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去2006年帮做过几个月羽绒服的老板娘家,那时,我是她开店的第一个员工。后来,网络电商的兴起蔓延小镇,她生意受到冲击。
2015年她开始学习做淘宝电商,从上传图片学起,现在是设计、打样、裁剪、定做、客服,有十个员工,几个店铺做到皇冠和钻石,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头脑灵活想干事的人总是有办法,值得佩服!不想干的人总是找借口,然后埋怨自己命运不好。
到她家路口,微信她出来接我,老远就听到小冰姐一惯的大笑声,往这里啊!帆齐,你还是老样子。嗯,多了份斯文气,还有好像是变白了呢!对了,当初有人说你像赵薇嘛。
我比她要秀气,好吧!你再看看,哈哈。(玩笑自恋)一路笑不停。
她的打版设计都是靠自学摸索的,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她整整用三年的业余时间自学,最夸张的是她曾把一本加厚的设计书,用手工一笔一画地抄下来,这是何等的毅力。
因为是借来的绝版书,市场上买不到。我一直喊老板娘小冰姐,也就比我大5岁,是个75后。
2006年,我女儿出生几月后,我想赚点零花钱,就在镇上找到她家做羽绒服,刚好她家才开业几天,主要是给客户订制羽绒服,春夏会接时装,店铺两面墙挂着各种颜色布料。
那是冬天,羽绒服生意非常火爆,每天有上街来的人都会进来观看,选布料,门口模特穿着不同款式的样衣供客户参考。
小冰姐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接待客户,打样子,裁剪衣服。
我那时就是上机子做羽绒服,拼好面布,再做里布,装好羽绒,进行拼肩缝,上袖子,套里布,记得那时的工价是20元一件,我一天可以轻松做三件,在家门口算是不低的工资,小冰姐人又不错,感觉很是满足,
在与小冰姐相处中,知道她的很多故事。她只读到初一就辍学回家,尽管她上学年年都是班级第一,她说最骄傲的事就是她曾经学习是那么好。
在她10岁那年,她的母亲离家出走。她说,有些爱是分外的,有没有也不觉得多伤心;而有些份内本该拥有的爱却突然失去,这对于年少脆弱的心灵是种很大的打击。
从小她和弟弟就生活在父母打架吵闹中,真是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常常是大打出手,家就如同硝烟弥漫的战场,她就是生活在贫穷又不和睦的家庭。
她一直记得四年级领回奖状,她母亲正和队里人在池塘边分鱼。她拿出奖状,她母亲高兴地夸她真是块读书的料,就算砸锅卖铁一定会把她供上大学。
却没想到几天后,她妈却离家出走。无数个傍晚,小冰姐站在路口,盼望着妈妈还能像从前那样回来,因为以前也出走过,可那次就再也没有回来,缺席了她生命里的整个少年青年生活。
她的读书梦从此破碎,她的父亲是个脾气特暴躁的顽固专横的人,这也是她母亲过不下去的原因。在他眼里女孩读书是没有用的,还不如早点帮家里种棉花才是正经事。
每次她爸一不高兴就大骂她别再去读书了,11岁的小冰姐就把她家亲戚喊来,帮她说情,也不知有多少回,如此往复她自己也觉身心俱疲,加之家里又的确太穷。
读到初一,还是被她强悍的父亲带回家,帮家里做饭干家务活,种地。
她爸为她订制了适合她年纪的一套农具,她常记得有个印象,她挑着小担子西瓜走在前面,她爸在后面跟着骂一路,闲她走路太慢,骂她没用。
听到她讲这些事,我仿佛觉得她父亲还不如有些做继父的。一个人是否命好,首先是她生得好,至少有一个温馨充满爱的原生家庭。
她爸的计划就是让她一直在家帮忙干活到30岁,嫁个本村人,老了好有个靠山。
在她18岁那年,听说外面打工做服装很赚钱,她提出想去学缝纫,不出意外,她爸再次反对。
可她实在不想在家过种田地的日子,辛辛苦苦、累死累活依然赚不到钱,家里依然一贫如洗,她想去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多赚点钱回来。
她打听至少得去培训班,学习三个月的缝纫机,但得需要150元钱学费,她想了个点子,就找她堂哥借了台缝纫机,送她到培训班。
她和老板说钱能让我先欠着吗?你不用担心,我有缝纫机放这压着啊!她还是有点胆大,三个月后,她和同村的人去上海打工。
一切并不有她想象地那么好,她做衣的基本工太差,压根没有厂里要她。无奈下她只好到一家小厂后道部门去做小烫,就是烫衣服的一些附件,口袋、袖口、裤腰、之类的。
她知道如果一直做小烫是没有前途的,工资低又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逮着机会就她找组长说的梦想,就是上机子去做衣服,不管做什么工序都行,会别人更努力认真。
那个上海大姐最终是被她的执着打动,小冰姐开始接触电机也叫平车,开始了四年多的服装车工生涯。
觉得自己性格不适合做管理,适合走技术路线,为了更好地发展,小冰姐开始了业余自学打版。同时应聘到时装公司去做样衣,这比在车间会轻松很多,可以利用晚上下班时间来提升自己。
在做样衣的三年里,她把打版技术都学会了,男式西装,女式各季节的时装,无数专业学服装设计的大学生都比不上她。
她从做小烫到学徒工再做会整件,再是做样衣,打版全流程她都有参与,且都很精通,有着大量地实践知识经验。
孩子上幼儿园时,小冰姐回到老家,她老公是做水电工的,在上海打工时认识的老家人。
因为她到镇上开店,因此我们得以相识,她也很热爱文字的,我们也会聊林徽因,席慕容,张爱玲等等,高兴时还一起背背诗句。
我也在服装厂待过多年,只知道自己很讨厌做衣服,却没有小冰姐那种不断向上的拼劲,压根没勇气去想自学排版设计。
身边许许多多做服装的朋友,都是没有小冰姐这种精神,多是一边抱怨厂里做衣是如何累没有前途,一边还是得过且过。
2006年,她刚开店时,记得给客户订制一件羽绒服价格为220元左右。她会看很多服装设计书,也会去安庆大商场看看各种品牌的设计风格,来寻找灵感为自己储备。
开始小镇上只有她一家能把羽绒服做得这么时尚的,能和知名品牌不相上下,打破了固有订制服装都很土的概念。
人们看大品牌一千多的羽绒服,在她这只要200多元,而且可以看着当面装羽绒,可以称给客户看,有售后服务有保障,生意自然不错,每天店铺里都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有同行看到她生意做得热火朝天,也纷纷效仿,两年后镇上就多了好几家订制羽绒服门店,市场价格已做乱,已成恶性竞争。
小冰姐生意逐渐回落,之前每年过年回家总会去她店里玩玩,再后来却不见了,婆婆说,现在网店太多,好像是搬回家去做。
想想也是,市场早就饱和,淘宝微商铺天盖地,房租还每年涨,再继续开店已不划算。
她一直在想办法走网络渠道,当听说镇上有家做京东快递的人,曾经在外开过淘宝,她就去拜师傅请教,从注册到上传宝贝到装修店铺,她都开始一一研究。
我说,你还真有头脑,当年就说某天要有自己的品牌,现在还真是有了,你这“羽艺”商标是如何注册的?
直接在网络上注册,快递寄到合肥,共花了几千元。她讲到衣服拍照还得快递到杭州专业人士拍照,一件款式拍好几个角度收费80元,她再进行上传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