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埃森哲中国
埃森哲是一家注册于爱尔兰的全球性专业服务公司。我们一直站在全球商业和技术的前沿,致力于将具有世界声誉的研究能力与广博的行业经验相结合,探索政府及企业如何成就卓越绩效并实现基业常青。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埃森哲中国

向着光,成为光!

埃森哲中国  · 公众号  ·  · 2024-03-08 07:58

正文


飞机到西宁,再飞一次到果洛,然后坐汽车颠簸2小时……经过近一天的舟车劳顿,郑瑶一行人终于抵达了目的地——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素有“雪域净土”美誉的果洛州地处青甘川三省交界,因着延绵雪峰、星罗湖泊,成为众多游客向往之地。


不过,郑瑶一行人并非来旅行,他们的这趟旅程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埃森哲的支持下,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的“香橙妈妈——乡村女性经济赋能项目”第一次踏上3800米海拔的高原。他们此行的目的是面向60名当地乡村女性开展电商培训,助力她们实现自我提升和全面发展。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我们采访了友成基金会乡村产业与人才发展中心主任、“香橙妈妈”项目负责人郑瑶,请她分享了更多项目细节和赋能女性的真实故事。


“香橙妈妈”项目与埃森哲如何开始合作的?


郑瑶: 友成基金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乡村人群赋能,尤其是针对乡村女性的经济赋能,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板块。埃森哲的“成功之技”企业公民项目,一直以来也非常关注数字化程度欠发达的地区和群体。基于这一共识,友成与埃森哲携手合作已有六、七年时间,我们在四川阿坝、广元、绵阳,湖南等地,持续地面向当地贫困地区的女性提供电商能力的培训,累计受益人数已有近千人。


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友成-埃森哲“成功之技”香橙妈妈乡村女性就创业赋能项目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吉林省通化市正式实施,共为149名学员提供了为期7天的线下集中培训和3个月的陪伴孵化,其中,130名学员通过考试并获得结业证书。截至目前,共有97名学员(约75%)开展了电商创业,并实现月均836元的增收;此外,她们还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售货等形式进一步带动133人参与电商产业链,实现月均至少1008元的增收。



乡村女性为什么会成为友成关注的重点群体?


郑瑶: 女性在农村家庭、社会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承担着生产、生活的双重身份。但她们却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限制,包括教育资源匮乏、发展渠道受限等等,而受教育程度有限也导致农村女性知识储备不足,获取信息、运用资源的能力不够,贫困发生率远高于男性。如果我们可以帮助农村女性,就可以通过她们的家庭进一步提高女童受教育程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农村女性对于发展成长的渴望也有着更强的动力。从最早的乡村人才项目开始,我们就感受到了乡村女性身上坚韧、持久的特质。因此,我们决定把乡村女性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群体对其持续赋能,帮助她们掌握自力更生的技能,阻断乡村的贫困代际传递,提升乡村人口的整体素质。



去年,“香橙妈妈——乡村女性经济赋能项目”第一次走上3800米雪域高原,去到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能否谈谈我们是如何选定项目开展的地点的?果洛项目有哪些特点?


郑瑶: 友成长期关注、支持乡村扶贫和乡村振兴。我们会优先考虑深度贫困地区,比如曾经的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以及后来公布的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第二个考虑是看当地受益群体,还有我们合作的政府部门、当地的合作伙伴机构表现出的意愿、主动性以及对于项目的配合程度。


果洛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由于它海拔在3800米之上,我们上课时,大概每半小时,老师就必须停下来吸氧,这对所有老师的身体条件提出了非常大的考验。


第二个特点是藏区女性比西部其他地区的女性更为封闭。因为他们的祖辈是游牧民族,有些乡村是流动式的,生产生活方式跟我们常见的平原地区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受益人都是来自于困境家庭,有的是孤儿,有的从来没有走出过果洛。因为资源少、条件差,对我们开展的这种数字化能力的培训,她们接受起来相对会慢一些,比如其他地方学员写直播文案需要一节课,他们可能就需要三节课的时间才能写出来;拍摄一个短视频剪辑,也会需要更长的时间,让她们在镜头前讲话,老师也需要反复鼓励,她们才会迈出这一步,这需要老师有更多的耐心。


培训期间,果洛班的学员们累计完成了8场直播,共计产出40条短视频


这样的公益项目在当地非常稀缺,学员们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藏族学员非常单纯,特别尊师重道,有些学员在请假时都会非常认真地写好假条。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有一种被净化的感觉。


项目的授课形式是怎样的?培训课程有哪些内容?


郑瑶: 项目采用1年制“线上线下进阶式赋能培训+陪伴式创业孵化指导+创业资源网络对接”的模式,为当地提供数字化经济领域的就创业技能培训和陪伴孵化。


之所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是因为对于乡村群体,很难有效利用纯线上的资源,这不太符合她们的学习习惯。她们一定要见到真人之后,才能产生信任感。


果洛班学员拉尔吉在展示她们的藏族羊绒编织非遗文创产品


这次项目带给您哪些印象深刻的瞬间?


郑瑶: 我们的课程其中一个环节是去让学员总结自己的优势,制定一个小小的梦想。其中有一个年龄较小的学员,她画了一幅画,展示她的梦想——带妈妈去一趟布达拉宫。我们看到都热泪盈眶、非常感动。还有好几个学员希望掌握电商本领、挣到钱后,能够资助村里的孤儿上学。虽然她们在资源上相对匮乏,但是她们的梦想也是去帮助更多的人。


我们这次的培训地点在一所职校,也是当地培训条件比较好的一个地方,但它其实离县城还有将近100公里的距离。这个职校教授的知识非常特别,都是一些跟藏族文化相关的非遗技艺,包括唐卡、藏药、服装、音乐等等。学校和在这里学习的孩子也得到了很大的公益慈善支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