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潮边客,
法律读库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孟子有言在先:人皆可以为尧舜,以正能量的话语激励人们前行。人皆可以成李雪莲,用负面清单的样式提醒人们避离。按理,刘震云是李雪莲的生父,冯小刚以养父的身份将李雪莲捧红。对艺术工作者来说,容易抵达物我相忘的境界,戏剧的角色与生活的角色浑然一体。就在喧闹的前不久,就在李雪莲与公众见面之际,老炮儿冯小刚开撕小鲜肉王思聪,反李雪莲之道,化身潘金莲,控诉万达资本的任性,居然逆流排片,扯出反垄断的大旗,完全大龄男版李雪莲的模样。
莫挑唆冯小刚走上司法道路,能在诉前解决不建议擂鼓惊动法官,那会增加法院的工作量。司法机关门庭若市未必福音,司法官员叫苦连天未必正常。若冯小刚假装潘金莲,若偶见司法官员矫情,更显无必要。
半城风雨半城晴,冯小刚撕过金马奖,此时非彼时,年度最佳导演花落冯小刚,他“感谢金马奖的胸怀,确实让他看到公正”,此番举止提振法律人的信心:即便公众对司法泛起微词,公正能够赢回公信;角逐最佳女主角,范冰冰名落周冬雨马思纯后,命略薄,比希拉里稍好。无需担忧范冰冰角色错位成李雪莲,冯小刚出言安慰“如果你演得不好,我也不会获奖”,意在金马奖也有她的一半,化解心结手法值得信访工作者效仿。
考察国产法律电影,被告山杠爷令人体验深邃。人们咀嚼案件积淀的沧桑,对苍老喘息报以一声叹息,轻得无法在时间回音壁上反弹。执着的秋菊让人思绪回到高粱生长的乡村,乡愁无处不在,游子在远处。秋菊打官司的历程,宛若集市上买卖的口舌之争。轮到李雪莲出场,一缕缕饱含乡愁的炊烟呈现眼前。李雪莲找法官王公道,拐弯抹角地攀亲,法院院长王公道找李雪莲,表姐长表姐短地套近乎,台词桥段引来会心一笑。
笑罢想,乡村熟人社会的态势无非如此。评价王公道口蜜腹剑过份,判断他口是心非恰如其分,缺失辈份认同掺杂职业私求。宗族礼教尽可批判声讨,血缘血亲关系对秩序的捍卫对矛盾的调处功能,本着扬弃的精神适可传承,老娘舅的公正心鲜见怀疑,定纷止争的作用应当认可。所以,苏力先生主张送法下乡,所以,调解作为结案方式被推崇。一些法律人沉浸当事人主义的理念中,李雪莲们无感实体与程序并重,零星的掌声淹没在怨愤的心灵葫芦中,在他们看来,实体公正高于天,期待职权主义的积极介入。诸多法律人追求完美,期待改革理顺关系,完善体制机制。
就司法技术进行讨论,李雪莲的诉求实体上占不占理?李雪莲主张离婚系假离婚,法官王公道并不理会,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他通过形式上的审查认可了离婚。假离婚的动机对应权利规则的设定,根源在个体权益绑附在家庭上,两者之间合理平衡的度可以讨论。一个事实清清楚楚,公权为假离婚背书,神圣的司法文书成了不当目的的遮羞布,一起虚假诉讼应运而生。虚假诉讼挑战司法权威,作假作到法院后果不堪设想。当法官失去了对虚假诉讼的警惕,滋生的虚假诉讼就需要专项治理。李雪莲到处说假离婚,相当为自首。仅仅假设猜想:预谋串通的虚假诉讼,按剧本套路演出,极少当事人费时费力演得逼真,往往考虑节约成本,演出异常顺利。串通者获得了司法官认可的通行证,司法官收获了办案数字,当事人与司法官皆大欢喜。
当假离婚街谈巷议时,有的司法者仍置若罔闻般视而不见。仅仅因为理念分歧尚可容忍,假若明知虚假而为虎作伥,总有人会怒发冲冠。纵有千般理由辩护,无法动摇事实根基。对法官的感知,在“案多人少”上形成共识,准确反映了法官群体的工作状态。相信瑕不掩瑜,不断怀想英年早逝的上海法官邹碧华、惨遭杀害的北京法官马彩云,油然而生对法官群体的敬意。考核天经地义,问题表现在将考核简单化,僵硬数字机械地短期评判,极端情形甚至将复杂的司法、严肃的权威沦为游戏。又到年根岁底,改进司法考核再摆上日程。
李雪莲信访久拖不决,对信访考核的误读脱不了干系。当维稳曲解成纯粹的压服,当摆平等同水平一度大行其道,走“捷径”化解涉法信访便成为王公道们的选择,“接访”衍化为“截访”就不难理解。比照实体与程序,解决信访人的问题弱化,解决信访人思想更显突出,花钱买平安成就解决信访经验,如果钱花在刀刃上,具备法理支撑,知情者无可非议,如果事实相反,知情者或在沉默中摇头,或质疑。李雪莲与赵大头两小无猜,感情天然淳朴,作为能够接近领导的厨师,赵大头客观上在她进京上访过程中发挥了掩护的作用。
赵大头与李雪莲撞出感情的火花,既有感情上的需求,同时沾上世俗的功利,赵大头企求一箭双雕,李雪莲眼睛里揉不得沙子,虽然是二婚,但绝不能骗婚,坚持得到她的人,但得不到她的心。平民赵大头的举止情有可原,法官贾聪明可恶,为了个人的升迁,导出赵大头与李雪莲相好从而终结上访的恶作剧,司法良知早已抛九霄云外。王公道与贾聪明这些角色直白的姓名,适用淋漓尽致的讽刺。比较研究人物,王公道钻研,言必程序公正之类,呈现刻板的技术性官员面容;贾聪明钻营,一副投机性的官僚面孔,假戏真做砸了,于事于人皆可惜。冯小刚执意采用圆形构图,山水画写意跃然镜头中,隐喻传统的审美趣味与精神价值。
在技术层面上,暗示窥视与监视的存在,推而远之,漠视与重视的态度皆有。缺席者的角色被关注,检察机关隐性缺席,法官指明李雪莲向检察机关举报、申诉的道路,影片明明可以植入民事行政检察的公益宣传广告,但没有。妇联关注家庭暴力,忽略了“你是潘金莲”式的冷暴力。李雪莲的前夫秦玉河,可能以“你是西门庆”为戏言,不会产生李雪莲那样的切心之痛,从这个视角观察,《我不是潘金莲》包含女权主义的元素。信访人的精神疙瘩需要化解,思想的褓袱需要时间与投缘的人来抖落,高山流水觅知音,对牛弹琴问路径——电影中的牛成配角。法律人指正《我不是潘金莲》零零散散的硬伤,法官可裁定补正小错小误,冯小刚重拍更正的概率近于零。通假字发挥修饰讹误的功能,承认通假词亦无碍,“弹琴”与“谈情”互联互通,不过,此处之“情”解读为案情更精准。
将李雪莲事件的责任完全归咎法院,显失道义公平。在系统环境中,法院可能被当作出气筒,法官可能成为探讨评判责任的替罪羊。司法公正有赖于公众法治信仰,理念更新迫切,普法压力浮现。若干年前,曾经的国家信访局长周占顺说过,大多数信访有道理,此处“大多数”由他当时所说的确定比例概括,绝不断章取义,此处“大多数”含有一定实际困难和问题应予解决的信访。若干年过去,经不懈努力,数据肯定发生变化。
生活的个案比李雪莲的故事触动人心: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再审案公开宣判,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庭审结束,为儿伸冤11年的张焕枝走出法庭,对于无罪的结果,她只说了两个字:满意。张焕枝为一类信访样本,执着地为洗冤信访,一种信访人披信访的外衣践踏法治,钻信访机制的漏洞,漫天要价将信访做成生意,对非正常上访需要亮剑,需要综合治理,惩戒违法者,劝返迷途者。发生在浙江的张高平案件,类似聂树斌案件,经由长时信访,最终改判无罪。张高平不服判决,在监狱向新疆石河子一个叫张飚的检察官申诉,张飚看出了疑点,执着认真地办理。多方合力促成此案得以改判,名不见经传的张飚检察官个人使出了洪荒之力,在整体合力中不算绵薄,无愧全国模范检察官的称号。对张高平来说,张飚如同沙漠里的绿洲,针对信访工作者,建议将张飚树为职业标杆。