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物学霸
「生物学霸」是丁香园旗下科研资讯平台。专门为科研人员打造,致力于让科研更简单更快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物探索  ·  Science | ... ·  2 天前  
BioArt  ·  Nat Cell Biol | ... ·  3 天前  
BioArt  ·  ​PNAS丨常蕾、任兵评述FOODIE-基于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物学霸

导师:你敢举报我论文造假,我就把你变成精神病!这个实验室的故事比宫斗剧还残忍

生物学霸  · 公众号  · 生物  · 2025-02-09 17:32

正文


对于研究生而言,倘若想要顺利毕业,要走过多少荆棘、淌过多少险滩?做不完的实验,写不完的文章,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故事和勋章。

然而,也有一部分硕士生和博士生从一开始便错了,进入了天坑实验室,无奈地度过了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光。 在这里,学霸君为大家分享几个真实案例,进入天坑实验室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导师的狗血恋情,终是学生承担了所有

对于小 A 而言,在北京某课题组担任科研助理的时光,是她难言的人生噩梦。

彼时,小 A 申博失败,不愿意直接进入就业市场求职。为了科研梦想,她选择「曲线救国」,计划一边在知名实验室担任科研助理,一边准备申请博士。发了几十封邮件后,小 A 获得了一封宝贵的 offer,导师承诺给其月薪 3000 元,食宿自理,负责实验室杂务的同时需要承担课题研究。

不逛街、除了吃饭之外不进行额外消费,微薄的工资勉强让人在北京辛苦地活着。唯一的好处是可以接触一线科研,后续倘若有富余的博士名额,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

小 A 十分珍惜这份看似机会满满的工作,努力地以编外人员身份融入实验室。可是,渐渐地她开始感受到不对劲,课题组某位师姐的画风永远和为了实验而神色憔悴,废寝忘食的师兄师姐们迥然不同。

她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发展个人爱好,健身,绘画,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做课题仿佛成为副业。而遇到难啃的实验时,它们总是会被导师恰到好处分配给其他师兄师姐解决。 好做的课题,文章的一作,永远属于这位神秘的师姐。

时间久了,再钝感的小 A 也能明白其中的猫腻,开始回忆起初入实验室师兄师姐同情的目光。 导师的婚外狗血恋情在师兄师姐只言片语,以及小 A 偶然撞见两人的暧昧场景中,逐一呈现出最残酷的面貌。

两年间,在导师的重度 PUA 下,来自高考大省的延期师兄罹患重度抑郁症,尚未结婚生子的师姐卵巢长出恶性肿瘤,而小 A 因为长时间的高压实验,生理期紊乱得如同杂草。

或许小 A 是块金子,可是北京遍地都是金子,被人当耗材的日子究竟何时才能结束?小 A 不愿意在这个奇葩狗血的实验室任人宰割,选择了离开。 两年多的时光犹如一场噩梦,所幸和受钳制的师兄师姐们相比,她还可以再次出发。

如果再给小 A 一次机会,她一定会选择多方打听导师的人品,而不是被其耀眼的光环迷惑,白白地浪费两年时光。


导师的开山大弟子,见证了实验室开张和倒闭

小 B 的女儿今年刚刚出生,在外人眼里,他算是人生赢家,事业家庭双丰收。可是在小 B 眼里,放弃了科研,进入企业总是意难平。

十二年前,小 B 成绩专业第一,动手能力极强,对科研充满热情,在导师双选会上,一眼相中了从国外回来的硕导。那时,硕导头衔众多,履历漂亮,手握两篇 PNAS 和一篇 Cell,在所有人眼里前途无限。

小 B 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硕导,却未曾想到空手赤拳的科研是如此艰难。没有实验室,不怕,一点一点建立。没有技术指导,不难,一步一步去学。没有实验仪器,不惧,生物公司的销售自有法宝。

前两年里,小 B 对于家徒四壁的实验室充满了万丈豪情,作为硕导的开山大弟子,他有着天然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可是,渐渐地,他发现了自己似乎掉进了某个深不可测的大坑。

硕导的学术成果的确丰富,然而背靠大树好乘凉,他的成果离不开博后导师的支持。脱离了博后导师的大网,孤身一人回国的硕导在本土学术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此外,硕导性格内敛,不善交际,多年国外的奋斗让其身心俱疲,尤其是同窗好友在工作岗位过劳死的打击,更是让硕导坚定了「躺平养老」的心。 小 B 纵有无数奇思妙想,然而没有导师的有力指引,一切显得苍白无力。

很快,小 B 硕士生涯即将结束,却发现课题进展根本不足以支撑毕业,无奈中在硕导的诱惑下转博,从此硕导变博导。

五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导师陷入非升即走的窘境,实验室人心惶惶,面临关闭的悲剧。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导师立刻找到下家,好在导师心中仍有几分不忍,动用了最后的能量,将小 B 送至自己亲师兄的实验室,令其继续完成博士课题。

实验室风雨飘摇,在众目睽睽里关闭,小 B 开启了远走他乡的剧本,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好在小 B 有多年的磨炼,终于在第七年达到了毕业要求。

只是,磕磕绊绊的博士生涯里,小 B 并未像大男主般拥有开挂人生,科研成果不足以支撑其进入高校,无奈之下他选择了企业的高薪待遇。

有时候看着同龄人在高校里如鱼得水,小 B 不得不感叹选择大于努力。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小 B 一定要穿越回去,告诉 22 岁的自己,不要冲动,多方思考,及时止损。 毕竟,当实验室的开山大弟子风险太大,不是谁都有这份幸运,完美的故事需要导师和学生双向奔赴去书写。


对抗学术不端,却被人诬陷为精神病

如果有人告诉小 C,在对抗学术不端的过程中,可能被孤立,被诬陷,被盖章为精神病。那么小 C 是否会继续选择继续对抗学术不端?

这是发生在哈佛大学医学院院长,前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主席 George Q Daley 实验室的真实故事。

小 C 作为 Daley 实验室的重要成员,在干细胞研究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曾在 Nature 上发表过具有影响力的论文,正直善良的他无法忍受实验室同事数据篡改和学术造假行为。

然而,作为实验室的管理者, Daley 采取翻云覆雨的手段,让小 C 成为实验室内部嫉妒与敌意的目标。 从实验器材的失窃到研究的阻挠,不断有人参与到小 C 的研究项目中,实验室气氛变得无比紧张和诡异。

更让人无语的是,小 C 承受着实验室成员的排挤和孤立,认为小 C 不懂事,爱搞事情。Daley 甚至动用个人力量,让小 C 接受心理辅导和精神治疗。 由 Daley 安排的精神科医生撰写虚假病历,给小 C 诊断其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并让其拥有三个月的病假。

在休假期间,小 C 的奖学金被停发,失去了唯一收入来源,在美国的医疗保险和工作签证失效,回国成为一名无业游民,像流浪汉一般只能睡在大街上或者收容所。

最终,小 C 在偶然情况下得知所有闹剧的来龙去脉,知晓自己并非精神病患者。

小 C 怒火中烧,开始向外揭露 Daley 的黑暗手段。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面对学阀的制裁和打压以及密密麻麻的学术人脉网,小 C 最终出现了焦虑和抑郁的异常症状, 这场闹剧以小 C 被彻底解雇和事业受阻画上句号。

目前小 C 仍在努力地为个人争取权益,为学术清明贡献力量,但收效甚微。

如此天坑实验室,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小 C,陷入小 C 的困境,学阀一手遮天,作为普通科研人员我们该如何自处,这值得深思。

这些天坑实验室只是冰山一角,想必还有更多人默默地在角落承受着一切,甚至有人为了逃离天坑实验室做出自我了断。


写在最后:

学霸君想说的是,各位小伙 伴倘若已经十万个小心调查和应对,却依然遇到天坑实验室,首先要保护好个人身心健康,及时止损,我们无法改变他人,只能改变自己。人生的道路很长,及时止损、及时掉头才是明智之举,愿各位小伙伴顺顺利利毕业!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验要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是后台私信学霸君,让我们一起避坑 天坑实验室 ~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 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 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 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添加实验菌企微,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