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五棵松体育馆,中国男篮经历了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失利。
在比赛第四节还剩7秒,中国队领先3分,还握有球权。这时候五棵松的文字记者都已经从记者看台上走下来,站在场边,等比赛结束去场地的另外一侧的混采区,对球员们进行采访。
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情况中国队基本已经拿下比赛了,赛后报道已经想好,中国男篮力克欧洲劲旅,小组全胜出线,甚至有希望冲击八强,简直画面太美不敢看。
但是,之后的剧情,就像《权利的游戏》第八季,突然就烂尾了。
我们就站在场边,在接下来了半个多小时里,全程目睹了这集低分大结局:中国队边线发球失误——被对手抢断——换篮网——加时——又是发球失误——波兰队疯狂庆祝——中国队默默离开。
在离开五棵松之前,我返回身,又看了一眼已经人去楼空的篮球场,它是那么静谧,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是这一切的的确确是发生了。
冲上热搜第一的周琦
赛后,对中国男篮指责的声音在网络上汹涌澎湃。#周琦发球失误#的话题冲到热搜榜第一,阅读超过4亿,要知道这里平日都是娱乐明星霸占。周琦的个人微博也被网友攻陷,他发布的最后一条微博评论数已经超过12万。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对他的失误进行批评和调侃。
根据网友提供的消息,其实周琦也会上线看消息。你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你看到12万条被骂的留言是什么心情?恐怕有12条都会心态爆炸吧?
男篮输球,大家发泄一下情绪,喷喷周琦,心情舒畅。但是我想,这样是不是过于简单无脑了?
的确,周琦的致命失误导致男篮输球。但是输球并不是这一个因素。假如之前多进一个罚球,多命中一个三分,教练布置的更明确一些,掩护更扎实一点,接球的人更果断。当然假设可以很多,输球的原因也可以找到很多,周琦的失误只是最明显的那个。
从03年开始看球,一场比赛里最后时刻连续三次发边线球失误,我印象里还真是第一次,偏偏赶上的是中国男篮。
本来波兰的实力就是高于中国。试想如果中国队全场比赛被压着打,最后输10分,大家也没那么难以接受,难就难在胜利已经攥在手里,却又让它轻易滑落。
所以我说,这球输的的确憋屈,但是不冤。
看看波兰队最后时刻的表现,他们的战术素养和心理素质,还有执行力,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学习吗?为什么波兰的底线球发的如此顺畅,一个掩护球就可以发到核心队员手中。这都要靠平日的苦练加高水平比赛的磨砺吧。
想想如何提高中国篮球的整体水平,能给国家队输送更多人才,才应该是大家反思的。
热身赛质量不高怎么办?
输球后,一些声音认为,中国男篮夏天的热身赛质量不高,得不到锻炼,是最后打不了关键球的原因。大家可以算算,中国男篮自5月中旬集训,到8月末打世界杯,三个半月的时间,打了17场热身赛。无论是集训时间,还是比赛数量,都远超其他国家队。一般的世界强队,集训时间不会超过1个月,热身赛打8-10场。
所以,中国队在漫长的集训期,去哪找那么多强队去热身?还有个原因,你真的去找强队,人家愿意和你打吗?举个例子,如果越南、泰国花钱找中国队打,中国队愿意去吗?
我想,提高联赛水平为国家队造血,让更多的球员有去海外打球的机会,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法。只有提升了自己的实力,才能找实力相近的对手热身,要不就是花钱找高水平陪练,能有多大的锻炼价值?况且这也不好找。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姚明作为篮协主席和CBA董事长,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一定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下一场就是生死战
有的时候,比赛的胜负并不能代表一只球队发挥的好坏。比如男篮第一场大胜科特迪瓦,上半场打得无比纠结,他们就是没发挥出水平。而这一场虽然输给波兰,我认为男篮在大部分时间都发挥的不错。比如这支男篮赖以生存的防守,几乎掐死了波兰的招牌三分。只有斯劳特命中了几个不讲理的远投,另外一个核心波尼卡只能扛着炸药包一次次冲击篮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