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两个月了,我也不知道自己放没放下他,但我真的每天都有在努力地不去想他。熊,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放没放下一个人呢?”
后台有位姑娘,问了熊这样一个问题。
熊爷心想:这不就又是一个被爱所伤,让人心疼的傻姑娘么……
因为熊认为,在她问出这个问题时,就有了答案:她还没放下。
熊相信,和这位傻姑娘一样,因为想测试自己还有没有放下一个人,而点开这篇文章的大家;
心中也一定藏着一个放不下的人罢。
当然熊也认为,当我们心中还没放下一个人时,还是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的表现。
所以熊爷今天,想给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测试:“如何测试你还没有放下一个人?”
这个测试,来源于熊爷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一本书:《疗愈分手之痛》。
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就畅销不衰,累计销售高达20万册,治愈了无数感情破裂、家庭破碎的人。
书的作者苏珊·埃丽奥特,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还是一名坐拥几十万粉丝的网红:“穿越失恋”博客博主。
而她自己,曾经也饱受感情折磨,花了好几年疗伤,才得以恢复。
所以在这本书中,苏珊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分析了失恋分手的各个痛苦阶段,并对此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治愈计划。
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苏珊描写失恋之人未放下前任的种种表现;
在熊爷看来,大家参照这些表现,就能测试出自己到底放没放下心中的那个人了。
所以熊爷,就从书中分享苏珊所描写这些“未放下”的4种表现,以及她所提到的治愈计划;
希望大家看清自己,不再深陷过去感情的泥沼~
表现1
抱着“分手了还能做朋友”的想法
“分手了,我们还能做朋友啊。”
可能有不少人认为,分手又不是结仇,落落大方做回朋友才算分得体面。
但作者在书中坦言,这其实并不是所谓的大方,而是还放不下这段感情的表现。
“这大多都是由于你无法干净利落地结束感情,而非真心渴望跟对方做朋友。”
换言之,抱着“分手了还能做朋友”的想法,实际上是为自己不愿放下所找的一个借口。
“做朋友,至少我们还能继续见面啊。”
“就算以朋友的身份,也想继续爱他。”
在作者看来,在大多数时候,跟前任做朋友都是下下策;
即使是和平分手,也还是需要时间来处理各自的感受,真的要分手就没必要当朋友。
“有的恋人后来的确成了朋友,如果真是这样,也只能是后来的后来。”
表现2
总觉得自己,欠对方一个了结
“我觉得我得跟他做个了结。”
或许还有些人不会想与对方做朋友,但他们确信自己必须对前任说些什么或问些什么,才算两人有个了断。
作者依然坦言,其实这只是想再度联系的借口。
从作者提到的一个例子,我们或许就能看见这类人的一些影子:
一位女士给前任发了一条了结短信,内容写道:“再见,谢谢你带给我的美好回忆。”
发完短信后,她告诉自己,对方回不回复都无所谓,她只是想做个了断;
但到真的对方没给回复时,她却失落得几近崩溃。
“其实你不是在等了结,只是在等对方回头。”
作者直截了当地指出,若真想做个了结,其实根本无需寻求对方的答案或解释,所谓的“了结”只能来自我们的内心。
表现3
不断找寻分手原因
“我就是想弄清相楚,把那件事说完我就走。”
“没想纠缠你,就是想明白你为什么不喜欢我了?”
或许还有一些人的表现理智、冷静,觉得找到分手原因,自己也就能死心了。
作者解释,其实他们是想通过讲讲道理,让一切好起来。
“他们一旦听到某些说法是没逻辑、不合理的,就会以上千种方式进行反驳。”
他们最终的诉求往往是:
“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说清楚你就能回头了。”
“你不喜欢我哪里,我改就好了。”
作者认为,其实两人分手的理由并不重要,问题的答案也没有意义;
就算问出答案,这些答案也不会让我们满意。
“归根结底,你只是不肯承认他不爱你了。”
表现4
始终跟对方保持联系
“人们在想方设法地跟前任保持联系时,会变得很有创意。”
在书中,作者道出一个有趣,却也略心酸的真相:
当我们放不下一个人时,会想尽各种办法去联系,而且还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放不下对方。
千百种放不下的理由,最终都化为千百种不自知的联系借口:
“节日到了,也给他发个祝福消息吧。”
“他还有东西放我这,打电话让他来拿吧。”
或许还是有人会认为,如果都不联系,会显得自己很薄情。
对此作者的回答是,请先停下来,不管接下来发生什么情况,先断绝联系对双方都有益。
一份疗愈小计划
放走不该留在心里的人
“那放不下,该怎么办呢?”
在书中,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疗愈小计划;
作者说,按这份疗愈小计划的顺序执行,就能彻底放走那个不该留在我们心里的人。
1.与放不下的那个人“断联”。
作者说,无论是前任还是暗恋的那个不可能的人,想要从悲伤的恋情走出来,就必须做“断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