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执识
关注史识和智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历史与AI的距离|看·见——图像、AI与人文 ·  2 天前  
重庆之声  ·  今天,送别黄旭华院士! ·  2 天前  
重庆之声  ·  今天,送别黄旭华院士!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朱棣刚驾崩,太子就哭着从天牢放出一罪臣,结果 ... ·  4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姜维胆大如斗,一计害三贤,最后却便宜了司马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执识

日本人的切腹自杀,竟然跟他们爱吃水稻有关,如此奇葩?

执识  · 公众号  · 历史  · 2021-05-31 11:28

正文

日本人是非常有特点的,例如他们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以及近乎变态的“武士道”。不过,笔者原来在研究日本文化时,有一个关节始终想不透。倘若战败时需要以某种放弃生命的形式捍卫尊严,为什么要选择惨烈的切腹,而不是其他方式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问题没什么实际意义。

付出生命就是死了,谁在乎其具体形式是什么?不过,史学界的确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她便是日裔美国人大贯惠美子。她所创作的《作为自我的稻米:日本人穿越时间的身份认同》对“腹腔与灵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使笔者豁然开朗。

仅从这本书的名字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其标题与切腹这一血腥的行为没什么联系,而是在讲饮食文化。纵观整个亚洲地区,不吃稻谷的文明屈指可数。至于小麦,那是从西方传入的舶来品,严格来说并不算亚洲原生食物。至于最早种植水稻的是哪个国家,时至今日考古界尚无定论。在考古证物方面,我国暂时领先。

所以,不论如何,水稻才是亚洲原生作物这一点是准确无误的。所以,不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爱吃稻米实属常情。至于稻谷与切腹之间的渊源,还得追溯到日本史上的一种名为“尝新祭”的皇家仪式,该仪式是天皇为了庆祝粮食丰收而进行的。所谓“尝新”,说的就是尝尝刚打下来的新稻米。之所以让天皇来吃新米,这是因为天皇需要补充“灵魂”。

在日本传说里,天皇的灵魂会和大地一样,在冬天膨胀,在春天枯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就会离开天皇的身体。让天皇的灵魂得到滋养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向人采补。这种方法说来有些骇人听闻,每逢老天皇去世时,年轻的天皇都会啃食老天皇的遗体,将老天皇的灵魂据为己有。这种风俗究竟有没有天皇遵循过,又被遵循了几次,我们不得而知。

笔者听说,在二十世纪的巴布亚地区,也出现过类似的风俗。每当亲人过世,亲友们都会将死者的遗体分而食之。虽然听起来残忍且不人道,但这一行为的本意是要让死者的灵魂传续下来。或许,日本传说中的这一风俗便与巴布亚地区的习俗类似。

另一种滋补灵魂的办法就比较温和了,也更加容易让人接受,那就是通过食用刚刚打下来的稻谷补充灵魂能量。日本人认为,稻谷是拥有灵魂的,每一粒稻谷里的“稻魂”都是灵魂的最佳滋补品。所以,“尝新祭”的意义有二:

一是为了庆祝老百姓忙碌了一年有了收成;

二是为了让天皇陛下的身体安康。

在以集权统治和农耕经济为主的旧社会里,这样的仪式必然相当重要。

灵魂是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任谁都没法说出它究竟存在于身体的何处。不过,古代日本人普遍认为,灵魂所处的地方不是脑袋和心脏,而是腹腔之中。

《日本书纪》里提到了一则关于食物起源的故事,说曾经有一个神灵叫保食神,在他死去时他的身体中涌出了大量食物,从保食神腹部涌出的就是稻米。因此,稻米被视作拥有灵魂的谷物,腹腔也成了承载灵魂的器官。

读到这,我们便可以理解为什么日本人要使用切腹这种令人不忍直视的手段自尽了。在日本的古代文化中,盛放着消化器官的肠胃,同时也承载着人类的灵魂。在古代日本人眼中看来,如果以其他方式自尽,那他们的灵魂将会被拘束在身体里,有“永世不得超生”的意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