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官方订阅号。高雅艺术推广平台,演出资讯推送专区。第一时间获取活动开票信息,了解讲堂动态,服务广大师生观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品读 | ... ·  6 小时前  
政知道  ·  彭勇任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  2 天前  
长安街知事  ·  “卫奕信之子,将任驻华大使” ·  2 天前  
底线思维  ·  半岛破冰靠真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包华石系列讲座|第一讲:从图像学看“编户齐民”与“人权”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公众号  ·  · 2024-09-21 09:30

正文


时间: 2024年9月25日(周三) 19:00-21:00

地点: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202会议室

主持人: 彭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对话人: 汪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




本讲座探讨了群体间关系在视觉图像中的表现,并提出了对图像中这种关系进行更系统研究的必要性。为了验证这一方法,我们将比较早期现代欧洲艺术中贵族“权利”和“自由”的表达与中国汉宋时期“人民”的画面。我们将特别关注描绘人民与国家关系的图片。每个案例的共同主题都是人的社会能动性。在欧洲,社会能动性主要限于贵族。在汉宋中国,所有注册的纳税人都享有某些官方的能动性,而欧洲普通人却没有。这种差异在中国和欧洲使用的视觉隐喻中显而易见。


This lecture explores the representation of intergroup relations in visual images and suggests the need for more systematic study of such relations in pictures. To test the method, we will compare the expression of aristocratic “rights” and “liberties” in early modern European art with pictures of “the people” in Han and Song China. We will focus especially on pictures portra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state. The common theme in each case is the social agency of persons. In Europe social agency was limited mainly to the nobility. In China, all registered taxpayers enjoyed certain types of agency that European commoners did not. The difference is clearly visible in the visual metaphors applied in China and in Europe.




主讲人




包华石(Martin Powers)




包华石教授是饮誉中外的汉学家与艺术史家。自青年时代起就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中国文化艺术的学习与研究中,出版学术专著4部(其中两部获得了列文森奖),主编学术论文集3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余篇,参与各类研讨会和专场学术报告110余场,指导博士生30余名,对于推动中国文化艺术在海外的传播与深入理解、提高中国文化艺术在国际领域的地位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自1980年代起就因其在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领域的突出表现受邀,长期担任Ars Orientalis的编审;Getty Grant Program 盖蒂基金、的顾问等职。

他致力于从艺术史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政治社会关系,重塑中国文化艺术的本来历史地位。Powers教授成名较早,自1980年代以来,广泛活跃于欧美及中国两岸三地,曾先后在德国波恩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国家美术馆、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国学院、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地访学与讲学,并曾担任广州美术学院荣誉教授。

其研究奠定了中国艺术与政治关系研究的基础,推动了社会艺术史的研究,并对重塑中国文化艺术的本来地位,反思西方学界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误读有重要贡献。




主持人




彭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华美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2016年度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从事美学理论、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展览策划、剧本创作等方面的研究、教学和实践,曾出版多部学术著作、译著,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在国内外策划艺术展览200余场,曾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




对话人




汪晖





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博士导师,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曾长期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96年到2007年,出任《读书》杂志执行主编。 2013年,被授予“卢卡•帕西欧利奖”(Luca Pacioli Prize),2018年,获得德国“安莉内泽·迈尔研究奖”(Anneliese Maier Research Award)。 主要代表作有《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去政治化的政治: 短20世纪的终结与90年代》等。


参与方式

本讲座采用线下讲授与线上直播并行的方式进行。线下参与讲座的老师、同学请 扫码报名 ,也可以进微信群沟通;观看线上直播的老师、同学请关注“图像之书”、北京大学视频号,讲座直播将于此平台开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