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完成第四个五年计划(J.8)
(1) 8分 农田
(2) 8分 灌渠
(3) 8分 小化肥
(4) 8分 纺织
(5) 8分 钢铁
(6) 8分 煤炭(1976.4.9)
(7) 8分 水电(1976.4.9)
(8) 8分 造船(1976.4.9)
(9) 8分 石油(1976.4.9)
(10)8分 油港(1976.4.9)
(11)8分 铁路(1976.6.12)
(12)8分 科研(1976.6.12)
(13)8分 牧区小学(1976.6.12)
(14)8分 公社卫生院(1976.6.12)
(15)8分 职工宿舍(1976.6.12)
(16)8分 商业(1976.6.12)
发行日期:
1976.2.20
版 别:
影写版
齿孔度数:
P11.5
邮票规格:
52×31mm
整张枚数:
40(4×10)
设 计 者:
(16-1)(16-2)(16-7)(16-13)-(16-16)许彦博
(16-3)(16-5)(16-8)(16-10)(16-11) 张克让
(16-4)(16-6) 杨白子
(16-9)(16-12) 陈晓聪
1970年8月23日-9月6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举行。
会议将经过修改的“四五”计划纲要(草案)作为会议参考文件印发。
纲要(草案)增加了要求实行基建投资、财政收支和物资分配三大包干等内容。
该纲要确定的主要任务是狠抓战备,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强大的战略后方,改善布局;
大力发展农业,加速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狠抓钢铁、军工、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建设;
建立经济协作区和各自特点、不同水平的经济体系,做到各自为战,大力协同;
大力发展新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初步建成我国独立的、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新飞跃。
纲要的计划指标是:
工业增长速度平均每年要达到12.5%,1975年钢产量要达到3500-400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5-18.1%,煤达到4-4.3亿吨,原油为7000-10000万吨,5年财政收入为4000亿元,粮食6000亿-6500亿斤,棉花6500万-7000万担,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为1200-1300亿元。
明代地理学家, 旅行家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J.136)
1987年2月20日,为了宣扬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对祖国地理学研究事业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纪念邮票,全套3枚。
高云设计。
(3-1)8分 摒绝仕途,矢志远游
(3-2)20分 岩栖穴处,排日记程
(3-3)40分 登必至极,穷途不忧
邮票规格:
31mm×57.75mm
整张枚数:
30(10×3)
齿孔度数:
P11.5
设 计 者:
高云
版 别:
影写版
背 胶:
有背胶
全套枚数(枚):
3
印 刷 厂:
北京邮票厂
这套邮票图案采用立轴国画格局,边框只用竖线,能够给人一种置身于辽阔原野山川之中的艺术感受;
采用工笔重彩塑造人物形象,笔调细腻典雅,深刻地揭示出了徐霞客独具的那种气质和精神;
众多文字占据图案的1/3位置,不仅没有成为画面的累赘,反而能够激发读者联想到徐霞客的那部科学巨着——《徐霞客游记》,巧妙地赞颂了徐霞客对中国地理学研究事业的伟大贡献。
3-1为“摒绝仕途,矢志远游”。
徐霞客身着红袍,夹着竹杖,身背斗笠,腰系葫芦,立于寒风秋叶之中,一副行将远游的模样,表现出他飘然一身,不求功名富贵,立志远游山河的胸襟。
画面的章法聚散有致, 刷色浓郁苍劲,象是一个特写镜头。
3-2为“岩栖穴处,排日记程”。
表现的是徐霞客在溶洞中借助松明火把挥笔撰写游记的情景。
在邮票上描绘岩洞内的情景,还不多见。
要处理得既不阴暗,又能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不易。
设计者采取从洞里向洞外看的角度,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尤其钟乳石柱,把人物“一分为二”,这大胆的一笔带来了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
3-3为“登必至极,穷途不忧”。
展现的是徐霞客登顶观望、怡然自乐的情景。
画面以奇峰怪石置于上、徐霞客居于下,并用浮云虚去脚下山峰的轮廓,造成了 大自然的深远、辽阔的意境,又表现了徐霞客超凡脱俗, 飘然若仙的风采。
这套邮票分开来看各具特色,而在大构图上,用两道竖线框住了画面的左右,并把文字置于图上,使之成为全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画中传统的立 轴画格局。
在创作手法上,画家运用中国画中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用笔细腻,色彩明丽,使邮票显得古朴典雅,庄重大方。
都江堰水利工程(T.156)
发行日期:
1991.2.20
(1)20分 鱼嘴 2535.7万枚
(2)50分 飞沙堰 2525.7万枚
(3)80分 宝瓶口 1589.7万枚
邮票规格:
52mm×31mm
整张枚数:
40(4×10)
齿孔度数:
P11.5×11
设 计 者:
吴建坤
版 别:
影写版
背 胶:
有背胶
全套枚数(枚):
3
印 刷 厂:
北京邮票厂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是战国后期秦昭王时代蜀郡太守李冰组织人民修建的,至今已2240年。
经两千多年的管理和发展,1985年都江堰灌区已达862万亩,范围包括成都、德阳、绵阳、乐山、内江、遂宁6个市和30个县。
1990年确定的都江堰总体规划,灌区面积将发展至1400万亩,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在2000-2030年将提高至28.22-48.1亿平方米。
同时在2000年以前还计划修建多座水库和小电站。
全套邮票3枚。
图案是都江堰的三大枢纽工程,即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三枚邮票采用不同的色调,即蓝、绿、紫黄,使三枚邮票易于区分,画面也色彩丰富。
1993-3 《野骆驼》特种邮票
(2-1)T 野骆驼 20 分 6073.75万枚
(2-2)T 野骆驼 160 分 5380.25万枚
志号名称:
1993-3T
发行日期:
1993年2月20日
版 别:
胶印
整版枚数:
50枚
全套面值:
1.80元
邮票规格:
40 × 30 毫米
齿孔度数:
12 度
设 计 者:
殷会利
印制机构:
河南省邮电印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