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90年秋,在河南省偃师县城关镇杏元村的东砖厂,出土了一块石碑,根据碑上文字写明时间源自北魏年间,正
是
考古学家和书法爱好者最喜爱的”
魏碑
“,所谓“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而这方魏碑的格外与众不同之处,便是记述了历史上一个转瞬即逝却威风赫赫布战四方的彗星王朝,一位常被传统史学家忽略的悲剧英雄,以及他后世子孙的下落。他就是冉魏帝国的皇帝
冉闵
。
冉魏皇帝:冉闵
这方石碑便是冉闵后世子孙,北魏官员冉华的墓志铭。现藏于偃师市商城博物馆。当时”冉“字和”染“字长期通用,冉闵在有的古籍里也写作”染闵”,而
冉华在此碑文上写做”
染华“。冉华生于公元465年,死于公元524年,享年60岁,是冉闵的玄孙,官居北魏射声校尉、镇远将军之侄。他的墓志铭里,详尽记述了冉闵的祖先来历、死后谥号和子孙下落,填补了《晋书》《资治通鉴》等史书典籍不曾提及的关于冉魏历史的空白。
《元和姓纂》:【《石赵录》云,石季龙将染闵,魏郡内黄人,或作冉氏。】
《宋本广韵》:【又姓,石勒时有染闵。】
染华碑一
染华碑全貌二
原来,冉闵的远祖是上古五帝之帝喾,直接远祖是周文王姬昌的少子冉季。他的父亲冉良12岁时被后赵军队俘虏,被石虎强迫收为养子,改名为”瞻“,28岁时在进攻匈奴前赵政权时战死。
后赵皇帝:石虎
冉闵自幼才干出众,得石虎重用,
成为后赵大将,在石虎死后夺取后赵政权,自立为帝,建立冉魏帝国,并追谥自己祖父为“隆元皇帝”,父亲冉瞻为“烈祖高皇帝”。
冉闵屠尽几十万羯人,并下令”
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
!”,
对四方胡族政权宣战,招致他们围攻,血战两年,兵少粮竭,终于
在廉台之战寡不敌众,被鲜卑燕国俘虏,被执送至燕都薊城,燕王慕容儁责其“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冉闵对曰:「
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況我中土英雄,何得不称帝邪!
」气壮山河,掷地有声。
慕容儁大怒,狠狠责打冉闵三百鞭,一边分遣诸将攻略魏地,魏国太子冉智闭邺城拒守,城外疆土皆降于燕。冉智一边假意谈和,一边又以传国玉玺为质,向东晋求救。慕容儁不久将冉闵斩首于燕旧都龙城,当地大旱、蝗灾,慕容儁认为是冉闵鬼魂作祟,遣使祀之,谥曰“
武悼天王
”。
燕王:慕容儁
冉闵在龙城遇害时,其子冉智在邺城正式继承皇位,追谥冉闵为“
魏平帝
”。冉闵的庙号原不可考。参照他父亲被追谥为“烈祖高皇帝”,那么冉智给冉闵上的庙号当是“太祖”或者“高祖”。如果再考虑到和另一位著名英雄“魏太祖武皇帝”曹操的庙号不宜重合,以免混淆,可推断出冉闵的庙号谥号,极大可能为【
魏高祖平皇帝
】。
数月后,燕军克邺城,冉智投降,受封海宾侯,冉魏灭亡。又过两年,冉智及其旧臣宋斌等,以所谓“谋逆罪”被杀,这也是古代对亡国君臣排除后患的通常做法。然而冉闵子孙并未被燕国赶尽杀绝。
根据冉华的墓志,冉闵另一个儿子冉叡,在燕国被封散骑常侍、海冥侯,此后一直延续了冉闵血脉。燕国被北魏击败后,冉叡之子、冉闵的孙子冉兴,投效北魏,定居其国都平城,封安远将军、殿中给事、蒲阴伯,谥曰惠侯。冉兴之子、冉闵的曾孙冉雅,在北魏封光禄卿,北平侯,谥曰贞侯。
而冉华自己,是冉雅之子,冉叡的曾孙,冉闵的玄孙。因为北魏孝文帝改制,平城故都武官被摒弃出政治中心。所以冉华起家官为低级武官,因此弱冠之年登朝,终年已然花甲,虽然他饱读经史,通晓典仪,然而始终不受重用,四十年间历仕“浊官”,沉沦下僚。此后冉闵的子孙后裔更无显贵,回归到碌碌众生中去。
【君讳华,字进乐,魏郡内黄人也。其先帝喾之苗裔,周文王之少子冉季之后。高祖闵,赵武帝初,封西华王,侍中、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黄钺大将军、录尚书事、武信王。赵祚既微,遂升帝位,号曰魏天王。群臣依皇图,奏改族,因即氏焉。崩,谥曰平帝。曾祖叡,仕燕散骑常侍、海冥县侯。祖兴,圣世太武皇帝安远将军、殿中给事、蒲阴伯。崩,赠辅国将军、洛州刺史,谥曰惠侯。父雅,孝文皇帝为辇曹给事,迁使持节、征虏将军、怀州刺史、北平侯,转武卫将军、北中将、光禄太府二卿。崩,赠平西将军、河州刺史,谥曰贞侯。】——《唯大魏孝昌二年岁次丙午十一月丙申朔己酉故镇远将军射声校尉染府君墓志》
“天王”是当时胡族政权首领流行的称谓,如后赵君主石勒、石虎在称帝前,皆长期称大赵天王,前秦苻坚、后凉吕光、后秦姚兴、北燕高云等胡族君主,统治时期亦称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