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旅游规划观察
展示旅游规划圈最新、最深、最有用的信息。 我们不创造新闻,我们只遴选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鼠鼠我呀,也是被初音未来看上了 ·  昨天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德国百年传统“鹿鸣模仿大赛”战况激烈 ... ·  昨天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1518年古罗马的舞蹈瘟疫,从7月到9月,有 ... ·  2 天前  
冷丫  ·  测试自己男友忠诚度的服务。 ·  5 天前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这恶作剧在国内估计行不通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旅游规划观察

未来3年,九寨沟将这样重建!| 《“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正式印发

旅游规划观察  · 公众号  ·  · 2017-11-09 11:48

正文

引言

Introduction

九寨沟景区啥时候 重新开放

生态环境 怎么修复?

未来去九寨沟 会不会更方便?

漳扎镇会不会建得更好?

……

这些问题有了答案!




2017年秋的九寨沟(川报观察记者摄于10月21日)


11月7日, 四川省政府正式印发《“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地质灾害的防治作为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生命工程,同时探索自然遗产地修复保护新模式。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至关重要,《规划》明确 把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放在首要位置 ,要坚持环境友好、影响最小原则,探索灾后世界自然遗产地质、水文、景观、生态等修复保护新技术和方法。


《规划》提出,要 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 ,坚持预防为主,分类施策,合理避让,重点整治,强化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防治及应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综合防治。


规划范围示意图


1

九寨沟景区何时能够开放?


《规划》明确,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在安全评估基础上 力争早日实现景区开放 。其中,


2017年底 完成城乡住房维修加固和交通(不含景区)、通信、电力等受损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既有功能恢复;


2018年汛期前 基本完成地质灾害排查和应急处置,年底前完成城乡住房重建,全面开工学校、医院、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


2019年 基本完成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全面完成公共服务设施重建;


2020年 基本完成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修复。


2

如何推动景区恢复提升和产业发展?


九寨沟是世界著名的景区,如何推动景区恢复提升和产业发展,举世关注。《规划》明确,要围绕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加快景区景点恢复提升,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 把漳扎镇建成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建设大九寨世界旅游目的地。 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恢复,提振旅游市场信心。


基础设施是制约九寨沟发展的一块短板,生命通道更是灾区群众和游客生命财产的重要保障,《规划》明确, 优先恢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 ,改善提升设施条件,强化保障能力,全力打造灾后重建“川九路”新示范工程,增强生命通道保障能力,以交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为核心,加快构建川甘青结合部高效便捷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规划建设通用机场 (含起降点),有序推进成都至西宁铁路、汶川至川主寺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观光小火车(窄轨、齿轨)等轨道交通和快速公路,推进铁路、高速公路与九寨沟景区快速交通衔接。


重建分布示意图


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重建任务, 恢复重建资金总需求经测算约为118亿元 。省财政统筹中央和省级相关资金给予州县包干补助。支持建立大九寨文化旅游产业振兴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重建。

3

《规划》亮点 有这么多!


1
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

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预防为主,分类施策,合理避让,重点整治,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强化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防治及应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综合防治,保护灾区群众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2
生态保护区占八成以上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将规划范围内国土空间分为生态保护区、旅游产业集聚区、农牧业发展区和人口聚居区等4个区,其中生态保护区面积超过规划面积的81%。


3
力争早日开放景区

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在安全评估基础上力争早日实现景区开放。2017年底完成城乡住房维修加固和交通(不含景区)、通信、电力等受损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既有功能恢复;2018年汛期前基本完成地质灾害排查和应急处置,年底前完成城乡住房重建,全面开工学校、医院、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2019年基本完成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全面完成公共服务设施重建;2020年基本完成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修复。在安全评估基础上力争早日实现景区开放。


4
一核双心

坚持宜居宜业宜游、全域协同发展原则,切实保护生态空间,集约整合生活空间,优化提升旅游业布局,形成 “一核、两中心、三轴线、多点联动、整体提升” 的发展格局,即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和漳扎镇 为核心,

南坪镇和川主寺镇-进安镇 为中心,

九环线东线、九环线西线、若九路 三条通道为轴线,


拓展一批新景区新景点,推动形成全域旅游格局,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5
影响最小

深入分析以水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系统,进一步把握九寨沟水循环系统周期性变化规律,突出长海蓄水维系湖泊湿地、瀑布滩流供水需求的调节作用。坚持环境友好、影响最小原则,探索灾后世界自然遗产地质、水文、景观、生态等修复保护新技术和方法。


6
科学审慎推进修复

实施诺日朗瀑布、火花海等遗产点的动态监测与保育,减缓钙华瀑布渗漏泉涌出露区的退化速度,采取切实措施保护环境容量小的海子。深入研究论证和制定详细方案,科学审慎推进诺日朗瀑布、火花海等重点遗产点保护性修复。


7
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

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漳扎镇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提升高品质、高端化服务能力,有序疏解中低端服务功能,注重风貌打造、文化传承、智慧旅游,促进演艺娱乐、文化创意、休闲度假等产业发展,增强游客体验感和舒适度,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彰显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自然生态观光、民族风情体验于一体的独特魅力。


8
串珠成线

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合理布局旅游景区与旅游小镇、特色民俗村落、特色产业等,推动大九寨环线旅游由景点旅游向串珠式全域旅游转变,促进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服务供给全域配套、景区治理全域覆盖、相关产业全域联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带动民族地区脱贫奔康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
立体交通

以交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为核心,加快构建川甘青结合部高效便捷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建设成都至兰州(黄胜关)铁路及汶川至马尔康、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实施九黄机场改扩建工程。规划建设通用机场(含起降点),有序推进成都至西宁铁路、汶川至川主寺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观光小火车(窄轨、齿轨)等轨道交通和快速公路,推进铁路、高速公路与九寨沟景区快速交通衔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