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上任后,很多觉得不可思议的人便恶意揣测马克龙是凭借比自己大24岁的妻子上位的。看来,年轻人似乎更容易遭到质疑,尽管这种质疑是毫无逻辑的。
最近,当选奥地利总理的“小鲜肉”库尔茨比马克龙更加年轻,年仅31岁,而37岁的政治新星杰辛达•阿德恩则成为了新西兰自1856年以来最年轻的总理,也是新西兰历史上第三位女总理。
你会发现西方国家的元首除了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也越来越多地由女性担任。比如,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贝格和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另外,挪威的财长和外长这两个要职也都由女性担任的。
资料显示,女性政治家比较容易出现在社会发展程度较高或者社会转型较为剧烈的国家和地区。女性国家领导人分布在世界各大洲尤以欧美和亚洲居多。
具体来讲,欧洲的女性政治家主要集中在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北欧地区,如挪威、瑞典、芬兰、冰岛等北欧国家都产生过女总统或女总理。
亚洲的女性政治家则主要集中在社会转型剧烈的东南亚地区,韩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都先后产生过女性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阿拉伯国家至今还没有出现过女性国家领导人。
但是今天的女性步入政坛和早期参与执政的模式已经不一样了。早期,女性政治家普遍都是以家族继承的形式步入政坛的,现在女性执政更多地依靠的是个人奋斗。
家族继承的模式可以分为两类:
20世纪80年代以后,妇女从政的家族传统因素逐步淡化,女性政治家的成功越来越显示出个人奋斗的特点,比如以“铁娘子”著称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三次连任总理的“德国铁娘子”默克尔、在2014年获得连任的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和在2014年再次当选智利总统的米歇尔•巴切莱特等,都是通过自己在本国政坛多年的不懈打拼,最终成为巾帼不让须眉的杰出女性政治家,在国内政治和国际政坛上发挥着重要影响力。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和西方、尤其是欧洲要求变革的强烈意愿是有关系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近几年出现的移民和难民潮危机,以及不时发生的恐袭事件,使得相当数量的欧洲人对现状极为不满,“反建制”之风也由此兴起。
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认为代表着“变革”的政坛“新面孔”特别受选民欢迎。
而且,国家元首年轻也会使得整个政府趋于年轻化。比如,39岁的马克龙今年5月当选总统后,他启用的顾问、助手普遍也很年轻,平均年龄仅43岁。
而自1959年1月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建立以来,历届总统的平均年龄是58岁,且前总统密特朗、希拉克卸任时都已是70多岁的老人。
此外,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还拥有了最年轻的国民议会。2012年法国国民议会议员的平均年龄是54岁,今年新降至48岁8个月。
在法国577个选区中,有424位议员首次当选,345位谋求连任的议员中只有140人成功。在这些法国政坛新鲜力量中,极左翼“不屈的法兰西”党全部为新人,平均年龄43岁4个月。执政党“共和国前进”运动91%是新面孔,平均年龄45岁半。
年轻带给人们的感受是可以“不受制于老规矩”,能为政界注入一股清流。就像新西兰总理同时也是业余DJ,甚至参与过大型音乐节表演等,这些充满个性的特点显然增加了阿德恩的“魅力值”。
此外,BBC援引英国智库Demos副总监盖斯顿的观点—— 这批新型政治领袖有一个共性:他们都深谙竞选过程中的现代元素的力量 ,尤其是精通数码科技和社交媒体,而且擅长运用这些渠道跟选民建立直接的联系。
例如,阿德恩的“推特”账户有约8万名“粉丝”,是新西兰所有议员中数量最多的,而库尔茨也经常使用社交媒体与公众互动,这些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争取到选民,尤其是年轻选民。
马克龙也很善于形象管理运作。有录像显示,一次在爱丽舍宫摄影前,他在办公室飞快地翻书找某一页,这样拍照时桌上打开的书显得正好翻开在那一页。
同时,法国赛尔奇•蓬多瓦兹大学教授张伦认为,政坛上年轻人当道也是右派和极右派主动调整战略、着重在年轻人中耕耘的结果。
至于为什么近几年女性政治家群体崛起的现象凸显,有学者认为女性实际上比男性更适合管理一个国家,因为女性更灵活更坚韧,在处理问题时更懂得变通,而在情况发生变化时,也更愿意主动承担责任。
当然,这跟每位女性政治家的优秀品质和独特魅力密不可分。尽管每位女性政治家从政之路和执政风格不尽相同,但她们大多具有过人的学识胆识、坚韧的个性品质、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良好的气质形象。
她们具备不输于男性领导人的刚毅性格,在处理内政外交事务时审时度势、果敢坚毅,同时,对于冲突争斗激烈的政治领域有更为睿智的解决办法。
不过,他们中间有些人的执政之路并不顺畅,甚至提早离开了政治一线。在英国,执政的年轻人也被习以为常的“银发族”替代。危机之下,新兴政党和“鲜肉”以及“萝莉”们能否真正力挽狂澜现在还无从判断,但愿他们并不是只会打出一张“清新牌”。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z
“阅读原文” 即可入学 “秦朔书院”
收听“中美商业文明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