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奇葩说》第五季千呼万唤始出来。五年,五季,如约而已,在网综泛滥的当下,《奇葩说》绝对算是相当“长寿”的一个。但上线不到一个月,《奇葩说》三番五次被推上热搜,起因竟然都不是辩论,这是为何?或许从节目的整体风评中,我们能看出端倪。
这么看,还显示不出太大问题,换一个“打开方式”,兴许就能明了。话不多说,赶紧上图!
从《奇葩说》五季节目在豆瓣平台的评分和评分人数来看,下滑的迹象实在不能更明显
,莫非是网络综艺的娱乐倾向和豆瓣网友的文艺情怀格格不入?可毕竟《奇葩说》曾在豆瓣上创造了现象级的评分神话。
现在对《奇葩说》第五季写下判词,似乎还为时尚早,仅从评价人数来看,这个评分还未经过充分沉淀,与《奇葩说》前期积累的超高人气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但从趋势上看,《奇葩说》所能激发的评论热潮,已难恢复昔日辉煌。
为何评分越来越低?
有自媒体分析是因为
尺度
不够大,有网友则评价是因为内容
质量
有所下滑,但要公允地说一句,五季走来,一路鲜花与口水,观众的
期待
只会越来越高,而从最新一季的社会反响来看,《奇葩说》怎么还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味道?
辩手的风头颇有盖过节目之势,吃瓜群众的关注点常常失焦。
这不,继姜思达以后,又有两位人气辩手——傅首尔和董婧出走了。起因不是合同期满,也不是与节目和平分手,而是源于一场化妆间内的“打斗”……
以至于连日来,有关《奇葩说》的信息都与这场“嘉宾打斗事件”有关,网上负面评价持续走高。
看来,嘉宾言行对节目的伤害十分直接,最终节目组官微不得不出面宣布“二人不再参加未完成的录制”,但双方仍旧各执一词,舆情罗生门初现,事件越是没完没了,又曝出所谓的表白细节,关注《奇葩说》的小伙伴不免感慨被强行拉入“八卦深水区”,化妆间才是新撕场啊!台上“斗智”,台下“斗勇”,想必,这瓜是不得不吃了。
基于辩论形式的头脑风暴,摇身一变成了年度八卦巨作,是不是《奇葩说》真的变了?
资深观众们纷纷重申自己被《奇葩说》吸引的初衷:“这个节目的真正好看之处在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我们看的时候是为了看到那些自己想不到的思想而引发思考来充实自己,而不是必须选一个人支持然后拼个你死我活。”
粉丝借此呼吁大家能够真正关注到这档严肃的辩论节目本身,关注哪些能摆事实讲道理把话说清楚的人。评论之余,透着一丝惋惜。
众口难调,粉丝大量涌入之后,评价势必呈现两极。
节外生枝的部分舆情终究会随风飘散,公众的目光还会回到节目内容上。任何一档综艺节目的成功,其原因都不是单一的,而今《奇葩说》似乎面临瓶颈,其处境同样复杂。
但可以肯定的是,《奇葩说》作为一个倡导多元的节目,其粉丝群体自然也会越来越多元,代表着不同特质的粉丝可能会因为辩手的争锋相对而呈现出互撕的状态,这或许是节目方下一步应当努力的方向,不仅要构建舞台之上的生态平衡,还需维系舞台之外的平衡。
价值、共鸣、多元、包容……诸多关键词汇成诸位忠粉热爱奇葩的理由
。
纵使网络喧嚣,《奇葩说》太过特别而常常被蒙上阴霾,单调的尘世,做一朵奇葩确实不容易。
不少观众表示,还是钟爱《奇葩说》这一款,且仍能从节目金句中汲取营养,诚如微博网友@暴力颖Queen 所言:“虽然奇葩说因为各种撕逼上热搜,但是每一期还是有很多笑点跟有价值的观点,看完心情真的好很多,感觉在孤单的世界还有那么一群人跟你有共鸣,是一个会让我去思考的节目,做为一个老粉真的是很喜欢康永哥讲话,不管心情有多丧,人间多么不值得,希望我能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http://yuqing.gsdata.cn)
| 清博报告 |
微信公号估值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