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习学习再学习
一生只有一个职业:学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日本万象  ·  没错,我终于捋顺了所有日语语法体系! ·  昨天  
混沌学园  ·  2025混沌新春特别策划——思想盛宴狂欢月 ·  昨天  
人生研究所  ·  他骗婚生子,却被捧上神坛半个世纪 ·  昨天  
学习曾国藩  ·  处理好与身边人的关系,只需记住三句话! ·  4 天前  
人生研究所  ·  这 7 款宝藏零食,好吃到我又又又回购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学习学习再学习

关于《新生大学演讲课》

学习学习再学习  · 公众号  · 学习  · 2016-09-14 09:28

正文

    
 阅读时间
 8 分钟


    ▲


英文里有个词:


Glossophobia.


意思是 “说话恐惧症” 或者 “演讲恐惧症”,专门用来描述那些对于当众说话表示恐惧的人。


实际上英文中这种词可不少,有人就专门整理了一个清单,列出了所有 “XX 恐惧症” 的词汇,大概有六百多个词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这里(http://phobialist.com/)看一下。


我们这里要说的是关于演讲的恐惧


曾经有人做过一项调查,询问人们最害怕的是什么?结果 “当众演讲” 居然力压 “死亡”,成为了人们最害怕的事情。换句话说:


他们就算死也不愿意当众说话。


当然如果真的出现 “不说就得去死” 的情况,大部分人应该还是会硬着头皮说两句。不过即便如此,这个结果也足以表明,当众说话在人们心中是何种恐怖的存在了。


没有任何口才是“天生的”


有些人似乎 “天生” 就有不错的口才。


上学的时候,他们是班级里最活跃的人。每次都能把故事复述得有模有样,让周围人不由自主地跟着他们的节奏走。上班了以后,他们的报告总能讲得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并且有故事有感情,让下面的同事和领导都很满意。


我从小就非常羡慕这种人,并且因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而自卑了好一段时间,一度非常消沉。


这就好比你特别喜欢音乐,结果发现自己是个音痴;或者非常喜欢运动,结果发现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实在太差。


不过幸好我有机会发现,所谓的 “天赋” 只不过是一扇虚掩的门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迷恋上了听广播。在那个时期,有非常多讲笑话的节目,而我家的收音机刚好有内置录音的功能。所以我就把大量的节目用磁带录了下来,并且因为喜欢就反复听了好多遍。


这样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十几二十遍以后我已经可以只字不差地复述一个完整的笑话,而且能够非常准确地把握里面的语气转变和停顿。


一次在班级聊天的过程中,我无意间说了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笑话,没想到大家的反响非常不错。于是我就顺势把剩下的几个存货全都抛了出来,结果我周围的同学也渐渐多了起来,最后发现这不就是我希望的那个场景吗?同学们都围在你身边听你说话。


随后的一段时间,我不停地寻找着各种笑话的语料,不断地练习,练好了就去找朋友实践。慢慢地也就破除了当众说话的心理障碍,能够以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了。


现在回想一下,当初自己真的是足够幸运。

一方面是找到了个最适合练习当众说话的素材:笑话

首先它足够短,不会对你的记忆产生过大的负担,你不必担心自己讲到一半的时候因为忘词而尴尬收场。

但是它又足够难,想要讲好一个笑话,需要你掌握节奏,控制语气,学会如何在恰当的位置停顿等等。这一切可能需要在短短的一分钟内完成,所以对于说话者也是一种考验。

不过好在它短,所以不论你说得多差也不至于让自己很难堪。讲臭了一个笑话的事情估计谁都干过,这种程度的尴尬对于初学者还是可以忍受的。

其次,给朋友讲笑话也是我最喜欢的事情之一。

我觉得村上春树的那句话说得很好。


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只有开心,从来没觉得自己在努力坚持做一件事情。碰到喜欢的笑话,就会不停地听上十几二十遍,会仔细模仿每个语气的变化,争取把最好的幽默感呈现出来。

最重要的是经过了这么一次意外的尝试,我发现了那些所谓的口才根本不是什么天赋,而只是练习的别称而已。


这种感觉就像你得了绝症,本以为是遗传性质外加不可治愈,结果发现其实只是病毒感染并且有药可医。我想不到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欣喜的事情了。


肯定不简单,但也绝对没那么难


刚才提到,很多人害怕演讲甚于害怕死亡。

害怕死亡的原因不难理解,但是人们害怕当众说话却未必知道其中的原因。其实原因并不复杂:


准备不足。


更准确地说是希望短期内把事情准备好,但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达到自己希望的状态。希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就是恐惧的大小。

人们普遍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


短期期望过高,长期期望过低。


比如一想到要读书,恨不得第一周把一年的书都读完,而三个月之后还在坚持的人估计是凤毛麟角。

实际上比起第一周读完一本书,每天读十页,坚持三个月的效果会更好。因为这种小步快跑的方式,不光能够最终在量上胜出,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体验到我们对于长期的期望是有多低,进而帮你更为心平气和地度过那些难熬的时光。

这一点在我加入了新生大学之后体会得尤为明显。


我在 2016 年 3 月份加入新生大学,开始了自己持续写作的生活。每天都希望能够写出一篇十万加的文章,但却从未如愿。如果不是工作原因,可能我也会就此放弃。


大约写了 100 天左右,突然收到了上海第一财经栏目组的邮件,邀请我去他们节目做演讲。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我的文章被他们看到了,觉得很不错,所以希望我能去现场讲一讲。


由于我之前写文章的时候已经做过一些功课,并且是每天都在做功课,所以只需要把文章内容重新编排和扩充一下,就可以撑起一场不错的演讲。




要知道我在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的文章会被电视台选中,并且能够有机会被邀请去做现场演讲。虽然这种事通常可遇不可求,但是它的发生也足以反映了我对于长期的期望有多低

现在回想一下有没有被选中去参加节目倒还是次要的。如果没有那三个月的写作过程,没有足够的素材积累,恐怕即便给我这个机会,我也不知道应该去讲些什么。

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这三个月不间断地输入输出过程,我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做好了准备。虽然不算充分,但是已经足以消除我对于当众说话的恐惧了。

虽然我们无法轻易消除对于死亡的恐惧,但是通过平时的准备来化解当众说话的恐惧显然不是没有可能的。哪怕你做的只是每天把看过的资料整合成一篇文章,这些平日的工作只要累积到一定程度,也足以帮你克服站在台上说话的恐惧。

这个过程一定不简单,但是又绝对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我们通常高估了起始的难度,而低估了坚持的价值。


未来属于两种人


交流工具的发达,让我们每个人的连接成本趋近于零。当连接方式已不再成为一种障碍的时候,连接的质量就只取决于每一个人。

我们每天的沟通通常有两种形式:文字和语言

不论是邮件还是短信,只要你以文字的形式和别人沟通,你做的事情其实和一个作者并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同样只要你尝试着说服对方,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论场合和时间,你发出的动作也和一个演讲者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所以说未来是属于两种人的:


能写,会说。


因为这是两种最有效、甚至仅有的两种沟通手段。人和人之间的影响正在不断被放大,而这两种方式就是扩大影响力的最好方法。




我们常说 “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的巷子可能不再是地理位置了。因为网络的存在,使得原本不可跨越的地理阻隔慢慢消失,而更为深的巷子反倒是每个人的表达能力。


你有一个好点子,但是没有足够好的文笔,也没有足够好的口才向他人表述。那对于这个世界来说,这个点子就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人能看到你的文字,听到你的声音。

与此同时写作和演讲又都是被高估的技能。

原本只需要一点点基本的原则,加上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就可以掌握的技能,被太多的人和书修饰过后,就产生了不必要的距离感。

我们每天发的微博和微信,都是写作的一部分;我们每天和周围人谈论的话题、发表的议论,也都是演讲的一部分。

其实比起写作和演讲,我更喜欢用记录和沟通来描述这两种活动。

因为在我看来,所谓的写作无非就是把脑子里的想法记录下来,把错别字和语句不通顺的地方改掉。至于各种修辞方法其实也都是次要的,只要能把自己的想法记录清楚,就已经完成了写作的基本任务。

同样,所谓的演讲其实也只是和人沟通而已。你能对一个人把话说清楚,你就能对着一群人把话说清楚;你能在私底下把话说清楚,你就能公开地把话说清楚。至于如何克服紧张,如何表现自如其实也都是后话。

写作和演讲,或者说记录和沟通原本是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掌握的技能,但是这部分的教育似乎也一直做得不够好。

新生大学作为一个鼓励成长的社群,想要做的就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补齐这部分的空缺。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跨过去的窄门,之前的写作课只是帮大家迈出了第一步。

现在我们要帮你迈出第二步了。


下周我就要在新生大学开演讲课了。收费 800 元,4 节课新生大学会员免费。


这次课程中你能学到:


  • 如何通过演讲来打造个人的品牌


  • 如何把一篇优质的文章变为一篇优质的演讲稿


  • 哪些事情是搜索引擎无法代替的


  • 如何打磨自己的素材和语言

......


更重要的是,我会把在第一财经现场演讲的整个准备过程事无巨细地讲出来,并且结合前三节课同学们的提问讲一节实践课。

这节实践课的内容会根据大家的提问不断地扩充,每次都会沉淀不同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相当于我们共同维护和更新了实践课程的内容。


没有人能一开始就做好,也没有人能一直做不好。


从默默自卑到推开虚掩的门,从没有爆款文章的失落到站在摄像机前演讲。我这一路走来对于这句话的体会最为深刻,也觉得很多人可能只是需要一些鼓励和方法就能获得相同的体验。

这次的演讲课我相信就是帮你体验这个过程的最好机会。


报名方式:


扫描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校订:吴巍、姚色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