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广图纪录片中心
我们常常执着于在远方寻找诗意,却忽略了诗歌真正的灵感其实来自生活。
比起偶尔短暂的远行,柴米油盐,日常点滴,朴素的情感,真实的生活,无论喜怒哀乐,痛苦幸福,都更易被淬炼成诗。
在四月“全民读书月“到来之际,我们
将在3月30日至31日
为您带来
“我将生活淬炼成诗”主题纪录片展映
,本次将展映《北伐诗人》《与古为友·诗歌中的禅意
》《
摇摇晃晃的人间
》和《半世缘》四部纪录片,我们将带大家认识几位特别的诗人,他们将各自不同的生活境遇写成了风格截然不同的诗,有的充满激情,有的平静如水。
《北伐诗人》剧照
其中要特别推荐的是由
杨尔康执导的纪录片《北伐诗人》
,本片用多重视角记录了身患小儿麻痹症的诗人李源的故事,镜头语言冷静而克制,
获得2022年WE纪录“十佳作品”荣誉,并被
广州图书馆
收入馆藏。
提前预告一下,
3月31日下午,
我们还将联合今日头条在广州图书馆负一层1号报告厅共同举办纪录片《
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
》展映交流会,将
邀请诗人王计兵与该片主创马文富和唐羊
来到现场与读者交流,具体信息请持续关注广图纪录片中心公众号。
展映排期如下
我将生活淬炼成诗
-
广州读书月·
纪录片展映
-
01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建议
观看年龄:
年满12周岁
影片简介
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李源(笔名“七月友小虎”)从初中开始便立志要做一个自己写诗、自己卖诗的艺术家,于是在2018年,他放弃了老家清闲的工作,留下妻子和儿子,只身来到北京宋庄,开始了在地下通道卖诗的生活。导演在影片中设置了两种看待李源的视角,一种是赞同,一种是批判,两种观点交锋,一层层地撕碎主人公身上的标签。
而本片的高潮则是一场集体读诗,这个极具戏剧张力的纪实影像片段巧妙地为我们展示了宋庄这个隐秘的诗歌世界内部的“心酸”和“滑稽”。
本片获得2022年WE纪录“十佳作品”荣誉,被广州图书馆收藏。
02
建议观看年龄:全年龄段
传统文化的传承,并非是一招一式的模仿,而是探本寻源,思考发问,找到其中历经时间考验而不变的内核与支撑。《与古为友》用当代的视角,重新认识和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
《与古为友·诗歌中的禅意》为该系列的第一集,聚焦唐代诗歌,90后音乐人陈粒一改往日舞台上叛逆不羁的形象,在60后诗人西川的指引下,像一个认真而又充满求知欲的学生一般,展开了一场以“唐诗”为主题的“游学”之旅。
本集还诞生了史上最邪门的CP:鲍勃·迪伦的诗歌竟然师法中国的隐居诗人寒山!
某种程度上,本片其实是在求仙问道,仙是古代先贤,道是艺术之道。
学习古人的智慧,创作今天的诗歌。
《摇摇晃晃的人间》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导演:范俭
建议观看年龄:年满12周岁
影片简介
余秀华,一个农村女性,从小患有脑瘫,却在2015年成为中国最有名的诗人之一。
她写出了《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乍看有些“低俗”的诗歌,却给人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充满了强烈的情感与欲望。
余秀华的诗歌灵感来源于苦涩的生活。
20年前,余秀华的母亲将懵懂无知的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大十几岁的陌生男人,这段形同陌路的婚姻成为她一生的疼痛和遗憾。余秀华写诗,试图与自己的命运对话,写残缺的身体,写她对真爱的渴望。
随着余秀华的成名和经济上的独立,她想通过离婚来重新掌控自己的命运,结束这段没有爱的婚姻。然而她的老公强烈反对离婚,她的父母和儿子也并不支持她,更糟糕的是她的母亲被查出肺癌……
导演:康世伟
建议观看年龄:全年龄段
2012年,导演康世伟前往色达准备进行一场心灵的进化之旅。在素食馆用餐时,他偶遇了藏族喇嘛索达。索达张口就问:“你喜欢黑格尔吗?”一场奇妙的拍摄之旅就此开始。
索达在仓央嘉措诞辰三百年后降生人间,他热爱写诗,幻想成为另一个仓央嘉措。
他和妹妹秋吉一起长大,而妹妹四岁的儿子俄朵是一位聋哑人。
2015年,康世伟完成了纪录片《诗之一生》,记录了索达在山谷中的修行,以及他们一家对藏地文化的坚守。
可令他震惊的是,2016年,索达居然爱上了一位女子,选择了还俗,完全颠覆了《诗之一生》中的形象。
康世伟决定继续记录,于是在2019年完成了另一部纪录片《轮回情》。而还俗之后,妹妹秋吉因病逝世,并将聋哑人儿子托付给了索达,索达再次面临人生的新选择。
2020年,康世伟将素材重新组织和剪辑,完成了这部记录着索达还俗,与家人、爱人和自己半世因缘变迁的《半世缘》。
片中呈现了多种美学类型的影像,生活跟拍采用特别纪实化的私影像风格,而索达读诗时则采用了色彩丰富的浪漫主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