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财经
新主流财经门户凤凰财经官方微信:众多精品栏目总有一款你喜欢:涨停板复盘,追涨股,只做强势股;财知道,不同视角读懂新闻背后;小报告,以小见大读懂大时代;连环话,一张图让你看懂热门财经事件。全球华人都在看的财经公众号,你值得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观察报  ·  600837终止交易 老牌券商海通证券落幕 ·  12 小时前  
财经杂志  ·  十年间A股市值增长倍数十强公司 ·  17 小时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耶鲁The Budget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财经

“睡城”才是好地方!

凤凰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06-24 16:44

正文

来源:城市战争(sunbushu123)作者:孙不熟


几乎每个超级城市,都有一两个蔚为壮观的“睡城”,比如北京的天通苑与回龙观,上海旁边的花桥,广州的番禺北,深圳的龙华。顾名思义,所谓睡城,就是除了睡觉在这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发生在市中心。


在规划师看来,“睡城”一种极为糟糕的存在。


第一,它带来了严重的职住分离与钟摆交通现象;第二,它粗暴地破坏了城市的肌理,那些超级楼盘动辄圈地几平方公里,然后围蔽起来自成一体,成为一个个“肠梗阻”;第三,它功能单一,与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规划理论背道而驰。


规划师说的都是对的,但问题是规划师只考虑应然的东西,而不考虑实然的东西,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好是好,但你告诉大家怎么做?过去十多年,像北上广深这种城市,每年都有四五十万外地人涌入,高峰期时,每年一百万人不在话下,这突然闯入城市的海量人口,请问他们往哪里住?


即便人人有实力住到市中心,市中心也没那么多房子啊,而建新城又是一个成本极高、效率极低的事情,没有个10到20年以及数千亿资金的沉淀,根本搞不出什么名堂的,珠江新城的资质够优秀吧,那也是十多年的苦心经营,才有今天这点成就。


但是“睡城”不同啊,卖一块地马上盖房,快速卖出,拎包入住,政府不需要漫长的招商引资,不需要繁琐地盖学校、建医院、修马路、铺水管……几十万人的大型社区几乎一夜之间就冒出来了,而且整个过程,政府不用花钱也不用操心,开发商很会办事,在盖房子的同时,顺带把市政道路、学校、医院、水管也给包办了。


进一步说,睡城在本质上是一种”开发商办社会“的现象。举一个例子,广州番禺的一些超级大盘,其自配的公交系统,可实现广州城区、白云机场、深圳、香港、澳门等多个城市的单线连接,线路之齐全、发车频率之高、乘坐体验之好,比广州市客运站还强大。


写到这里,我还要补充一条:郊区买房基本靠开发商建配套,一定要买大盘,只有大盘才有大配套,小楼盘连楼巴都撑不起来,更别提办学校、建医院了。


所以,“睡城”其实是一种效率极高、成本极低的城市运营模式,它做到了政府做不到的事情,无法想象没有睡城的北上广深会是怎样的景象?要么做不到这么大城市规模,要么会像国外很多大城市那样到处都是乱拆乱建的贫民窟,各位如果去巴西的大城市看看,就明白了。


而对睡城的居民来说,无论是自住,还是投资回报率,其实都不错,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么糟糕。


原因不复杂,睡城一般靠近主城区,在功能上可以视为中心城区的一块飞地,其发展往往受市场的驱动,不受政策周期的干扰,表现出很好的自发性与连续性。再加上居住人群一般是中心区的上班族,素质较高,容易形成圈层与口碑效应,买这种地方的房子,不愁卖。


当然,本文的意思不是说“睡城”就完美无缺了,“睡城”自始至终都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有社区而无城市”,配套设施过度依赖开发商,没有机会就近享受高层次的城市资源,比如一流的公办学校,高质量的就业机会,灯红酒绿的丰富生活,肯定不会出现在睡城。在城市资源的分配上,睡城居民仍然是村民,而不是市民。


根本原因是什么?政府还是不重视啊,你想啊,政府的资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他们的第一任务是搞发展,招商引资才是工作重心,而睡城有什么?几十上百万人只是在那里睡觉,不就业,不纳税,不消费,不为当地创造任何经济价值,还要花钱为你们提供公共服务,吃力却不讨好。从城市运营角度看,这就是负资产啊。


所以,几乎所有睡城的流动性都极强,小年轻一旦挣到钱,马上就置换到中心区,过真正的城里人生活。在传统的城市经营逻辑里,睡城的这个问题几乎无解。但好消息是房地产税要开征了,这个税一旦开征,“睡城”会摇身一变,成为和CBD一样万众瞩目的“税城”,政府当然就有动力来服务你们这些金主了,什么配套都好商量。这个话题涉及到“物业税如何改变城市运营逻辑”这个更深层次的话题,改日再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