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永澄老师
永澄老师,全名易仁永澄。他是一个负责任到唠叨的老妈子,一个专注帮助他人实现目标的创业者。学习目标管理,就找易仁永澄,想要实现目标,就找易仁永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印象笔记  ·  2025建议职场人赶快提升自己 ·  9 小时前  
学习曾国藩  ·  有这八种特征的人,心眼很坏,不要深交! ·  2 天前  
人生研究所  ·  燃爆了!哪吒冲破100亿,中国动画惊艳全世界! ·  3 天前  
学习曾国藩  ·  远离这几类人,你就会很有福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永澄老师

永澄:为啥我要去霸占整个机场?

永澄老师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07-11 23:32

正文



7月10日早晨,我3:45就起床了,因为我要抓紧去机场。

早晨的杭州,并不堵车,我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到了萧山机场。

我是电子票,不需要打印登机牌,当我准备过安检的时候,发现竟然需要等待,原来安检口开放时间是:4:55分,早起也能学到知识啊。

5点整,我通过安检的时候,整个候机大厅只有我一个人 !人生第一次啊,这种体验好奇特,我总觉得我去错了地方,群里的伙伴说我: 包了机场

来,把脖子扭过来,算了,把手机转过来看看吧,我独自霸占了登机口!

爽爆了吧!


我的航班明明是7:55的,但为什么非要这么早去呢?还不是为了我们正在做的领读活动:因为《思考,快与慢》的领读活动安排在每周1、3、4、6的早晨5点到6点,昨天周一,必须要读书!

我想得好好的,如果4点从酒店出发,5点到机场,就可以跟大家一起共读了,然后可以按照以往的时间,在5:45分的时候给大家分享。

可是,天算不如人算啊, 我只霸占机场不到13分钟的时间,紧接着候机厅里就满了 。诶,我忘记带降噪耳机,也不太好意思弄的老妈子样在机场叨叨叨的,所以,就只能推迟一次分享了。

一个小时之后,我把我的感受分享了一下。因为我用了11次,才领读了序言和第一章的前三页,虽然很慢,但是, 就是因为慢下来,才拥有了可以瞬间读懂六章的能力 。关键环节懂了之后,其他章节都是在补充说明罢了。


本来可以作罢,安心想点事情,不过,当看到尹国岩老师的留言后,触发了我的表达欲望——那就是 秩序感 的问题。

我曾经写过《 普通人通常不会在意内心秩序感的训练 》一文,解释过秩序感的价值。但是,现在看来,这篇文章淹没在我的日更了,导致很多人都没有体会到它的重要程度。

我想再借着全新时代的特点,来聊聊秩序感到底有多重要, 它甚至和“积极主动”(个人成长元规范第一条)一样重要了,快要成为首要的习惯了

先来说说这个时代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每个服务提供商都在尝试着利用人类外部动机的特点,来抓住用户的注意力,获得关注。 外部动机有很多,比如成就感、拥有权、进步感、稀有、社交授权和反馈、损失厌恶,甚至还有感官刺激……因为服务提供商太多了,大家不得不用各种方法来抓住用户。

根据“自我决定论”,越是利用外部动机,越是会损伤内部动机。等到内部动机消耗殆尽,那自己就没动力了。想想看,如果你读书打卡一次,就给你10元钱,忽然有一天,不给你钱了,你还会读书么?如果你和朋友你追我赶地玩游戏,忽然有一天,所有朋友都超越你,你再也追不上了,你还想玩么?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来抢夺你的注意力,注意力也变成了满地碎渣!

第二个特点:很多人并不遵守道义地提供真假掺杂、主次不清的信息,只要能抓住用户注意力,就无所不用其极。 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如何判断信息真实与否;如何从和他人的交流中获得观点,而不是情绪表达,并进行准确反馈;如何找到你要跟随学习的人和方式?

这些本来不是难题的事情,现在变得如此困难。这个时代不仅仅让你变成破碎的人,还要让你变成可以被随意愚弄的碎渣。

第三个特点:你正在不断地卷入和陌生人的大规模协同中来。 那些利用互联网瓜分你的注意力的人,还在用互联网将你卷入到万物互联的大规模协作中去,这不仅仅是预判,而是显而易见的趋势了。如果你不能够和陌生人进行大规模协同,你和世界的耦合方式将很脆弱,一旦被降维打击,那后果不堪设想。

想想那些找我咨询的伙伴:他们曾经过着安逸的职场生活,但是突然有一天,企业协作结构发生突变,所有的安稳转瞬消失,巨大的危机感伴随在身边。你可能会想:早些年自己都干啥去了,为啥不好好努力呢?

嗯,这些伙伴还算幸运,在趋势的碾压下提前醒了过来,还有那么多在舒适区、小城市呆着觉得自己可以很安稳地过完一生的人们,大浪正在打过来。


在这样的时代下,你还要像条死鱼一样随波逐流么?

秩序感,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最重要的基础素养了!没有秩序感的持续培养,就不会有自身价值的积累,很有可能在一个楼层就掉到下面的楼层里了,怎么会跃迁?

如果,你无法掌握自己的注意力 ,那么,你一定很容易被外部环境所刺激,然后产生无意识的应激响应。

其实,所谓时间、知识碎片化,一直以来都是伪命题,那些可以掌握注意力的人,他们有的是完整时间和知识。

你必须要刻意练习秩序感,去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关注圈转移到影响圈(见《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第一个习惯),必须弄清楚动机结构、外部动机对内部动机的挤出效应、奖励会伤人等等的概念。如果可以,最好你是一个遵循自我决定论的人,用内部动机驱动自己成长。

这种控制欲望的自制能力,你必须靠秩序感来帮助自己获得。

如果,你无法过滤信息,无法找到重点 ,那么,你通常会容易轻信、容易情绪波动、容易以讹传讹。

高手从来不着急下判断,也不会用自己的预判去评价他人。他们更多的是放慢脚步,认真观察、仔细辨别,再去做到一击中的。

你必须要刻意练习秩序感,去提升自己批判性思维能力,在繁杂的信息中分辨真伪;不要轻信那些看上去很舒服的言辞、论调,增加自己的洞察力;在人际交往中,克制自己无意识、无能力的情绪反馈,认真倾听和回应;通过黄金思维圈去找寻对自己的短期和长远都极有价值的目的和意义。

这种明辨是非的辨别能力,你必须靠秩序感来帮助自己获得。

如果,你无法和陌生人进行大规模协同 ,那么,你通常会固步自封、自牛逼主义、站在道德高地自以为是。

陌生人协同的关键是定价和估值。你必须要把自己放在市场上,供他人尤其是陌生人来对你定价,而不是熟人的定价。如果,陌生人不知道你的估值几何,他们就不会将你带入到协作体系中去,那么,等待你的可能是颠覆式的碾压。

所以,你必须考虑如何将自己的积累不断输出成作品,不断放到公开市场进行定价,而这一切在熟人协作体系中是不需要的。所以, 作品声音 (个人成长元规范第二条)、个人品牌打造都变得异常重要。

这种走出舒适区的协同能力,必须靠秩序感来帮助自己获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