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今年寒假比较长。
但开年收假后,要面对的各种考试、各种竞争,一样都不会少。这时,在家也能长时间保持工作学习状态,就尤为重要。
具体怎么做呢?
和你分享三点我的经验。
1.
打造环境场。
也就是打造适合工作、学习的环境场,什么是「场」呢?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陈海贤说:
「场」其实是包含大量行为线索的环境,这些行为线索会刺激你做出特定的行为。就像到了寝室你就想睡觉,到了办公室自然想工作,而到了餐厅自然想吃饭一样。
环境中所包含的行为线索越多,场的力量就越大。
像学习的地方,就要多放置「学习线索」,避开「休闲线索」。那不难推论,打造学习环境场,首先就是:不要在卧室学习。
卧室太容易给人想睡觉、想玩手机,想放松休闲的感觉了,一进卧室,身体可能会条件反射地想休息,而不是工作。
要学,就到书房去。
实在只能在卧室,可以背对着床,清空书桌,只留下当时要用的东西,比如:电脑、纸笔和水。其余全放到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并且,身处学习场中的你,最好是先穿戴整齐,再开始学习——上班、上学怎么穿,在家工作就怎么穿。
睡衣拖鞋同样会给人懒散的暗示,可能会阻碍你进入工作状态。
——千万不要忽视这些影响。
意志力本来就是消耗品,东分一点、西分一点,留给正经事的,就不剩什么了。
对应的,要玩手机、看剧,就去客厅。一个环境场,你越维护,就越强。
2.
固定作息+固定节奏。
固定作息,说的是你要假装自己仍在公司上班、在学校上学,只不过你打卡报告的对象从老板、老师,变成了你自己。
固定每一个工作段的起始时间,更重要的是固定每一个时段的结束时间。
比如我规定自己中午 12 点休息,结果到了 12 点,上午任务还没完成,那我也起立收工,因为我已经下班了。
上个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不稳定,就会影响下个时间段的开始,继而影响下下个时间段,一天结束,只会觉得,今天好乱啊。
得不偿失。
顺着这个思路,以番茄钟来定任务,就会比以任务量来定实用得多。比如今天任务里有:
- 刷 Anki
- 读原著
- 整理表达
那你的任务清单最好类似这样,以番茄钟个数来计:
- 刷 2 个番茄钟的 Anki
- 读 1 个番茄钟的原著
- 整理 1 个番茄钟的表达
而不是:
- 刷 1000 张 Anki
- 读一章原著
- 整理一页表达
因为任务难易程度不同,用时必然也不同,上个任务完成时间过长,肯定会影响接下来的计划。
这时,就需要把每个任务结束的时间固定下来,让每个任务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毕竟,你的目标是积累,而不是读完。
有时,一个番茄钟结束,可能这个任务还有一点点就做完了,你可能会想,这章就还差几段了,我读完再休息吧;还剩几题了,我做完再休息吧。
千万别。
小小的「例外」积累起来,就是全盘的混乱,稳定的节奏胜过一切。
并且,为了保障这份稳定和节奏,你还可以找个小伙伴,哪怕不在身边,也可以云同步开钟。互相绑定责任,更能持续。
具体而言,比如,可以头天约好第二天开工的时间,到点了互相给对方发倒计时同步开钟、同步休息、再同步开始。
3.
管理精力。
有好精力,才有好产出,投入的时间才值当。而管理精力,除了执行番茄钟节奏外,同样重要的是:睡好 + 保持锻炼。
睡眠我们谈过,放文末,这里看在家如何保障锻炼:
一段时间不锻炼,精力会明显下滑,更容易走神。而在家工作,容易久坐,吃饭上厕所都只用走个几十步就到了,无法保证运动。
这就需要主动给自己安排多点运动。可分两块:
第一,番茄钟间隙刷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