。
直到孩子爸爸返回来,看见嚎啕大哭的孩子,紧紧地拥抱了他很久(期间他一度哭得更伤心),十几分钟后他才停止抽泣。
孩子为何会突然大哭?
原来他害怕爸爸,有哪怕万分之一的机会,会一去不返。
小小的可能性在孩子心中被无限放大,可是在成人眼里,却不值一提。
这其实很可怕。


孩子的情绪被斥责与说教生生掐断,他以后会觉得:

原来表达情绪是一种“丢人”的行为!

我不勇敢(我很可怜)!

我不配做男子汉(我不行)。


幸好,孩子爸爸在返回后没有奚落他,反而给了他紧紧拥抱。
《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一书中,曾详细描写过人在面对重大应激事件时,可能会出现一种僵化反应,就是不哭、不笑、不敢怕、更不敢生气。
这在心理学上称作“情绪封锁”,孩子在表达情绪时如果受到父母严厉地说教甚至斥责,很肯能会用封闭感受来保护自己免受刺激。
很多关于原生家庭的心理咨询案例表明, 那些曾经被封闭的,被可以忽略的感受和痛苦记忆,会像烙印一样封存在孩子的潜意识里。

它会悄无声息地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甚至人格形成。
但是只会哭闹的孩子,如何去了解他的真实情绪?
TED演讲里,有一个有趣的卡通片:


一只狐狸跌落深井,它逃不出来,在井底大声呼叫:

我脱不了身
这里好黑
我快要崩溃了……
一只麋鹿路过,它高高站在井口向下张望:
喔!你真的很可怜!
我建议你……,可惜你并不愿意。


一只熊来了,他爬下井底:
我理解你的感受,
你并不孤独。

他“戴”上了和狐狸头顶相同的乌云,默默地倾听狐狸的叙述。
没有建议,更没有说教,熊只是说:我明白你的感受,你不是一个人。
狐狸终于和熊拥抱在一起。
想想家庭中太多类似场景——
当孩子处于情绪漩涡时,他们会用哭叫、吵闹等行为来向上喊:

爸爸妈妈,我像是被卡住了。
四周好黑,我好害怕。
我们大多像麋鹿一样,试图用说教去改变他们的情绪,纠正他们的行为。
结果小一点的孩子,会哭得更大声,闹得更歇斯底里。
而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狠狠地关上房门,生生与我们隔离。


说教,给孩子高高在上的疏离感——
我的遭遇、我的感受,对你来说并不重要。
我不要你的怜悯和说教。
走开,你根本不理解我。
有时候,孩子真 明白自己表现得有多糟糕、多可笑。 但他其实,并不需要你的同情或者建议。
父母如果能听到“哭声”,然后再看到“洞底的漆黑”,接下主动“爬下来”,告诉孩子:

我知道这种感觉;
我的孩子,你不孤单。
这,才是真正的【 同理心 】。
有人说,我真的不知道孩子的哭声后面隐藏着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去使用“同理心”。
成年人,往往放不下修炼已久的铠甲,去掏出心底的脆弱感情,来共情孩子看似夸张的应激反应。 比如很多人都遇到过,孩子的一个玩具坏了,修不好也买不到。
你只能和他说“换一个吧”,可是他却不依不饶的哭闹,以至于你忍无可忍。 或许,我们都忘了, 失去了心爱的玩具,是一种怎样的心里感受。
就像《头脑特攻队》里的小象冰棒一样,眼睁睁的看着它,掉入深渊。
代表“快乐”的乐乐一个劲的安慰冰棒: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会有办法的。

一切都会好起来吗?孩子不知道。
他只知道,他的玩具再也回不来了。
他也不需要你转移注意力式的逗乐。
像忧忧那样,坐在孩子旁边,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