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杂志作者、读者、专家、编辑交流的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赛柏蓝  ·  国药原研崛起!三大系列领跑慢病领域 ·  3 天前  
解螺旋  ·  速看!用AI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放射学实践

武汉医学会放射学分会1+8城市圈和湖北省磁共振俱乐部2019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放射学实践  · 公众号  · 医学  · 2019-09-22 18:20

正文

本刊讯 (明桥、石鹤、张晓莉、赵培军、陈冲、 詹晨奥 报道 )  2019年9月21日下午,武汉医学会放射学分会1+8城市圈2019年会专题学术讲座在武汉香格里拉大酒店襄阳厅如期举行。近200名放射科同仁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张琳琳主任、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邵剑波院长、以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廖美焱、湖北省肿瘤医院刘玉林、荆州市中心医院刘四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徐安辉和陈唯唯、武汉市中心医院王翔、十堰太和医院徐霖、武汉市普爱医院吕国义、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王芳及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陈红桃教授等共12位授课专家给参会者带来了一场丰盛的、接地气的学术盛宴。
廖美焱教授比较CT、MRI、PET-CT在肺结节影像学管理中的优缺点得出,肺结节的影像管理主要依靠CT,低剂量CT(LDCT)是肺癌筛查及随访的主要工具;MRI在肺结节管理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应重视指南、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在肺结节管理中的作用。
刘玉林主任用大量的病例影像展示了肝局灶结节性增生(FNH)的典型、不典型影像征象,同时总结了FNH和肝脏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为指导临床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

湖北省磁共振俱乐部2019学术年会在香格里拉大酒店汉阳厅圆满召开。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所周欣教授的讲座为“多核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及应用”,主要介绍了多核MRI仪器、超极化129Xe MR肺部和脑部成像以及23Na、17F MR在神经影像与药物评价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人体气体MRI技术,不仅可对肺部通气功能进行定量分析,无创性获得肺泡直径、气-血交流速率及气-血交换膜厚度等定量数据,而且还可对肺部微结构进行定量成像,为肺部重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项新技术。另外,人体肺部MRI在鉴别肺癌与良性结节方面也有巨大潜能,有望建立用于区分肺癌与良性结节的诊断标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王良教授的讲座主题为“前列腺放射组学”,简要介绍了前列腺的影像学诊断和评估,重点介绍了影像组学的工作流程以及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擅长识别复杂的图案,能够量化分析人类无法检测的特征,从而有助于补充临床决策、优化临床工作流程。同时,人工智能的开展需要多学科专家协作,未来放射科会成为智能影像中心,而放射科医师仍然是核心角色。但是,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虽然道路坎坷,但前途仍然光明。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所雷皓教授的演讲主题为“扩散磁共振成像——从组织微结构到全脑连接”,他详细介绍了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的原理与新技术,指出该技术可显示脑部灰质细微结构以及皮层内精细结构,他对DWI技术在神经及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也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查云飞教授的讲座主题为骨骼肌肉病变影像组学的研究进展,他讲述了影像组学的起源和发展,从骨质疏松及骨折预测、骨骼肌肉系统退行性变、骨骼肌肉系统创伤、肌肉病变、骨骼肌肉系统肿瘤五个方面强调了影像组学在骨骼肌肉系统中的巨大潜力,同时也强调了影像组学需要面临的挑战:可重复性、规范性、标准化、样本量及数据库,分析了影像组学的未来趋势。他指出,影像组学是转化医学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并强调其应尽可能与临床特征相融合,成为临床医生更加信赖和认可的方法,真正意义上发展成为一种辅助诊断工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