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物流与人
不止于商业世界,好奇于更多的可能性,跟随时间一起流逝。专栏话题不能修改,所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五毛特效拍哪吒,我的笑点和泪点在打架 ·  2 天前  
哔哩哔哩  ·  30岁母单和25岁早婚,婚恋观差别有多大? ·  2 天前  
哔哩哔哩  ·  被章子怡轰下台,他犯了哪些面试大忌 ·  3 天前  
哔哩哔哩  ·  B站2024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来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物流与人

更多盐:平凡,真实,有温度

物流与人  · 知乎专栏  ·  · 2014-05-25 10:09

正文

第二盒同样的盐,许多熟悉却陌生的 ID。盐被装进背包,那些熟悉却陌生的ID,我或许多看了几眼,多数没有打招呼。在现场的,曾分享优质知识的人,太多了,多到只可以注视几秒,或简单几句,就可以沉默下去。兴许是周六这天我奔波于几处,过于疲倦,没有更多精力与更多的人交流,小有遗憾,也不是太糟糕。

上次参加知乎线下「盐」沙龙,跟周源聊过,知乎在变化。每个受益于知乎的人,如果他在乎,会有一些期许,希望知乎保持最初的样子,或呈现出他希望的面貌。后来我又想,包括我在内,很多人,恐怕都错了——知乎有他自己的发展逻辑。

「初心」与「现实」并不相悖,我们需要知道,所有宏大的叙事,最终是依赖每一行文字,每一样思想,每一次交锋,每个人,每一系列化学反应,在这个特定的时代,一步一步、反反复复堆叠起来的。堆叠的过程,不能具体的丈量,只能在每隔一段时间获得一层感知。

线下遇见,是具体的人,有具体的身型、衣着和声音,就像我在地铁上,在饭店里,在候机大厅,甚至在三里屯北区一个咖啡馆的下午所遇见的人一样,也许都有趣都有料都有故事……区别是,我不能贸然前去搭话、注目微笑、打开微信扫二维码。在「盐」Club 可以。

在「盐」Club遇见的人,他们分享知识和见解,诉诸文字,才会是最鲜活的能量,它们跃然于知乎蓝白相衬的页面上,给人一种总体的感受——这儿,有一群人,有许多见识,很棒。

终于见到更多的你们了,文字背后的人,平凡,真实,有温度。这是我期望的。

我以前逃避社交,在工作中一年要经历几十次重要谈判、上百次正式交谈,谈风彪悍——据说曾经有很多同事都希望跟我一起参加几次正式的谈判。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工作之外,我只跟最熟络最信任的亲人和朋友交流,对陌生人保持疏离,一直以为自己对人性洞若观火,不想距离太近,不想看穿太多。这种习惯保持了很多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