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股市的连续下跌,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实际上,进入2017年以来,管理层在很大程度上把“监管牌”打错了。
首先是把IPO的牌打错了。进入2017年,新股发行急剧提速。证监会不宣而战地把新股发行演变成了“准注册制”。加快新股发行步伐也好,“准注册制”也罢,这些都没有问题。但前提条件是配套措施要跟上。比如对欺诈发行的打击力度,比如投资者保护等。而尤其重要的是,新股发行不能始终处于带病发行状态。任何一家企业上市,都带来不少于3倍于首发规模的限售股,这实际上是将股市当成了限售股股东的提款机。但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就加速新股发行,其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
虽然为了配合IPO加速发行,证监会对再融资加以限制,当然这个限制是很有必要的,但问题是在没有限制限售股产生的情况下,新股加速发行的后果就是将IPO堰塞湖转化成了限售股堰塞湖。根据上交所的估算,今年新股发行公司数量将达到500家,如此一来,一年后这500家公司限售股解禁的数量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限制限售股解禁后的减持问题,等待股市的将是一场灾难。由于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目前这个潜在的风险还没有在市场上体现出来。而一旦体现出来,后果将非常严重。
其次是把“全面监管牌”打错了。虽然股市需要全面监管,但就现阶段来说,监管的重点主要是加强对融资方的监管。去年刘士余主席的监管工作之所以得到市场的认同,原因就在于去年的监管重在融资方。毕竟股市对于融资方来说是充满诱惑的。即便加强监管也不怕融资方不来。但最近一个时期,证监会的监管却是对投资方的监管,对二级市场的全面监管。其后果当然就不一样的。因为目前的股市,投资方基本上充当的是献血者的角色,如果管理层还要棒打献血者,当然就会把市场的人气打跑,把投资者打跑,市场被打趴下是意料之中的。实际上,就目前的股市来说,股市监管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融资方的身上,而不是投资方的身上,也不是放在二级市场的身上。
此外,就加强二级市场的监管来说,管理层的牌同样出错了。由于对二级市场的监管很容易伤害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对于二级市场的监管理应小心翼翼,要做到法律法规先行,切实依法监管、依规监管。但遗憾的是,在这个问题上,证监会实行的却是无规则监管,监管甚至是“空口无凭”。比如对高送转的监管,证监会并没有拿出规范的指导意见,却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打棍子,让上市公司无所适从,进而给市场带来不必要的震荡。
来源:投资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