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光明日报
思想品格 人文情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光明日报  ·  “来咨询西部就业的学生明显多了” ·  18 小时前  
班主任家园  ·  DeepSeek预测:未来十年内最稳的十大“ ... ·  昨天  
江苏教育新闻  ·  东南大学,设立新研究院! ·  昨天  
国际旅游岛商报  ·  今年海南考试日历来了!中考、高考时间→ ·  2 天前  
国际旅游岛商报  ·  今年海南考试日历来了!中考、高考时间→ ·  2 天前  
漳视新闻  ·  晚上9点半停止写作业!福建一地最新通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光明日报

“来咨询西部就业的学生明显多了”

光明日报  · 公众号  · 教育  · 2025-02-24 09: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西部建设的相关报道,包括学子们的选择、就业创业、西部情怀的培养、实习支教等方面的内容。文章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西部、支持西部,并鼓励更多的政策助力西部发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引起热议

文章通过光明日报的连续报道,介绍了西部建设的主题,引发了热议。报道中提到了很多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为西部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观点2: 西部成为新时代青年积极主动的选择

文章指出,越来越多的新时代青年开始积极主动选择到西部工作、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他们通过投身西部,找到了人生的支点,展现了新时代学子的风采。

关键观点3: 引导学子投身西部的多种举措

文章中提到了多种引导学子投身西部的举措,包括将相关教育融入从大一到毕业的教学全过程、构建认知—实践—服务体系、通过多种方式让家长和学生看到西部的发展空间等。这些举措旨在培养学生的西部情怀,激发职业认同,解决后顾之忧。

关键观点4: 西部的广阔天地和无限可能

文章强调了西部的广阔天地和无限可能,无论是对于创业者还是求职者,西部都有着广阔的舞台。同时,西部的建设也需要更多的人才,成就自我的无限可能也在西部。

关键观点5: 鼓舞人心的西部建设事例

文章中介绍了一些鼓舞人心的西部建设事例,包括一些扎根西部的校友、支教团的新学期计划、为祖国加油争气的行动等。这些事例展示了西部的魅力和吸引力,也展现了西部学子的担当和奉献。


正文

编者按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俊才西部栖”!


去年12月23日本报刊出长篇报道 《扎根西部,新时代学子这样选择!》 (点击阅读原文) (点击阅读短评) ,迄今已刊出连续报道52篇。2月20日,我们推出《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栏目,将这一主题继续向纵深拓展。


希望更多的人去关注西部,希望大家都能倾力支持西部,恳望更多的政策去助力西部……西部是广袤的,至今也还有瀚海荒漠,你我他的付出,可能只是一滴水、一抔土,但是,有了越积越厚的沃土,有了滴水汇成的清流,何愁大地不葱茏一片?!


【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这个寒假有新气象!来找我咨询怎么去新疆等边远地区就业创业的学生、家长明显增多了。这与光明日报‘建功西部’连续报道有关。”甘肃省“一靠三实”就业创业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龚志萍的发言,在会场上引起一片热议。

2月23日下午,甘肃河西学院招生就业处办公室内,新学期第一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主题沙龙活动正在进行。各院系就业指导老师齐聚一堂,会议主题是:结合光明日报“建功西部”连续报道,讨论如何做好招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并服务更多学子投身西部、建设西部。

“大家都看到了,光明日报的报道,多次提到了咱们河西学院!”河西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王晓虎的开场白直奔主题,“大家对此有什么感受?我们的工作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落得更实?今天,咱们就来议一议。”

招生就业处老师刘昳说:“媒体的关注是对我们工作的激励!16年来,一茬茬河西学子奔赴新疆,超过1.3万名学子扎根新疆建功立业。他们是学生身边最鲜活的榜样,我们要讲好他们的故事,引导学生把青春‘种’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这组报道让我意识到,投身西部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新时代青年积极主动的选择。我们要引导学生去了解他们在西部获得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从而激发学子们‘以青春奉献西部’的豪情。”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刘晓说,在报道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2012年,这位山东姑娘硕士毕业后来到河西学院,如今早已在这里扎根。

农业与生态工程学院教师陈芳芳接过话头:“‘青春当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在光明日报的报道中,我看到了很多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来自天南地北,‘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他们的‘西行故事’,让西部的未来‘星光灿烂’。”

“为了引导学子投身西部,要把相关教育融入从大一到毕业的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甘肃省青于蓝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教师张强抢着发言,“要构建起‘认知—实践—服务’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正确认知中培养西部情怀,在切身实践中激发职业认同,在服务护航下解决后顾之忧。”

“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家长和学生看到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国家大政方针给西部带来的发展空间,从而放下思想包袱,安心做广袤天地里的奋斗者。”龚志萍分析。

通过教育教学厚植家国情怀,推动更多学子从“要我去”向“我要去”转变;以实习支教、支医为抓手,引导青年走进西部历练成长、报效祖国;通过“情感维护、优质跟踪、校友帮带”等一系列举措,让扎根西部的校友感受到牵挂与支持,坚定信念和信心……老师们讨论得越来越热烈。

(本报记者 尚杰 王冰雅)



图片


往期内容↓

“像报道里的前辈那样全心投入”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线上会议”:


“同学们,线上会现在开始。快开学了,咱们来商量一下支教团的新学期计划,也交流交流支教以来的感受吧。”2月21日晚8点,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团支书李薇的一条微信,让支教团微信群里热闹起来。


……


点击阅读全文

图片


“建功西部”连续报道,思政课的“活教材”






2月21日上午,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里,一场特殊的“云上思政备课会”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启。


连线的距离,从渤海之滨的天津到大漠深处的新疆和田,横跨数千里;参会人员,从高校思政教师到扎根西部的青年学子,涵盖“老中青”。可容纳3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


……



点击阅读全文

图片

“瓜奶奶”吴明珠






前不久,一则视频在网上流传:一位坐着轮椅的清瘦老人尝了一口西瓜,脸上绽出孩童般的笑容:“甜!甜!”有眼尖的网友留言:“中国人实现了‘吃瓜自由’,要感谢她!”


这位因患阿尔茨海默病早已认不得人的老人,却始终惦记着瓜!因为,她是为瓜的甘甜默默耕耘了一辈子的“瓜奶奶”——95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


……


点击阅读全文

图片

更多内容,点 击下方阅读原文 👇

《走,到西部去!》 点击阅读原文

《李微楠:擎一盏灯,为山里娃引路》 点击阅读原文

《大山深处“那豆微光”》( 点击阅读原文
《齐晓景:借得东风展翼翔》 点击阅读原文
“平凡”的杨聪 点击阅读原文
《和倩如:这个“爱家”的姑娘》 点击阅读原文
《“雪域燃灯人”岳刚 点击阅读原文
《“高原大医”吴天一》 点击阅读原文
《心里有百姓,脚下就有路》 点击阅读原文

策勒,我一辈子的家 点击阅读原文

为祖国加“油”争“气” 点击阅读原文

守护高原人民“心”希望 点击阅读原文

《这里有太多机遇等着我!》 点击阅读原文

《热爱,就有无限可能》 点击阅读原文

《守护!为了万家灯火》 点击阅读原文

《“为姐姐的选择点赞!”》 点击阅读原文
“家乡,走到哪儿也忘不了!” 点击阅读原文

《“我也回来创业!” 点击阅读原文

《建设家乡,比别人更多一份责任 点击阅读原文

投身西部,我做好了准备!》 点击阅读原文

这股劲儿,源自对西部的热爱! 点击阅读原文

《在西部,我找到了人生的支点》 点击阅读原文

《西部最艰苦的地方,我的青春在绽放》( 点击阅读原文

《忘不了在西部的那些岁月……》( 点击阅读原文

《期待大境界的学子续写新疆传奇》( 点击阅读原文

《主动报名到新疆的学生越来越多》( 点击阅读原文

《来西部,书写你自己的芳华!》( 点击阅读原文

《为投身西部的年轻人点赞!》( 点击阅读原文

《回乡创业,我真是回对了!》( 点击阅读原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