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NU生物学社
北师大生物学社的前身是生命科学学院郑光美院士与李仲来教授创立的“观鸟社”。我们以“好奇无处不在,生物无可替代”作为口号,以 “发现生物之美,唤起生命之爱”为理念。我们宣传生动、有趣、实用的生物知识,呼吁大家关注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心禅道  ·  投资#799 ... ·  2 天前  
心禅道  ·  投资#799 ... ·  2 天前  
FT中文网  ·  iPhone神话在中国破灭 ·  3 天前  
黑龙江政务  ·  更大力度!中国稳外资20条发布 ·  3 天前  
黑龙江政务  ·  更大力度!中国稳外资20条发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NU生物学社

活动总结丨“去大自然里交个朋友”校友系列讲座(二)——罗鹏

BNU生物学社  · 公众号  ·  · 2024-06-06 13:07

正文

“去大自然里

交个朋友”

校友系列讲座(二)——罗鹏

2024年5月26日,由生物学社举办的“去大自然里交个朋友”校友系列讲座中的第二场在教二313顺利举行。主讲人罗鹏老师从亲身经历出发,对自然教育的内涵与实践进行了充实且有趣的分享,大家收获颇丰。

Nature
Nature

首先,罗鹏老师就“什么是自然教育”进行了饱含思考浓度的介绍。罗老师认为,自然教育不应仅仅拘泥于对现象的观察,它是通识教育也是全人教育,并且可以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擦除思维的火花。自然教育不仅要让孩子们收获知识与技能,更要让孩子们在切身经历中完成情感与角色的转变,对自然产生探索之欲、敬畏之情与爱护之心。

Nature
Nature

随后,罗鹏老师结合实例,对自然教育的三个维度进行了思考与分享。

Nature
Nature

怀柔的鸟类监测、燕山山脉的物种多样性监测、温榆河的迁徙鸟类调查……孩子们在项目中置身自然的“野”,感受自然的“野”,回归自我并发展博物的技能。结合亲身的经历与老师的引领,孩子们“看”到了现有的环境问题,并对如何更有益于自然地解决问题有了思考与理解。

“与熊猫同行”项目让孩子们走进自然保护区,在科普探索的同时和当地人产生故事与联结,并在“对陌生游客讲故事”的挑战中得到了锻炼与成长。“北京雨燕”与“夜间迁徙”项目让孩子们更加了解近距离的周边的环境,并在一手观察的新奇体验中收获了知识与感动。

接着,罗老师谈到了自然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作业、考试、辅导班……过快的生活节奏让部分的孩子出现了“空心”的问题。他们的时间被安排,而这反过来让他们不知道如何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自然教育要使孩子们通过自然找到自我与大千世界的链接,了解生命的真相,并从固化的思维中挣脱。

Nature
Nature

然后,罗老师对课程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享。从与自然链接到与自然共鸣再到为自然发声,自然教育的课程设计可以随季节出发,让孩子们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养成探索与热爱自然的习惯。科学是教育的基础,专业与科学的知识分享是自然教育的前提。如何在不影响课堂节奏的同时满足低龄儿童的需求也是实施教育的重点,适当的关注、接受儿童的挑战并找到建立儿童与自然链接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最后,罗老师分享了她对自然教育行业的理解。疫情之后大量资本的涌入自然教育市场,百家争鸣的同时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自然教育行业已经走过了“农家乐”式的表层阶段,大众对“内容”的需求敦促着行业向更深层次发展,自然教育行业需要一场“洗牌”。老师将相应监管平台的建立放入对行业未来的期许之中,并且希望能够拓展自然教育的对象,将家长纳入到走入自然的过程当中,并增加自然保护与国际合作相关的内容,让自然教育的内容更丰富,体系更完善。

Nature
Nature

在老师完成讲解之后,同学们进行了积极的提问,罗老师耐心地做出了解答。通过问答环节,大家对自然教育的意义与课程设计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随着大合照拍摄完成,活动圆满结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