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我们回顾这一轮棚改(拆迁),或许就和现在看计划生育一样。
棚改计划应该是从2014年开始设定的,并且计划执行至2020年。
那么为什么2014年就开始的棚改,但是却从2017、2018年才爆发出拆迁户买房的各种新闻呢?
为了便于解释,我们先设置几个前置条件。
棚改前,标地上居住着100户人家
由于棚改,每户人家分到4套房子(4套安置房或者分到钱去买4套商品房)
拆迁后腾挪出的土地建成房子,可以有1000套
2017年棚改腾挪出土地,2018年棚改后的土地出让,2019年棚改的土地建成商品房入市
一、安置房补偿的棚改
假设棚改的过程中,所有人都选择安置房。
那么腾挪出来的土地建设成的1000套房子,其中有400套是给拆迁户的安置房,另外还将多出600套是可以入市销售的。
在棚改完成后,腾挪出的土地建成商品房入市后,商品房库存增加了600套(2019年)。
换句话说,安置房补偿的棚改过程中,对于去库存可以说毫无实际作用,反而增加了未来的商品房库存。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棚改的时候并没有鼓励安置房补偿的棚改方式的核心原因,因为安置房补偿的棚改并不能减少当下库存,反而会增加未来的库存。
换句话说,在未来需求没有增加的前提(人口流入),安置房补偿的棚改就是找死行为。
二、货币化补偿的棚改
假设棚改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选择钱,并且棚改补偿全部用来购买商品房。
棚改后,拆迁户入市购房,那么目前在售的商品房就会减少400套,换句话说当下库存降低了400套(2017年),去库存成功。
但是在棚改完成后,腾挪出的土地建成商品房入市后,商品房库存增加了1000套(2019年)。
我们可以发现棚改全货币化安置是寅吃卯粮的行为,
货币化补偿确实减少了在售的库存(2017年库存减少400套),但是必然会增加未来的库存(2019年库存将增加1000套)。
换句话说,货币化安置去库存是一个只考虑当下,不考虑未来的短视政策。但是,货币化补偿的棚改却可以刺激已经像一条咸鱼一样的房地产浪起来,从而使房地产可以拉动已经非常疲软的GDP。
三、棚改继续但转为安置房补偿为主
鼓励货币化安置是为了去库存,那么现在全国库存已经见底,所以货币化补偿似乎已经无存在的理由。
库存不足的时候依然执行货币化安置的话,那么将快速的推高房价,不利于和谐。
而且,如果继续货币化安置,进行寅吃卯粮的行为,未来的库存反噬将非常可怕。
当下货币化棚改补偿的越多,未来形成的库存也越多。
所以停止棚改货币化补偿应该是一种趋势,但是为什么去库存已经完成,棚改却要继续呢?
棚改过程中带动了基础建设、房地产......,保持GDP增长、增加就业,所以虽然去库存完成,但是棚改依然要继续,特别在目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