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对冲研投
专业垂直的大类资产研投交流平台,聚合全球优质的金融会议、调研和培训,提供最有价值的研究逻辑和投资策略,做你身边的投研助手。官网:bestanalyst.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县域市场抢增量,品牌为何选择拼多多? ·  昨天  
第一财经  ·  超3600只个股上涨! ·  昨天  
第一财经  ·  《哪吒2》杀疯了!有望破影史纪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对冲研投

研客专栏 | 取消出口退税对铜材的影响

对冲研投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11-18 20:00

正文


欢迎加入交易理想国知识星球

文 | 肖静
来源 |  国投期货研究院
编辑 | 杨兰
审核 | 浦电路交易员

01
2024年12月取消铜材出口退税率


11月1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2024年第15号)明确取消铜材产品出口退税,2024年1-9月涉及的具体产品的累计净出口量见下表:


表1:涉及产品前三季度净出口量

资料来源:国投期货

     

由于铜材出口具体产品涉及多,按形态将其以7407铜锌或其他合金条杆材、7408铜或合金铜丝、7409铜或合金板带材、7410铜或合金箔材、7411铜或合金管材统一整理。可以看到,各型号几乎同时都有进口与出口情况。2024年1-9月取消退税的铜材累计出口52.36万吨,累计进口26.43万吨,累计净出口25.93万吨。SMM数据显示,1-9月所有铜材累计进口27.4万吨,累计出口61.23万吨,累计净出口33.8万吨,此次取消退税涵盖了铜材净出口量的76%。种类上,暂未涉及7412铜或合金管子附件、7413非绝缘铜丝绞线、缆、编带等,铜材产品种类覆盖上超过八成。

      

此次调整铜材出口退税率,由于累计净出口量在国内精炼铜消费中占比较小,盘面上未能像铝市场那样出现快速显著的“外强内弱”的比价变动。


02
铜材出口退税率曾多次调整


过去20年,随国内宏观、贸易形势变动,财税部门曾多次调整铜材产品出口退税率。2006年以前铜材加工作为技术附加值产品享有13%出口退税率,2006年9月15日将大部分铜加工材出口退税率下调为5%,部分降为8%。当时调整目的主要为减少降低进口依赖度高的铜资源的再出口。

      

为应对金融危机负面冲击,2008年12月1日将7411铜管类产品退税率提高到13%。而到2010年伴随铜价创纪录涨势,7月15日再度取消21类铜材原有5%出口退税率,主要涉及7407、7408两类产品。2015年供给侧改革前,1月1日起对10种铜材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9%,并鼓励电子铜箔产业将其退税率提高到17%。2018年11月1日为简化税率将7407、7408、7409铜材出口退税率重新上调到13%。同时增值税两次下调后,2019年4月1日起铜箔按13%执行出口退税率。至此国内铜材产品长期执行13%出口退税率。

      

本轮取消出口退税变动较大的是箔材,扣除箔材,2015年以来7407、7408、7409、7411合计的年出口变动如下图:


图1:过往退税变动下的铜材年度累计出口

资料来源:国投期货

     

出口退税率上调有益国内铜材企业通过出口增厚利润,年度变动上,铜材出口增速主要围绕外需波动。退税取消后,预计铜材整体出口有走弱风险,考验企业产能经营竞争力。


03
此次调整对竞争力较强的铜管、铜箔影响较大


按净出口量排序,本次影响较大的铜材产品如下图:


图2:此次取消退税2024年前九个月净出口量排序

资料来源:国投期货


具体看,数量上铜管受到的影响最大,印制电路用覆铜板紧随其后。铜管方面,国内龙头集聚度高,有较强技术优势,且已连续多年出海实践。目前我国向173个国家地区出口铜管,前十地区出口占比超过64%,泰国、中国台湾、美国、印尼、印度、日本、马来西亚、土耳其、澳大利亚、菲律宾为主要出口国。铜管产品制造业用途广泛,浙江海亮、宁波金田都在泰国设有生产基地,金龙精密还在美国、墨西哥设厂。贸易方式上,以724111019为例,2024年前九个月国内铜管贸易进料加工占比达到54.61%,一般贸易占比41.23%。出口退税取消后,一般贸易缩量概率较大,龙头企业有一定能力快速调配全球产能布局。


印制电路用覆铜板近年发展较快,技术含量较高,龙头企业多为上市公司,如建滔等,目前海外布局的速度慢于铜管。前五大出口目的地分别为韩国、印度、泰国、中国台湾与越南,出口占比超过80%。贸易方式上,今年前九个月90%印刷电路用覆铜板通过一般贸易出口,进料加工占比仅5.33%。取消退税后,将影响部分生产企业经营业绩。由于内外铜比价需维持进口,取消出口退税后,铜板箔出口将更依靠竞争力与溢价能力,头部企业可通过调整2025年加工费的模式弥补退税影响,或扩大进料加工,或加速产能出海速度。


0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