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变迁就这样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感觉日新月异,又会视而不见。徐健学长取材于自己办公楼下的这组图片,寒来暑往的一段记录,看似顺手而为简简单单,实则真正体现了影像的力量与摄者的柔情。
除了赞叹拍摄者对于器材使用得心应手的高超技巧,光影和构图之间对于平凡物事的不俗表现,这一组照片通过撷取我们周围司空见惯最不起眼的场景画面,用影像的细节刻画出清河古镇60余年历史沧桑。呈现给我们的,是字迹重叠的招牌,印记斑驳的门板,昏暗的通道和房间,窗台桌面货架上的零碎物件和货品,冬天早晨跳窜的火苗和涌出的浓烟,当然还有主人老金那写着沧桑的脸。用镜头捕捉到这间在高楼大厦之下,苟延残喘又自顾生存着的小修车铺,它所拥有的平和生机。
相机只是一个工具,技巧只是一些知识,拍摄者的心灵与情怀,才会让他的眼睛发现那些感动人心的画面,继而表达他想要表达的思想。城市中高楼万顷,街道纵横,但在平凡的场景里过着平凡生活的平凡的人,他赖以生存的家才是这个偌大的城市中,与他息息相关的那一方空间。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这一切有着几十年历史的房子,都变成了废墟,消逝的生活化成了记忆,看到的影像留作了凭吊。
著名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曾经说过:空间是结晶化的时间 (crystallized time),空间不是社会的反映 (reflection) , 而是社会的表现(expression)。感谢有这样的记录,让我们作为城市变迁的见证者,有了可以讲述和怀念的依托。一个城市的形成,有它生长扩张的内在活力;从边缘到中心,体现的不仅仅是空间形态的改变和空间区位的变迁,不要忘记这里的人,健康的城市社会不应该使老金们不断地被边缘;手起刀落的清除,留下的是一处处看不见的伤痕。几经日出日落,代之以新的建筑新的场所,伤痕和隐痛却不会立时消散。
也许不破不立有它的道理,但让城市有记忆,让城市有爱心,是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愿每个从事城市规划建设的人,都能心存感念和理性,去关注城市中流动变化的边缘空间和边缘人群;让每一次拆除毁灭之后带来的都是良性的变革和进步,让每一场阵痛和伤痕,都值得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