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WallStreetTequila
WSTCAREER是业内领先的结果导向型求职留学咨询平台,所有导师均来自全球知名投行、管理咨询公司、四大及科技公司。我们致力于帮助全球各地的中国学生和在职人士实现各阶段的职业发展需求,斩获高薪OFFERS。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研之成理  ·  多相催化,Science! ·  2 天前  
募格学术  ·  中科院1区Top期刊发公告:2025年起,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WallStreetTequila

美国裁员潮下的求职困境:从藤校生到普通留学生,2025年如何破局?

WallStreetTequila  · 公众号  ·  · 2025-01-16 11:13

正文

2024年,美国裁员潮持续一整年。 2025年,美国就业市场是否能够迎来转机呢?


首先,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川普公开力挺马斯克,并一改以往的立场,表态支持H-1B签证项目。


这一变化可能为美国留学生的就业前景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在川普第一次任期(2016-2020年)期间,H-1B签证的拒签率显著上升,平均拒签率达18%。相比之下,拜登执政期间,H-1B签证的平均拒签率仅为3.2%。

其次,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与经济活力密切相关的企业在人才招聘方面显得更加谨慎。以下两个现象可以佐证这一观点。

现象一:2025年开局,美国高薪行业还在继续裁员👇

  • Meta已经证实公司 计划裁掉约5%的“表现最差的员工”

  • 据Blind消息称:微软将在2025年初裁员15000人,1月9日,Microsoft向CNBC证实,将根据绩效在各部门削减职位

  • 彭博社报道:知名对冲基金桥水拟裁员7%

  • 花旗银行计划到2026年底裁员约2万人。。。


现象二:可转正实习招聘人数骤降


许多海外高薪行业通过可转正实习来招募全职员工。由于面试难以全面了解候选人的真实能力与工作表现,因此企业倾向于招募经过“试用”的员工。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毕业前一年暑假通常是一个合理的全职招聘试用期。


客观而言,2024年暑期实习生的转正率较前两年有所上升。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招聘复苏的信号,但实际上,这一数据的提升是由于企业暑期实习生招聘名额在减少。例如,花旗2024年纽约投资银行部暑期实习的转正率达到了100%,但该部门仅招募了4位实习生。


此外,生成式AI的爆发,在某种程度上为留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华尔街日报》去年3月发布的报道《Tech Job Seekers Without AI Skills Face a New Reality: Lower Salaries and Fewer Roles》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未掌握AI技能的求职者面临更低的薪资和更少的岗位。文章预计,2024年美国IT就业市场将再缩减2万至3万个岗位,而人工智能的普及将加速一些技术岗位的自动化。

更令人担忧的是,AI带来的就业市场震荡不仅限于科技领域。


高盛发布《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大规模影响》称:全球多达3亿个工作岗位可能会受到AI的影响。在美国和欧洲,三分之二的工作岗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自动化。


美国受AI影响的行业岗位 👇


尽管数据和现实看似令人沮丧,但在华尔街的高楼大厦和硅谷的写字楼中,我们依然能看到许多中国留学生忙碌的身影。

自2014年开创留学生求职咨询领域以来,WST在过去的11年内每年批量输送大量学员进入投行、咨询、科技等高薪领域的顶级公司,创始人Jerry也始终坚持在教育一线,帮助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求职拿下满意结果。

对于2024年留学生面临的严峻就业挑战,Jerry本人也深有感触,为此他将分享申请季中的几个小故事,希望给在求职路上奋斗的你一些启发。

WST创始人Jerry在2014-2024年间,亲自辅导了316位同学进入高盛,大小摩,MAANG(全球办公室)和MBB咨询公司(仅计算全程负责的客户)。他本人所创立的WST求职,创业11年做到行业第一,截至2024年底,WST过去11年帮助学员所获offer年薪总和已超80亿人民币,带领团队累计帮助6500+学员毕业即获得10万+美金的Offer。

以下为WST小编对Jerry的专访实录,已经过压缩整理


与可转正实习失之交臂,藤校生的二次求职路

2025求职季,对于我的学生Tian来说是相当特殊的。

来自brown的他,在学姐的推荐下,大一加入了WST,且顺利在大二拿到了一家botique consulting firm的大三可转正暑期实习Offer,这意味着他有机会在本科毕业前直接转正,拿到全职Offer。

大多数同学都会觉得这样的局面已经万无一失了,Tian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他全身心扑在实习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的实习表现,然而反转总比爽文更快一步。

在实习接近尾声时,Tian通过和全职员工network得知,今年纽约办公室的转正名额仅有一个,且这家公司近几年从未给国际学生提供过转正机会。得知这一结果的Tian非常慌乱,第一时间联系了我,询问接下来该怎么办。

对他而言,只剩下全职申请的机会了。原本靠暑期实习转正的稳妥方案,瞬间变成了“机会只有一次”的背水一战。在安抚完他的情绪之后,结合往年经验我立马帮他制定了backup plan,没有任何喘息时间,Tian在得知没有转正机会之后就得立马投入全职申请,甚至来不及为结果难受。

在WST规划团队的帮助下,Tian迅速调整状态,更新简历、做短线Networking,重新投入新的一轮战斗。好在,Tian大一就加入了WST,这两年系统的求职准备帮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之前通过networking搭建好的校友人脉网络,在last minute帮他拿到了好几个内推机会。
最后Tian收到McKinsey,BCG,Deloitte在内的5家公司面试机会。2024年10月,Tian最终斩获McKinsey等3家校招全职Offer,为他本科生涯的申请季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其实,这几年像Tian这种情况屡见不鲜,转正率随着经济形势的波动,暑期实习Offer早已不再是板上钉钉的求职护身符。本质原因是公司没有headcount,即便实习做得最好也没有用。

经济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美国高薪行业大幅收紧实习生的转正名额,全职岗位的招聘需求减少,但求职市场上的优秀人才却在不断增加。 这种供需严重失衡的局面,让就业市场的竞争从传统的“优胜劣汰”转向了更为激烈的“优中取优”。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就算中国留学生有着常春藤名校光环、在整个暑期实习过程中表现优异,最终也可能会因为公司没有招聘名额而无法转正,也不得不重新面对求职的挑战。那么,传统视角下被认为毫无优势的非名校生,又该如何应对这场更加残酷的竞争呢?

非目标校的体育特长生,拿下知名科技公司Offer

Leo这位学员的求职故事,或许颠覆了许多人对非名校学生求职的刻板印象。

Leo是体育特长生,他就读的学校是USNews排名40开外的公立大学。作为科技行业的非目标校,每年career fair上也少有知名科技公司参与。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Leo却拿到Uber软件工程师2025年暑期实习Offer,该岗位全职薪资为18万美元。

奇迹能上演的原因是,极有求职意识的Leo,在12年级就选择加入了WST。

接到Leo这个case的时候,坦白说压力有点大。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最困难的其实不是帮Leo做求职准备,而是打破他对自我认知的局限。由于学校背景不理想,一开始Leo在求职时总是畏手畏脚,直到通过networking争取到第一个内推机会,他才真正开始理解并适应海外求职的游戏规则。


不仅是Leo, 很多中国留学生和家长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名校毕业生才能找到好工作。


其实不然,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就业市场,名校生和非名校生的求职竞争早已不是一个学校背景就能决定的, 实习经历、软性技能、硬性技能、人脉搭建等多个维度的考核,都需要点对点的准备和提升。对非名校的学生来说,其实是个绝佳的突破口——靠的是提前布局,用求职规划抹平差距。


除此之外,美国高薪行业近几年的招聘规则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会优先考虑有内部全职员工推荐的申请者。这一转变其实不难理解——内部推荐相当于为候选人提供了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初步背书。当内推渠道的候选人已经能满足招聘需求时,企业自然不再需要从常规渠道进行筛选。过去,Networking是海外求职的加分项,如今已经成为非目标校学生拿面试的逆袭途径。


在WST,有不少和Leo一样,非名校背景、没有身份优势的留学生,一毕业就能拿到年薪15万美金以上的Offer。 学校到底是不是目标校不重要,规划的前瞻性、执行的有效性、networking的持续性,往往才是留学生求职的决定性因素。

为什么看似有实力的留学生却在求职中频频受挫?

然而,并非所有留学生都能像Tian、Leo那样拥有一个理想的结局。更多的同学,本可以获得理想的结果,却因误判形势或做出错误决策, 最终不得不在遗憾和妥协中去做选择。


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错过了自己的最佳求职窗口,与心仪岗位擦肩而过,让人深感惋惜和无奈。作为深耕职业教育11年的从业者,我希望为那些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告诉他们该如何行动,如何在求职道路上获得理想的结果。在这一想法的驱动下,我开通了自己的视频号直播,每周留出固定时间为留学生和家长答疑解惑。


就在前段时间的直播中,我遇到一位特别焦虑的家长。她的孩子正在CMU读大三,GPA 3.95,想要在美国求职。从学术背景来看,本应具备一定的竞争力。然而,她在过去的申请季里,投了300多家公司,一个面试都没有拿到。细问之后发现, 海外求职最重要的Networking,她竟然完全没有开始。

就Networking方面而言,她不仅需要找到对口行业的人,还要通过多次接触建立信任关系,这已经是一个很需要时间积累的过程。除此之外,针对目标岗位,简历的优化往往需要多轮修改和打磨,而面试准备更是需要掌握行业知识、积累案例经验,并通过反复mock来提升表现力。 这些环节环环相扣,是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还有一位留学生通过私信找到我。他已经工作两年了,但对第一份工作极度不满意,甚至用“痛苦”来形容自己的状态。他告诉我,想要彻底换一个方向重新开始。可是由于缺乏清晰的方向,他没有任何相关的实习或专业经历作为支撑。再加上初级岗位大多数倾向于在校的应届生,这让他在求职市场中几乎没有竞争力,转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样的情况下,我和我的团队实在是爱莫能助。 职业转型需要的不仅是能力培训,更需要前期的积累——明确方向、实习经历、技能储备,而这些都无法在短期内弥补。他的问题并非简历或面试技巧不足, 而是职业路径规划从一开始就偏离了轨道。

如果在初入大学时,就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有清晰的规划,通过几次实习积累相关经验,便能为他日后的选择提供更多可能性。 相比那位投递300多家公司却没有拿到面试机会的大三学生,他的“试错成本”更高——因为他不仅浪费了两年的时间,还错过了入行最关键的求职窗口,导致往后的每一步都举步维艰。


职业规划不仅是一项选择,更是职业生涯的基石。 缺乏规划的代价,不仅高昂,更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职场发展的轨迹。


许多学生,甚至是有几年的工作经验后,仍未意识到——校园和职场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虽然他们在学术上可能表现得十分优秀,但往往缺乏对职场实际要求的认知和准备。而这种认知的不足,往往使得他们在踏入职场时,面对的挑战和困惑远超过预期。


成立WST的初衷,是为了帮助中国学生培养他们能够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WST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帮助同学们拿到高薪Offer,更重要的是,能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自己的人生主导权,迈出步入社会的第一步。


教会学生一个终身技能,远比教会他们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更有价值。

WST所做的,不是从教育到可视化结果的过程,而是从教育到能力的培养。在正确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实现最终的结果。这个过程中,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不能忽视。毕竟, 正是你所拥有的能力,决定了你未来的人生高度。

已经陪伴大家走过十一年的WST,初心始终未改。我们的团队全年无休,始终坚守在求职一线,为每一位留学生提供最坚实的支持。

展望2025年,全球就业形势仍充满不确定性。为了帮助大家应对挑战,我本人将亲自前往美国各大校园,与学弟学妹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结合多年经验,为大家详细规划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求职准备路径,探讨如何在当前环境下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如果你有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错过了关键时间点,没有获得实习机会,想知道是否还能弥补;或者你是刚大一,想知道此时应该关注哪些与未来职业规划相关的信息,都可以来现场和我一对一交流。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你的【 学校+春季行 】即可报名预约~

除了与学生上课外,我每周都会在个人视频号上进行直播连麦,针对留学生求职痛点,也进行过大量解答,有相关困惑的同学可以在我的视频号主页按需查看。



WST求职是业内领先的结果导向型、全领域高薪求职平台,致力帮助全球各地的中国学生和职场在职人士实现各阶段的职业发展需求,以及企业通过校招和社招吸纳不同级别的人才。

WST求职体系输出的所有学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